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汉风壶》里的盛世繁歌

[日期:2023-12-12] 来源:本站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本站
       摘要:五千年的华夏民族,历经十二个大一统朝代走到了今天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这十二朝承上启下,连接起中国的悠久历史与璀璨文明。今以十二个大一统王朝为主题创作十二把紫砂壶,即十二朝系列,“汉风壶”是其中之一。“汉风壶”以汉朝为主题,选取了汉代极具代表性的汉瓦当、汉陶俑、汉漆器这三方面的文化元素,通过造型与工艺构筑浓郁的汉风汉韵,以紫砂这种艺术形式给世人看看这个曾经的第二个大一统王朝的盛世繁歌,来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

  关键词:汉瓦;汉俑;汉漆

  前言

  自黄帝部落的姬轩辕时期算起,华夏民族走了5000年,这五千年中,从三皇五帝始,尧舜禹相传到今天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一共经历了24个朝代,其中有12个大一统,也被称为“十二朝”,即夏、商、周、秦、汉、晋、隋、唐、宋、元、明、清。夏,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中华文明的正式开端,为之后封建王朝奠定了社会、政治、文化的基础;商是一个承上启下的时代,为秦汉文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秦,标志着中国进入了中央集权制时代,作为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朝代,对中华民族的统一产生了开创性、奠基性的影响;汉,中国的第二个大一统王朝,它的建立结束了之前的氏族贵族时代,标志着中华文明的进一步崛起,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各个层面全面发展,意味着中华民族进入了璀璨的发展期。晋,上承三国,下启南北朝,虽是个相对短暂的大一统王朝,也在政治改革与文化繁荣上做出了一定的贡献。隋,结束了南北朝长达三百年的分裂局面,恢复了天下一统,短短38年,却进行了多个创造性的改革,成为唐宋明清的发展根基。唐,是中国封建社会国力最强、历史最长的王朝,当时的中国是世界上公认的最强大的国家之一。宋,一个自由开放的朝代,这时期的经济、文化、科技、艺术等领域得到了质的飞跃与大发展。元,中国历史上首次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促进了民族大融合。明,将古代中原王朝的汉文明继承和发扬光大。清,开疆拓土,奠定了今天的中国版图。每个朝代都是中国历史上璀璨的一环,正是各个朝代的承上启下,才有了五千年的悠久,也是各个朝代的传承发展,才有了今天繁荣昌盛的中国。以大一统的十二朝为灵感创作了12把紫砂壶,即十二朝系列。这些璀璨的过往连起了我们的中华民族,彰显着华夏的历史与文明。“汉风壶”是其中之一,以汉朝为灵感创作的一把体现了汉地历史与文明、风土人情与精神风貌的紫砂壶艺作品。

  公元前202年,55岁的刘邦称帝,定国号为汉,建立了中国的第二个大一统王朝,开启了长达400年的辉煌与璀璨。这个史上第一个由平民建立的封建王朝,结束了之前的氏族贵族时代,注定要走一条不一样的路,实施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各个层面全面发展,成为“中国文化发展的源头之一”,是“中华文明崛起的里程碑”。这一时期的艺术成就达到新的高峰,陶瓷、铜器、玉器、漆器等工艺美术有了极高的发展。虽然那时还没有紫砂壶,但是后来的紫砂壶却再现了那时的社会风貌与风土人情,还原了那时的历史与文明。作为以汉朝为主题的“汉风壶”,创作初期不仅浏览了关于那个朝代的文献资料,还深入汉文化的发源地,去探索那个平民皇帝的传奇。作为刘邦的故里,徐州很好地保存了汉代文物和遗迹,汉墓博物馆,汉画像石博物馆、汉兵马俑博物馆等处展示了两汉文化的历史文化风貌,一游惊叹于汉时期的社会发展,二游赞叹于那个时代的文化璀璨。于是从浩瀚的汉文化元素中选择了汉瓦当、汉陶俑、汉漆器这三条极具代表性的文化线融于一壶,以此呈现汉代风韵。

