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惠山泥人彩绘

[日期:2023-12-12] 来源:本站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本站
       摘要:惠山泥人是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中的一个优秀品种。既有丰富的内涵,又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在海内外都有很高的知名度。它的有记载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清时期,可谓久负盛名,妇孺皆知。它的特点就是色彩艳丽丰富,表情细腻逼真,形象生动活泼。彩绘作为惠山泥人最大的特色而大放异彩。

  关键词:色彩 图案 创新

  说起泥人我想大家都会想起泥人张、惠山泥人、凤翔泥人等等知名的泥人产品和产地。而说起泥人的起源大家都会想起女娲造人的传说,当年的女娲娘娘就是用泥土创造了人类。而人类在早期的泥人制作中,就是模仿女娲娘娘用随处可见的泥土,和上水捏出各种各样常见的小动物等造型,而当时用的颜色也是简单的色彩,更没有什么精致的图案,用的工具也是随处可见的树枝、麦秆等天然工具。经过时代的变迁到了后期出现了一些能工巧匠,做出的泥人越来越精巧,就再也不满足于做些小动物,就开始出现人俑等造型的泥人,而对人物彩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工具的选择上也不再满足于用普通的颜色和天然工具,开始用毛笔细勾慢画,直到如今形成了全国各地各种风格的泥人制作彩绘工艺。而如今众多泥人产品中画工最讲究的要数无锡的惠山泥人。而惠山泥人正是以彩塑而闻名天下。它的特点就是色彩鲜艳,明亮醒目。

  无锡惠山泥人最早的记载来自明末张岱的《陶庵梦忆》卷七(愚公谷)里记述:“去县北五里为锡山,进桥,店在岸,店精雅,卖泉酒……泥人等货”。所以说惠山泥人已经有五百多年的历史了。前人留下了很多对泥人制作的心得和体会,这些宝贵的经验和知识是留给我们最尊贵的财富。除了塑性,在泥人的彩绘方面也留下了众多的口诀和心得。从这些心得再结合我从事泥人彩绘十六年来的经验,对泥人的彩绘工作也有了自己的一点点想法和经验。下面我简单地说一下我的观点:

  惠山泥人的制作一般分为粗货和细货两大类,这两类品种在塑形制作上略有一些区别,但是在上色的时候不管是哪一种货物都要依照按步就班循序渐进的原则。彩绘对于惠山泥人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过程,俗话就有“三分坯七分彩”的说法。也就是说彩绘不仅是泥人创作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且彩绘水平的高低也直接影响作品的整体效果。一个好的工艺师能让一个普通的泥坯变得光彩夺目,形象更生动。

  惠山泥人制作的前辈们为我们总结出的经验有以下几点。彩绘讲究四字要诀:“新、清、齐、爆”。“新”指的是色彩新鲜。“清”指的是色彩调和清爽对比适当。“齐”指的是笔法整齐线条清晰、疏密有致、繁简得体。“爆”指的是用的色彩对比强烈达到视觉冲击,类似于现在说的撞色。而彩绘的步骤讲究从上到下,从前到后,先主后次,先白后黑等原则。而彩绘的要点就是“头色不过四身色不过三”,太多的颜色放到一起非但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反而会因为太多看起来很花没有主次,用量太多可能会产生起伏不平、容易龟裂。但是颜色太单一就会显得太平,更突出不了主体,涂抹太薄的话可能会显得玉气不厚,容易露低。所以我们在制作过程中要做到“落笔如飞厚薄均匀”才是上佳。

  惠山泥人中俗称粗货的代表作一般就是大阿福。见过大阿福的人都知道阿福造型简单但是颜色鲜亮,色彩明快,图案简单清晰,一般选用常见的牡丹花、团花等表示富贵喜庆。一般都是左右对称,整体协调。让人一看就觉得喜庆,吉祥,可爱。而我们的细货一般都做的比较艺术,基本是采用全手捏,根据时代的不同,社会要求的不同。早期以手捏戏文为主,现代基本以仕女为主。早期的戏文依靠平时看戏的印象,强调主色调不变,图案花纹则是象征意义的简化,在大面积的底色上用粗线条画出戏袍的图案,只要符合剧情,省去了一些细繁的纹样,如画龙袍,就是在深的底色上用金色画出一朵朵的云块,再用白线勾出转折,使人们从云块中联想起在云中腾飞的龙、凤。再如画花,也只是在白色圆形上用玫瑰红色在中间圈几个圈表示花瓣,旁边加几笔绿叶就算一朵花。有的服装干脆就在深底色上用白色画几笔花草纹样,没有严格的规律性,但十分注意布局。有句老话叫“一朵花当十朵用”就是要求在布局上注意繁简,能减的地方尽量减,但显眼的地方又要画的十分丰富,虚虚实实相互掩映,达到少里看多,多里看少的效果。采用这种方法画出的服装气氛热烈,耐人寻味且又便于生产。而现代的仕女就不同了,色彩的配合讲究古朴、典雅、细腻。色彩的种类使用更多,层次更丰富。一般用间色和复色多了,图案花纹力求向真的服装靠拢较多,讲究装饰性。常用的图案有“牡丹花”“圆寿字”“绣球花”“蝙蝠”等表示喜庆吉祥的纹饰,有的还用上现代的服装图案。作品上色工艺化要求更高,色彩之间要排满,不能留白,边缘不能出格,涂色不能露底,画图案花纹要求笔法工整,每一笔都要粗细相等,左右要求均衡对等。

  在彩绘中除了上彩和图案还有一个重要的程序就是开相,开相这手艺主要靠彩绘的人基本功了,虽然不同的人物有不同的容貌特点,但是总体来说这取决于作者的基本功是否扎实。这就要说到平时的锻炼了,多练才是最重要的基本功。做到眼到手到,胆大心细,生动活泼,才能表达出人物的表情和心理感觉,给人物以内涵和神采。

  虽然泥人制作是传统工艺,但是对创作者的要求并不低。对我们彩绘最基本的要求是要懂得颜色的调配和运用,还要对图案熟悉和理解。不光要掌握传统图案的样式和含义,还要吸取戏曲,国画,油画等的创作心得和图案素材。不光要继承传统还要创造新的造型和图案,画出符合现代审美观和现代思想的作品。当然在创新的同时不能摒弃传统,我们要继承传统,并且发扬传统。创作之路很遥远,俗话说得好“活到老学到老”,泥人的老前辈国大师省大师还都在不断的学习进步,我们年轻一代更要不断的进取,开阔视野。既要做出符合现代审美的产品又要做出传统的韵味。未来的路还很长,我们一定会让惠山泥人越来越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惠山泥韵》作者:沈大授时代文艺出版社2004年6月

  2.《无锡惠山泥人》作者:沙无垢古吴轩出版社2002年12月

  作者简介:

  李妙君,女,工艺美术师,无锡市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江苏省乡土人才“三带”新秀,第五批无锡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师从国大师喻湘涟,王南仙,柳成荫。从艺16年,。曾参与集体创作设计泥人巨作《惠山古镇风情图》,作品被无锡市博物院永久收藏。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