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紫砂壶《珠联璧合》的造型设计与文化内涵

[日期:2023-12-12] 来源:本站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本站
       摘要:“日月如合璧,五星如连珠”,这种吉祥的天象孕育了“珠联璧合”这个荟萃了祥瑞美好的祝福之语。紫砂创作从中汲取灵感,以珠、璧这两个具象的元素通过造型上的巧妙设计生动形象的演绎“珠联璧合”的祥瑞之象,满载着浓厚诚挚的祝福。

  关键词:紫砂壶;珠联璧合;玉璧;圆

  从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汲取灵感,是紫砂壶创作的一大特征,特别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吉祥文化,可以说是中国艺术诞生的源泉,影响了中国艺术的发展方向及审美倾向。以传统文化中的吉祥文化为思想底蕴的壶艺作品,往往有着美好的寓意、思想的深度,有着历史的韵味、文化的气息,这种有民族属性与民风情怀的艺术作品,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深受人们的青睐。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与创作背景下,紫砂壶“珠联璧合”这件作品的创作源泉正是来自“珠联璧合”这个在中国历史悠久、象征祥瑞的成语内涵,壶如其名,饱含着浓浓的赞美与祝福之情。

  说到“珠联璧合”,中国人对这四个字太熟悉了。《汉书·律历志上》记载了这个成语的典故:“至武帝元封七年,汉兴百二岁矣,大中大夫公孙卿、壶遂、太史令司马迁等言“历纪坏废,宜改正朔”。……乃诏迁用邓平所造八十一分律历,罢废尤疏远者十七家,复使校历律昏明。宦者淳于陵渠复覆《太初历》晦朔弦望,皆最密,日月如合璧,五星如连珠”。[1]“日月如合璧,五星如连珠”,说的是太阳和月亮同时出现在天空上,被称为“日月同辉”;金、木、水、火、土五行星同时并见于一方,也被称为“五星聚”,这种极为罕见的异象被认为是难得一见的祥瑞的征兆。日月如并和的玉璧,星辰如成串的珍珠,后来用来形容珍珠串联在一起,美玉结合在一块,自此开始,珠联璧合就成为了将美好事物聚集在一起的形容。唐朝杨烱在《公卿以下冕服议》中就用到了这个说法:“然则皇王受命,天地兴符,仰观则璧合珠联,俯察则银黄玉紫。”《太平天国·诏书盖玺颁行论》中也有:“诏传四海,仰珠联璧合之光;书遍万方,钦金玺纶音之盛。”直至今天,我们依然爱用“珠联璧合”这四个字来赞美人事物,来表达我们美好诚挚的祝福。

  作为祝福之语,珠联璧合这个成语是抽象的,如何将抽象的思想感情以具象的壶艺作品呈现出来,考验着创作者的造型设计能力。相较于万事如意、福寿安康等祝福语,“珠联璧合”又是一个特殊的存在,这个成语本源来自象征祥瑞之兆的天象,由于字面意思又代指象征富有美好的璧玉珍珠,因为它是一个将美好的东西集聚在一起的形容,所以又延伸到了祥瑞的祝福之意,它是一个从天象到具象再到抽象的文化现象。所以,以“珠联璧合”为灵感的紫砂壶的造型设计理念又回归到词语本源的具象,选取“珍珠”与“玉璧”这两个具象的元素通过巧妙的设计融于一壶,以这种珠联与璧合的具象设计演绎象征着祥瑞美好的抽象的思想感情。这种直观、形象而又生动的设计采用的是直观形象法,这是一种通过直观的方式将抽象的概念、思想、情感等转化为具体形象的艺术创作方法,也是紫砂创作常用的造型设计思维。它以鲜明的形象来演绎情感的流动,它的直观性可以让受众更容易认识并理解作品的主旨,进而形成深入的情感共鸣,这点在“珠联璧合”这把壶的呈现上尤为鲜明。

图一珠联璧合范锡军设计制作


  初看“珠联璧合”这把壶,迥异于常见紫砂壶式样的壶钮与壶盖引人注目。壶钮虽小,以提携壶盖方便而形成自己的价值,它还是造型的一部分,也是作品情感表达的切入口,所以壶钮的作用在实用性的前提下一方面丰富造型,一方面强调壶意,是非常特殊的存在,素有“点睛之笔”的说法,它的设计成功与否对一把壶的整体观感影响是非常大的。在常见的紫砂壶中,最多的壶钮是球形钮,比如仿古、掇只、西施等等,常见的还有桥形钮,最具代表性的当数石瓢,另外花器的壶钮就多种多样了,比比如植物形钮、动物形钮等。[2]“珠联璧合”这把壶的壶钮看似是极其常见的球形钮,却是非常不规则的存在,它与壶盖融为一体,就像是穿插在壶盖中心的一颗珠子,而这个设计呈现的正是珠与璧的联合状态,因为被珠子穿插着的壶盖造型正是以玉璧为形制。另外,壶钮似月亮,壶盖似太阳,这样的造型设计营造了“日月同辉”的祥瑞天象,呼应着“珠联璧合”由来的本源。

