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漆,是一种自然的馈赠,起初它只是用于各类器皿的保护而使用的涂料,同时也可以制作成为单独的器皿,也可以作为一种艺术表达与观赏的中间媒介,它可以说是文明创造过程的一项杰出发明,也是人类文明史的重要一员。流传至今的漆文化,在历史上中国的工艺美术中的相当长的时间里,具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当前中国的漆文化正处于一个历史十字路口,如何传承传统漆文化,开发利用它的显示价值,是很必要的一件事情。
关键词:漆文化 传承 工艺美术
一、漆文化的定义
漆器近一百年以来,人们听到的最多的词,是“漆艺”。始作俑者是日本人。时间是二十世纪的三十年代(那时东京艺术大学的“漆工科”已经创办近二十年)。日本的学者松田权六,曾有一篇回想的文章,用以纪念东京艺大,在其中提到过在那个时候,校园的工艺学部已开设了“陶艺”、“漆艺”这些有关的学科。至二十世纪的六十年代初期,首次出现了“皮艺”、“木艺”这些专业用词。可以看出,日本所谓的“漆艺”,讲的是一特殊题材来表达造物或传达艺术的手工类艺术。由于切入角度的不同,“漆艺”和我们中国人理解的“漆文化”,有相当大的差距。中央工艺美院的学者乔十光,首先提出了“漆文化”的观点。漆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理念,早就不单单涵盖工艺水平的范畴,也有在选择的媒介内,通过使用不同类型的漆,用以传达美学特点与独特技艺等多个方面的因素。“漆文化”显然要比“漆艺”更能涵盖漆应用所涉及的所有艺术与技术内容。
二、漆文化的传承
1.传承的难点
我们从未遇到过这么大的问题。一方面,要清理我们的“家族财富”,找到我们祖先(包括民族和个人)的正确文化取向和观察角度,一方面要诚实、虔诚地审视我们民族遗产的历史文化积淀。 优秀而精致的文化传统中丰富而深厚的技术内核需要传承;同时,这部作品的结尾也是强势无情的,受到万艺发展扩充的严肃性制约,显然不符合历史进程和时代需要,即使蕴含着“祖宗秘方”、“灵丹妙药”、“家族谱系”等鲜艳外衣。
当我们今天议论每一个哪怕微不足道的文化现象时,都难免涉及到从世界性的,战略性的角度,去重新审视我们中 国人的文化立场与历史价值观,何况像漆艺术这种世界公认的、东方民族特有的、中国人首创的、延传万年以上的伟大艺术。面对迫切的现实需要和巨大的历史重负双重夹击之下的现代中国漆艺术,如何从繁杂纷乱、举步维艰的境地中,走出自己的发展道路来,首先要理清所面临的一大堆亟待解决的思想导向问题。这些问题中最最关键的,就是如何看待“民族性”与科学的艺术史观的冲突。这个问题不但一直是各国漆艺术交流的“瓶颈状态”,而且牵扯到诸如政治、社会、国家利益一系列复杂麻烦,又不得不正视的问题。
2.扬州漆文化的技艺
在明代、清代,特别是康乾嘉时期,扬州在人文艺术方面的水平站到了历史高峰。制漆和制胎以及髹涂,是漆器的外显形式,在古代著名的《髹饰录》中,写有:“质乃器之骨肉,不可坚实也。”的句子。在历史悠久扬州的漆器制作文化里,只有极少有关制作漆器技艺的详细记载,最引人注目的古代书籍当属《扬州画舫录》。在这部书的第17卷册,有着题目为“工段营造录”的章节中,比较详实地阐述了扬州油漆,这项繁琐而细致的手工艺术,它的加工步骤,以及使用的原材料:“每一名油漆匠,按照三麻、二布、七灰、糙油,更有着垫光油、珠红饰的有序做法,统计起来共有十五道。”
(1)金银平脱:唐代时期,扬州出现了使用金银的漆器工艺,这一种特殊的工艺,也是制漆的一类做法,亦可以称之为金、银平脱,这也是一种比较广泛的说法。至于展平,它被称为可以将图形铺展平整的一门手艺。把所需的图形,使用由金银产出的薄片,刻制为所需的图案,通过粘接的方法,贴在光滑的漆面上,然后完全涂漆,呈现出与漆面平整的金银图案,然后抛光,让表面仍然齐平。
(2)雕漆技艺:雕琢又称打字,如雕琢红漆,在胎体上涂上几十层甚至上百层油漆,油漆达到一定厚度后,在油漆层表面画出装饰图案,然后用刀具雕刻,去除未使用的油漆层,以暗示不同高度和深浅的透视感。
三、漆文化的创新发展
中国的诸多漆艺术家,他们的创意思想、审美观,甚至是技能操作,都带有显著的民族文化印记和历史文化特征,是在中华文明的丰沃土壤下逐渐形成规模的。我们不回避我们所具有的中国式艺术风格,还要刻意维护、完善、发展它。因为中国文明传统的主线,的的确确、真真切切是优秀的,先进的。因此,我们不但不回避她,还要使之永远传延下去。不仅仅在指正的原则上传承发扬,也要在现有的成就上改进创作,这是我们民族在无论哪个时代,都能战胜任何艰难险阻、不断繁衍存留下去的民族优势特征。
在扬州古代工艺美术逐步发展过程中,日渐产生了拥有地域独特之处的区域文化,并源源不断对国内乃至东南亚区域进行交流与传播,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由于社会商品消费不断加码,以及长江中下游日益发达文化滋润,扬州的工艺美术,形成大雅与大俗互相照映辉映的独有风格。商业经济的发展,对扬州工艺美术不落于俗套特点的产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使得扬州作为一个富庶的城市,不单单由奢靡之风,更加有雍容风雅的风气,因此这一地域工艺美术的各个类型的风格都有所涉及。
四、结语
扬州的漆文化早在隋朝,就已经有了自己独到之处,产生了一个比较完备,也拥有较高特色的区域性技艺,这不仅得益于特殊的运河地理位置、发达的经济环境和高水平的文化氛围,也有着地区手工艺人对于技艺的不断延伸发扬,对工艺的精益求精。扬州的传统工艺美术,不仅仅古代中国传统手工艺术蓬勃发展的标志,也在制作与售卖、创新与交流、传承与发展等多个方面展现了自身特点。在当前国内工艺美术的制作,正在逐步走向紧缩的大背景之下,扬州的漆器制作仍旧在持续并且有着上升区域,展现了由古至今扬州工艺美术的历史底蕴,昭示了文化的传承和延长。
参考文献:
【1】扬州漆器 [2019-09-04]https://baike.baidu.com/item/扬州漆器
【2】长北.扬州漆器史[M]. 江苏人民出版社2017.10
【3】张建.福州漆工艺发展状况调研[J].装饰,2006年4月,第156期
【4】维尼达.泰国漆树[J].中国生漆,1992年11月,第11卷第4期
作者:夏 雯、周 璇,扬州漆器厂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