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和田玉《秋山行旅图》的艺术价值

[日期:2023-08-08] 来源:本站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本站
       摘要:随着高档玉石材料的愈加难觅,对于玉器创作人员来说,如何将一件好材料充分利用,展示出其最优质的艺术生命力,是玉器创作人员必须要探索的重要方向。本文从和田玉《秋山行旅图》的艺术价值分析着眼,旨在引导从业人员对高档材料的艺术性挖掘,创作出更多无愧于材料和时代的好的艺术作品。

  关键词:和田玉 高档玉石材料 精工 艺术性

  孔子曰“君子比德于玉焉”,讲的是大家风范。“冰清玉洁”则形容的是女子的美好和清润的气质。而“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则突出了英雄胆色。此外,还有亭亭玉立、金玉良缘、锦衣玉食、芝兰玉树、珠圆玉润等等于玉相关联的词语,仿若一提到玉,大多都是代表着美好,体现了玉石在人们心目中至高无上的地位。

  诚然如此,玉石作为大自然馈赠给人类的宝贵财富,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人类也在用自己的智慧去回报这一份馈赠,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让本埋于深处的玉石展现了别具一格的姿彩。中国玉石雕刻的历史悠久,精品辈出,书写了众多的神奇。回顾中国历史上的美玉故事,更是数不胜数,如完璧归赵的故事,讲述的就是极品和田玉的故事、代表着历代皇帝权威的称为玉玺,也是用最高档的玉石雕刻。2008年举世瞩目的奥运会金镶玉奖牌更是将中国的玉文化传播到全世界。可以说,玉已经被赋予更多人格化的意义,“抽绎玉之属性,赋以哲学思想而道德化;排列玉之形制,赋以阴阳思想而宗教化;比较玉之尺度,赋以爵位等级而政治化”,玉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在国人心中有着特殊的地位。

  扬州作为中国玉器创作的一个重要地域,多年来以其独特的艺术创作风格享誉海内外。扬州玉雕艺人以精工巧思创作了无数件精品玉器流传于世,更是以链子活和山子雕两项技艺独具一格,形成了极具特色的艺术创作特点。和田玉《秋山行旅图》就是一件采用扬州山子雕技艺创作而成的精品玉雕作品。

  一、依型而作的玉雕山子《秋山行旅图》。

  和田玉《秋山行旅图》作品是本人精心创作的一件山子雕玉器摆件,采用扬州传统技艺山子雕技艺创作,在充分保留原材的基础上,以高雅的题材内容,高超的技艺水准,充分展示了玉石材料的天然之美,也是近些年来个人给予很大心力创作的一件高端玉器精品。

  作品造型古朴,皮质油黄,经过切面后,发现内部非常油润净透,是不可多得的山子雕原石。经过综合考虑,为了更好的展现玉石之美,经研究决定还是选用传统的玉器创作题材,保持原石、传统技艺、传统题材的特点来创作该件作品。

  秋山行旅,作为传统艺术创作中的重要题材,历来不仅是众多画家的喜爱的题材内容,同时也是传统工艺美术创作的重要内容,如故宫所藏“三大玉山”中的“秋山行旅图玉山”就被称为是“瑰宝中的瑰宝”,体现了超高的技艺创作水准。该作品是以金廷标的《秋山行旅图》为创作蓝本进行创作的。作为玉雕界的顶级之作,也是后人所研学的榜样。与这样的大件玉山相比,虽然在体积上,要小上很多,但在题材内容上却是可以借鉴的。有了这样的想法,本人也就确认作品的创作主题。

  然经过多方资料查找,发现古人的《秋山行旅图》大多集中在对高山的描绘上面,突出崇山峻岭的巍峨气势和人在其中行走的艰难。这样的作品题材对于大玉山造型的玉石原件来说,非常具有优势,但对小型的立体摆件来说,照搬传统设计显然是不行的。基于此,经过综合考虑,本人选取了一个较小的切面介入,以虬枝缠绕的松树为引导,仿若引入高空,产生空间的延伸。在作品正面,大面切入,塑造了亭台楼阁间人物穿插,其中中间的两个人物手指山巅,仿若在讲述着山上的故事,打造一个悠闲的画面。在桥墩底下,一艘小船正漂泊在水面。自古山水联系在一起,让人一眼就能想到,有山有水的美好境界。

  作品综合运用多种雕刻技法,镂空雕、中浮雕、高浮雕、圆雕等均有运用。精细之处房廊翘脚清晰可见,人物造型不一,尤其是孩童造型立体生动,充分的体现了扬州工的艺术水准。作品2022年亮相中国玉(石)器博览会,受到专家和众多藏家的好评。

  二、尊材重技,创作出最具特色的“扬州工”玉雕作品。

  扬州玉雕历史悠久,技艺特点明显。历史上创作了众多的精品佳作。如前文提及的“瑰宝中的瑰宝”大型玉山《秋山行旅图》,就是由扬州玉雕工匠完成创作的。据传,该作品重达1000多斤,从新疆先运送到北京而后经水路运送到扬州,由当地组织工匠艺人3000多人参与了雕刻,可见难度之大,耗费之高。正是有了无数匠人先辈们的努力,才奠定了后世扬州玉器的名声和影响力。

  玉石品类众多,其中新疆和田玉又因其独特的价值称为玉石中高档的象征。关于和田玉的相关记载,在历史上不同时期均有不同的表述。如西汉司马迁在《史记·大宛列传》中记载:"汉使穷河源,其山多玉石。"指的就是为了寻找好的玉石,不断的挖掘追寻,穷尽力量。西汉文学家东方朔的《海内十洲记》则将和田玉誉为是"白玉之精"。南北朝时期的《千字文》有"金生丽水,玉出昆冈"之说。昆冈玉指的也是和田玉。和田玉的形状不一,在历史的发展演变中的利用也在不断的变化。在明代,科学家宋应星关于玉器,相关表述为"凡璞藏玉,其外皮曰玉皮,取之为砚托之类,价值无几,璞中之玉,有纵横尺余无瑕玷者,古帝王取以为玺,所谓连城之璧,也不易得,其纵横五六寸无瑕玷者,治以杯,此已当之重宝也。"这里面认为玉石的表皮是没有用途的,没什么价值,意义不大。而里面的白玉,如果没有瑕疵,则是可以用作玉玺,价值连城,是重器。然随着历史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玉石的认识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在的玉石表皮已经作为玉石创作的一个整体,是体现天然玉石的一个重要佐证,一定程度上拉高了玉石的整体价值。故而在现当代的玉石创作中,多保留玉石原皮,尤其是在山子雕技艺的创作中,大多根据玉石的天然形状,依型而创,依型而作,较好的保留了玉石的整体形貌。

  近些年来,扬州玉雕匠人持续发力,创作了多件高档精品之作,在国内诸多展会上精彩亮相,受到了专家和社会各界人士的高度赞誉,多次荣获各类展会评比的大奖,展现了新时代扬州玉器匠人的成就和影响力。

  然随着天然玉石材料资源的无序开采,在珍贵的材料获得方面所面临的困境也愈加明显。好材料难得,价格的高昂,市场的萎缩等等因素正在制约着匠人的创作未来。在这种情况下,尊重天然材料,重视技艺的传承与创新,创作出更多无愧于时代、无愧于材料和千年传承技艺的精品佳作更加重要,值得引起我们所有从业者的关注。

  参考文献:

  【1】王宛《扬州工艺美术志》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年10月出版;

  作者:王兆根,1969年12月出生,从事扬州玉雕创作多年,为扬州市王兆根玉雕工作室创始人,扬州市工艺美术大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