  汉瓦当。汉瓦当是这把壶非常鲜明醒目的汉风元素之一,详见于壶身两侧。瓦是中国建筑的重要组成构件,出现较早,到汉朝时发展到顶峰。汉时的瓦当,极具时代特色,种类丰富,就造型来说有半圆形瓦当、圆形瓦当;就内容来说有图案瓦当、文字瓦当等。[1]这样一块小小的瓦当圆面内,不仅体现了当时瓦当的制作工艺水平已经非常成熟,图案的存在使之成为一种欣赏性与文化性极强的艺术作品,那样的砖与瓦也就有了承载着中国秦汉文化意义的名字——“秦砖汉瓦”,象征着这一时期建筑装饰的辉煌和鼎盛。瓦当上刻有文字图案是汉瓦的特色,所以这把壶上的汉瓦刻上了那时的字体——汉隶,汉隶的加入,可谓是这件作品的点睛之笔。始创于秦的隶书,在东汉时期达到了顶峰,对后世书法影响极大,有“汉隶唐楷”之称。[2]“汉风壶”给了汉瓦、汉隶极大的展示空间,如此醒目的造型设计意在第一眼就将人们的思绪带入到汉代的历史长河中,进而更深入的感受到浓郁的汉时风韵。

  汉陶俑。汉陶俑是这件以汉风汉韵为主题的作品的点睛之笔,详见于壶钮。上文中有提到,汉朝的陶瓷艺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陶俑是最具代表性的一种。俑,我国墓葬文化的一部分,俑的出现,结束了人的殉葬,标志着中华文明的一大进步。相较于秦时期的兵马俑,汉时的俑塑对象转向社会生活,仕仆舞乐俑成为主流,并涂以彩绘,造型生动。“汉风壶”的壶钮以汉俑为形制,造型取自汉朝出现并流行起来的彩绘女仕俑,这种俑的出现,说明汉代人们的生活已经有了精神情趣的追求,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面貌一切向好的局面,是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灵动的彩绘女仕俑作为壶钮,采用的是紫砂雕塑的工艺技法,这种紫砂壶艺与雕塑的结合,是紫砂壶艺创作创新之路上的一大突破,丰富了壶艺造型,增加了作品欣赏性与工艺性。

  汉漆器。汉漆器的元素通过紫砂绞泥的艺术手法融于壶身,是这件作品另一个值得深入推敲的看点。作为紫砂装饰艺术的一种,绞泥以独特幻妙的自然纹路著称,要想达到所需要的艺术效果,需要老道的手制工艺与深厚的美学素养。“汉风壶”的绞泥,于壶体的黑泥中加入了红泥,手法老到,风格大胆,红的肆意张扬,极具视觉冲击力。这件作品中无论是绞泥的加入,还是绞泥所呈现的视觉效果,都不仅仅是为了追求作品的欣赏性,还有着深刻的文化意义在其中。一方面,漆器之色。作品采用红色的绞泥作为装饰,是为了达到汉代漆器的视觉效果。我国漆器历史久远,汉代的时候发展到顶峰,目前出土的汉代漆器以及古籍记载中可以知道,汉代的漆器,一般都是内里红色,外面是黑色,或者是内外都有黑红相间的花纹,也就是壶上所呈现的样子。而汉代以黑底红纹为主的漆器,受到了当时的主流色影响。这就是“汉风壶”这件作品的绞泥背后的第二个文化层面,即国之色。秦尚黑,主君及官臣服装均以黑为底、红为饰,汉初期仍然以此为国色。根据中国古代王朝更迭过程中非常重要的金、木、水、火、土这五德终始之说[3],从西汉到东汉,汉朝历经水德、土德、火德三个不同阶段的正朔,相应的国色也就有了黑、黄、红。壶钮的陶俑用的黄色与壶身上黑红色的绞泥共同组成了汉代的三个国色,通过颜色的设定达到文化内蕴上的呼应,这是这件作品的一个隐秘的巧思。黑、黄、红这三色颜色,不仅是汉到的国色,也是今天的中国主流色,这也是“汉代是中国文化发展的源头之一”这种说法的佐证之一。这把壶的绞泥还有一层深刻的意义,即血之色,特别是图案的张扬就像肆意流淌的鲜血,而这正是中国人骨子里的热血沸腾,是华夏民族浴血奋战的无畏精神。




  至此,在汉瓦当、汉陶俑、汉漆器这三方面极具典型性与代表性的汉文化元素的融合下,这一壶满载着浓郁汉韵的“汉风壶”跃然眼前。通过造型还原再现汉风汉韵,以紫砂诠释着我们这个时代对汉的认识与理解,对历史的追忆与敬重,对华夏文明的赞叹与歌颂。一把汉风壶,奏响了第二个大一统王朝的盛世繁歌,一场穿越时空的古今对话。

  参考文献

  [1]陈国欢."浅析汉代文字瓦当的艺术特色."新西部:中旬·理论5(2015):2.

  [2]蒋琰滨.浅谈书法中的隶书[J].市场周刊,2012.

  [3]梁力.论汉代德运与政治神话.社会科学家.2017.06


  作者:王亚军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