浅谈简约艺术之美——以苏绣系列作品《嬉戏》为例

[日期:2023-07-11] 来源:本站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本站
       

摘要:极简大师吉尔桑德曾说过:取之愈多,留之愈纯,取之愈精,取之愈纯。


  但是简约不代表简单,也不意味作品设计上的粗略呈现,更不是把设计作品简化到毫无美感,它是将设计的元素,色彩,结构装配简化,也是艺术创作的匠心提炼和精确表达。放眼整个美术界,那些能够真正沉淀在沉思不透的潮流变迁中,依然受到人们追捧的,往往都是最质朴纯净的那一类。

  关键字:简约 元素 表现技法 创新


  所以在设计风格上追求简洁,在审美上追求情趣,这就是简约主义的特点。在对事物本质的探讨和研究中,简约主义设计表现出了实物本来存在却被忽视的审美价值,从而逐渐成为设计风格、文化潮流和生活方式等为人们所追求和喜爱的东西。

  简约主义的设计要以用户的人文情感需求为中心,以满足用户感性心灵需求的简约、趣味的图案和造型来表现浓厚的人情味。

  灵感来源——运用传统图案作为基本元素。

  “故词人六义,多识鸟兽草木之名,又记其荣枯之语,于律历四时,以默许之”,词人称“草木”,“草木”是“草木”的意思。故画之妙,多以此为乐,表词人之意也。故花于芍药,禽于鸾凤孔翠,必有富贵之相。而松竹梅菊、盲鸾燕涌,只好看清了宁静与清闲。至于鹤之轩昂,隼之击搏,杨柳梧桐之扶疏风流,乔松古柏之岁寒嘉落,以图绘之,有以兴致之人,其能得造化而移灵,其所思于临物,其所得之物,其所得“--宣和书谱”

  花鸟画作为中国画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一直以来深深地影响了中国画的发展方向以及长久以来国人的艺术审美。在这个民族的基因里,在这个民族的记忆里,深深地刻下了它的存在,就像一个时代的烙印。花鸟画一般通过人们对花卉鸟类寄予的希望与祝福的意向,承载着一个民族的殷切希望甚至是美好希冀。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诗经·商颂·玄鸟》

  中国原始先民对花鸟画的理解,是先民用强烈的抒情性进行的巫蛊行为,是建立在一种“超自然之力”的思维观念之上的,是出现在狩猎场景中的花鸟形象,是反映神权意识的图腾表现。其中,鸟类形象的产生与巫师的鸟类活动是相通的。原住客视鸟为吉祥使者,联络天与人。通过充分反映时代特征和社会生活的鸟这一形象,使鸟鸟因其智慧神力而成为先民顶礼膜拜的对象,更使人认识、发掘和运用鸟鸟形象的协和天下之功,具有安定、吉祥之意。

  在古史传说中,人们甚至以奉禽鸟为元祖。

  从很多古画中我们可以看出,古人对于鸟类的热爱,随着时代的更迭,各个年代的画家更能注意到动物的体态结构,形式技法上也得到了较为完善的进步。不仅是作为宠物,更是一自然和谐与安定吉祥的象征。如今,小鸟纹仍是人们钟爱的一类素材,大量运用在居室空间中,体现了人们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鸟纹是符合现代人心理需求的一种较为柔和的材质,其特有的自然语言形式,给人以吉祥、喜庆、快乐、祥和的气氛,无论从心理上还是从视觉上看都是如此。因其活泼可爱、富有朝气而深受人们的喜爱,麻雀在中国传统刺绣中随处可见,因其活泼可爱,富有朝气而深受人们的喜爱。

  构图和色彩上的创新

  在继承中国传统国画小鸟图案的基础上,这幅作品对其造型和色彩进行提炼,更加符合现代人的情感需求,使人们在视觉上的形式美感和装饰美感进一步提高。画中麻雀如跳动的音符,有的栖息在枝头,有的扑动着双翅,有的叽叽喳喳唱着曲儿,巧妙运用留白的手法,使画面产生上下左右的空间关系,达到一种整体和谐的艺术效果。老子曰:五色不识其人也。因为泛滥的色彩造成色彩在纷乱、喧哗、时尚的色彩信息冲击下显得苍白无力,同时也使我们在视觉上、心理上增加了对色彩的疲劳感,从而淡化了具体的信息,这些信息有利于我们的传递。因此,整幅作品采用了深灰、深棕、浅棕等既能弥补现代人心理和视觉需求,又能极具简洁性和概括性的色彩,增加了现代设计色彩艺术空间。

  造型上的创新

  简约主义设计的精简并不是一味的减少,而是在设计上注重细节的把控,将形式与功能、自我传达到设计中,通过精简视觉表现提升产品的整体品质感。

  然与人机和谐统一的美感与价值。

  如明代家具巧妙的结构,既能发挥承重作用,在曲直的线性关系中融入人体工学的尺度,又能形成潇洒舒展、锋芒毕露、简明扼要的外观造型,将当时人们恬淡淡雅的生活情调表现得淋漓尽致。

  化繁为简、简而有致、张弛有度、形散神聚。创作者以内容为中心,设计为支撑,在技与艺的美中,获得文化的共鸣和共情。

  并且作品在传承中国传统元素的同时,进一步创新,找到了鸟纹表现形式的新载体,并以现代几何的造型将整幅画面的故事性进行了延续。从局部看,犹如麻雀栖息、喜气洋洋的小屋,营造出一派其乐融融、喜气洋洋的温馨画面艺术效果;整体而言,整幅作品就像是在欣赏麻雀嬉戏高歌的情境中,透过传统的苏窗,甚至给人一种意气风发、神采飞扬、意气风发的感觉。

  表现技法上的创新

  绣制过程中使用多套棕灰色色调的丝线,麻雀要突出精细度,因此绣制时采用一至两丝丝线,根据小鸟的毛发用深褐色、深灰色、浅褐色等丝线进行绣制,同时以灰紫色、青灰色等丝线为辅助色进行绣制;枝条采用略粗的深灰、浅褐等丝线绣制,整幅作品在回归古典之美的基础上表达个性,既有传统文化气息,又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


  作者:张黎星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