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机器雕刻是否会取代手工雕刻

[日期:2023-09-06] 来源:本站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本站
       

摘要:近几年来,苏州玉器市场已悄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闻名一时的相王弄,号称玉雕大师的摇篮,由于房屋老旧,属于城中村,通行道路狭窄,分布密集而且错综复杂,电瓶车双向勉强可以通过,而且工作室密集,人员众多,这样造成严重的消防隐患,不得不以取缔,造成小部分从事玉雕者离开苏州,大部分的玉石从业者主要搬迁至苏州古玩城与竹辉路的天工艺品,另受大环境的影响,生存空间非常严峻,有些不得不转换行业,另谋出路。苏州的玉雕主要分布在古玩城、十全街、竹辉路的天工艺品,还有象征大师街的园林路及周边,这是苏帮玉雕的金字招牌,老一辈的玉商常去的地方。


  关键字:雕刻 手工 机器


  苏州玉雕的发展离不开江苏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苏州市工艺美术行业协会、苏州玉石雕刻行业协会的宣传与推动,在其带领下成功的举办了多届艺博杯、苏艺杯及子冈杯玉雕作品大展,作品推陈出新精品不断,精彩纷呈目不暇接的公益盛会,每一次盛大的行业活动,也是工艺美术行业取得最新成果的一次巡礼,满目琳琅,流光溢彩,产生了立足苏州,波及江苏,辐射全国的效应,乃中国玉雕发展的风向标,苏州的玉雕同样也离不开吴中区的光福镇,紧邻太湖,山清水秀,人杰地灵,这是个玉雕历史悠久的文化古镇。其中光福工艺文化城集聚大批的玉雕工作室,主要是以大件,器皿件闻名,苏州的机雕工作室也都扎根于此,相对南阳揭阳,苏州的机雕市场规模是微不足道,主要的原因还是苏州的人工成本和房租成本过高,限制了机雕规模的发展,与揭阳,南阳完全没有竞争力。但苏州一贯的高品质要求,追求精益求精的精神,机雕的作品从材料到工艺及作品的创新能力,也优于其他地区,这也保持了苏州只做精工的优良传统。

  这几年,受到疫情及各种因素的影响,玉器市场受到了严重冲击,纯手工制作的作品由于时间成本,材料成本,工艺成本太高,相对机雕作品没有竞争力。店面生意也很萧条,但是随着网络平台销售的兴起,市场的营业额出现井喷式的增长,这对很多年轻人,懂网络懂营销的高学历人材来说是一个发展的机会,销售的方式从以原来的线下售卖转到了各种直播平台,如抖音直播、淘宝直播、快手直播等,都非常的成功,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和田玉占比5%约300亿人民币,2021年突破了700亿大关,销售渠道完全颠覆了普通的销售方式,网络化,平台化,直播间的销售方式大放异彩。当人们已接受了网络消费的模式,足不出户可以实现自己的需求。对传统的玉雕工作室店面线下销售将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和考验。

  手工精工与机雕的区别:苏邦玉雕历史悠久,明代《天工开物》一书,就盛赞过苏州玉工,“良玉虽集京师,工巧则推苏郡”,当时苏州著名的玉雕艺人陆子冈就名扬四海,称他的工艺为“鬼斧神工”,如今的苏邦玉雕人也继承了他的优良传统和对玉雕精益求精的精神。

  作为一件心仪的作品,手工雕刻通常要多方位留皮留毛孔,对机器雕刻是很难实现的,对材料的特点需要很好的把控,机雕对材料很苛刻,通常要很规整的材料,这样才便于机器的制作,对异形的材料很难加工,由于需要单独制图建模,这样机器制作成本反而比手工成本还高,导致而得不偿失。异形的材料在设计上是非常考验人的功力,每一块玉石都是唯一的个体,不是所有的题材都属于一个原石,要通过人的智慧去读懂玉了解玉,把最好的题材,最好的创意赋予它,无论是从设计还是制作过程中,随着原始的变化过程,题材也要不停地变换和改动,只有用人的智慧才能唤醒这一个沉睡亿万年的玉石。手工的设计,人工的制作,才能完全完美地诠释出每一块材料的价值,另外,机雕作品通常只能平面操作,作品的层次角度通常是大于90度,这样的作品太过于平面化,无法镂空,对作品的审美还相距甚远,物品不够立体,没有生气,不够生动,显得很呆板,层次有限,主要是以面和线的表现。手工雕刻的特点,材料的多样性,形态各异,由小到大,从最小的手机挂件到牌子、把件、摆件、器皿件等,各具特色雕刻的手法众多,有浅浮雕,深浮雕,圆雕,立体雕,一般会随着材料的形态的变化,还有颜色的分布来设计,尽量根据材料的特征来设计,这样会使作品更灵动,对作品的动态、比例、线条会有一个更好的把控。机器雕刻事先具备固定的数据,中途不可改变,纯手工是可以根据材料的变化而变化,可以边制作,边设计,边修改,制作中求变化,精益求精方得尚品…,另外,在留原皮的处理方法上,机器是无法控制的,纯手工制作就相对要简单一些,和田玉上的毛孔就是籽料的身份证,对其作品的价值至关重要。

  手工与机工的结合:近几年来,上好的材料,一料难求,少之又少,在大型的玉石展上,好的材料也是有限的。随着玉器的实用化,玉器的生活化,近几年来出现了很多的玉质食用器,例如玉制茶器,走进了我们的生活,给人们带来了很大的满足感,既实用、把玩、观赏,又达到了收藏升值的目的。打破了玉器只能作为挂件、把玩件、摆件的传统模式,从审美收藏到实用,是一个质的转变,如玉茶壶与茶杯,香炉等,在使用的过程中,给我们带来了视觉上的美感又增加了实用之中的满足感。充分的展现了玉器的功能性…这才是玉器的正确归属与价值,茶器的作品通常以薄胎见长,对生产制作要求甚高,外观的形态可以由机型来出胚,但在3d设计制图上也颇费心思,器皿件精彩的部分是掏堂,厚薄程度取决于玉雕师傅的手艺水平,还有材料的密度,方能出精品,在制作的过程中,不能有半点闪失,否则前功尽弃,尤其一件成功的器皿件来之不易,方显珍贵。

  综上所述,由于纯手工制作的独特性,灵活性、唯一性,机雕至少20年内不可能取代手工制作。

  作者:罗光明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