图二玉璧提梁壶顾景舟设计制作


  上文提到,“珠联璧合”这件作品的壶盖以玉璧为形制,这种设计借鉴了顾景舟先生的玉璧提梁壶的壶盖造型(见图二)。玉璧提梁壶是顾老在其提壁壶的基础上改创而来的,这件作品在盖面处作了较大的改动,以写实的手法再现了中国玉璧状,着重诠释了中国玉文化与紫砂艺术的结合,故称之为“玉璧提梁壶”。“玉璧提梁壶”的壶盖设计取源于中国玉璧中的一种“谷纹玉璧”(见图三),谷纹玉璧是玉与谷的结合,主要流行于战国与两汉,是重要的礼仪用璧,象征着持有者的身份地位。很多玉器上都有谷纹为饰,除了上文中的玉璧,还有圭、环、珩、佩等等,《周礼》记载“以玉作六瑞,以等邦国……子执穀璧,男执蒲璧”,《周礼·考工记》中也有“穀圭七寸,天子以聘女”,可见,谷纹为饰的玉器是最高的礼玉规格。[3]这种以谷纹装饰的玉璧成为玉璧中的高规格礼玉,是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集中体现,顾老取谷纹玉璧为创作素材体现了顾老返璞归真、不忘初心的创作精神。“珠联璧合”这件作品的壶盖也是选用了谷纹玉璧,延续了中国谷纹玉璧的文化内涵和紫砂泰斗的壶艺精神。

图三谷纹玉璧战国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


  有珠有壁,珠在壁中,这样的壶盖、壶钮就以形象生动的具象造型演绎了“珠联璧合”的文化内涵。而一把壶的创作,壶盖与壶钮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作为一个整体,壶身、壶把、壶嘴环环相扣,追求设计的整体性,作品才能有和谐统一的美感,进而建立起更加丰厚深刻的思想氛围。“珠联璧合”这件作品的的设计就非常注重造型的整体性,圆是其构建整体性的一个鲜明的特征。紫砂壶器型一般分为素器、花器、筋纹器,其中素器又分为圆器与方器,而方圆又有“方非一式、圆不一相”之说,在这千姿百态的造型中,“珠联璧合”却选择了比较传统简约的圆器造型,一方面源于造型设计上的统一,一方面源于文化内涵上的呼应。就前者来说,无论是珠还是璧,它们本身都是圆形的,尤其是壶盖与壶钮珠联璧合的设计基本就决定了壶的整体器型。壶身上的双线圈,其存在的意义不仅在于简约中增加了设计感,也于静谧中有了灵动感,同时,壶身的线圈与壶盖的边缘线是呼应的,这样从上到下就有了无数个圆的叠加与递进,营造了和谐、均衡而又灵动有韵律的视觉美感,简单来说,线条的加入,避免了简约可能会带来的单调与呆板。就后者来说,圆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价值观,是和谐、美好、圆满的象征,中国人对圆的情结影响了中国人的审美倾向,我们对圆的造型有着天生的亲近感。作为以“珠帘玉璧”这种美好祥瑞的祝福为创作主题的紫砂壶,象征着圆圆满满的圆器自然是创作过程中的首选,因为圆润饱满的壶身更容易与受众产生审美上的共鸣与思想上的共情。

  至此,这样一件以珍珠与玉璧形象为元素设计的紫砂壶作跃然眼前,圆满的造型给人以欢喜心。“珠联璧合”这四个字浓缩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许,而源于此文化内涵创作的“珠联璧合”紫砂壶以生动形象的造型诠释了珍珠、玉璧祥瑞相和的吉象与瑞兆,为人们送上浓浓的祝福。

  参考文献

  [1]汉·班固《汉书·律历志(上)》

  [2]钱明华.“画龙点睛的紫砂壶钮艺术.”陶瓷科学与艺术8(2013):1.

  [3]刘芳梁冰.“战国至汉代谷纹玉璧在工艺和风格上的传承与演变.”收藏与投资012.009(2021):P.45-48.


  作者:范锡军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