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惠山泥人手捏戏文和雕塑彩绘

[日期:2023-12-12] 来源:本站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本站
       摘要:说到无锡的惠山泥人,大家就会想到大阿福。但你们知道惠山泥人的由来吗?有人说是女娲造人的那时候,顺便教会了大家捏泥人的。也有人说是沙孩儿为降伏青饕兽,人们为了纪念他,所以把他雕刻成最可爱,最有福气的模样,手里还抱着降伏了的小青饕。着实惹人怜爱。也有人说是,惠山泥人的祖师爷孙膑发明的。孙膑被庞涓嫉害,被挖去了双膝,被迫逃到吴国惠山,只能靠做泥人为生。后来又因为种种的原因,齐国又拜他为将了。齐魏再次一起开战。孙膑和庞涓又双双面对面的出战。为了破庞涓的五雷阵,孙膑用泥人排兵布阵,做成惠山泥人大沙盘,用于指挥打仗。最终大获全胜。这些典故有传说,也有古籍记载。也不清楚,口口相传了已经有多少年了,至今经久不衰。也把这项拥有了上百年历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惠山泥人在不同年代,不同时期的典故,又丰富了一遍又一遍。


  关键词:惠山泥人 手捏戏文 彩绘


  相传,惠山泥人始于南北朝时期,明末清初的时候,就已经有很专业的作坊与老字号的店铺在制作与售卖了。作品品种很丰富,有纳泥菩萨,神仙,山头戏,堆子,大阿福,小花囡,小板戏,手捏戏文,手捏四脚子,会托着走的车子,会叫的小老虎,会抖会转头的小动物等作品,其中手捏戏文人物和四脚子制作难度是最大的,技术要求也是最高。

  手捏戏文人物,一般都是以京剧,锡剧和昆曲,地方戏,舞蹈为原型,在多看戏曲的同时,必须带着作品的思路,看舞台上的表演,然后甄选出和寻找到,最经典的剧集剧情的人物,选出造型最好的作为定格,回去进行二次创作。泥土的湿度要把握好,要找好天气做,揉好泥之后,用湿布头搭好,注意保持湿度。揉好惠山黑泥可是关键,揉到搓而不纹,折而不易断,弯而不裂,只有这样揉出来的泥巴,才能运用在制作和创作上,从双脚往上一步一步做出来的泥人,挺拔又结实,兼顾了柔美且细腻钢炼,造型简练,不简单的感觉。全程制作速度需要加快,不然前后天气温度,泥土的干湿差距太大,会影响制作的过程以及最终作品呈现的效果。一气呵成。这就是惠山泥人品种里的细货。

  那大阿福可就是惠山泥人粗货的代表了。它的做法和细货有所不同。先会把一点点堆置起来的泥巴,用雕塑工具一边刻划,一边增加或者减少泥巴,然后精心雕刻出来。创意都在脑海里,既能雕出憨态可掬,也能雕出福气满满惹人爱的模样。阿福怀抱里的所有物品,都是有美好所寓意的,比如:有花开富贵,财源滚滚,长寿长生,福运绵长等。这些寓意都是所有人,都有所期望的。就图个吉利话,镇宅或是辟邪,都是馈赠亲友的好礼品呢。

  大阿福的需求量比较广一些,因为它毕竟更贴近老百姓的生活和精神需求。所以后来也就有了模型制作的诞生。制作模型也是一项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结合的本事。怎么样翻制得轻巧?怎么样批量翻制出的模型,修坯更简单方便?都是翻模师傅的本事。其实翻模翻得方便又简单,也是要和之前创作雕塑粗货泥人的师傅息息相关。他要做得精炼,且没有凹凸起伏的厉害,翻模师傅认可了,再翻比较好。翻完模型,接下来轮到批量印胚,印胚也是一项手工技术活,泥巴不能太干也不能太湿。新挖的泥,打完泥之后,先放着吹,然后再揉,必须到湿度不是特别大的时候开始印,容易脱模沾出来。有印半面的,有印两瓣模型的,有印三四五六等等多瓣模型的,然后封底,打洞透气。紧接着,印胚师傅在粗货印胚泥人的接缝处,继续修坯,修光滑了。然后把泥人放置在阴凉通风处吹到半干。然后再拿特质的光滑不掉屑的布头,把整个泥人再擦胚,直至全部阴干,就等待上色彩了。

  大阿福粗货泥人这么多制作工序下来,已经至少经过了,寻泥师傅,挖泥师傅,过滤打泥师傅,雕塑师傅,翻模师傅,印胚与修坯师傅,接下来就要轮到上色彩环节了。接着说的是,上边手捏戏文人物的彩绘绘制与做法。本身全手捏制的作品,就是很精细也更高端一些,也是有一定喜欢戏曲典故的人或者在中国文化文学历史涵养有着比较高认知的顾客,才会懂得购买此类高端产品。绘制的精细度也是可想而知了。源于舞台,却高于舞台的装阮性艺术作品的完美表现。以前的作品,大多数都是用各种矿物质颜料研磨细腻,调和牛皮胶水,一笔一笔,一遍又一遍地上色。从大块面的大色到小衣缝的点缀,从眉宇间的神情,到发式贴花耳环的灵动。无不彰显它的独特性。保存的色彩时间段也更能长久。现在的上彩基本用的是广告颜料,墨汁,丙烯颜料和防水颜料为主,色彩品种倒是多了很多种类,商家调制出来的颜料颜色,画出来,也更能契合住,现在人的审美享受,保存的时间同样也能很长久。

  而给大阿福上彩就比较可以走批量大规模生产了。只要雕塑人物做得好,扬长避短,为翻模型的师傅做好准备,时刻想着不能突兀,要美观的同时还需要圆润柔美大方才行。交到上彩师傅的手里,也要方便他们绘制。三分泥坯七分彩。最后全靠彩绘的加持与收尾。画之前先要充分和雕塑师傅交流好,想表达作品的中心思想和美好向往与理念再创作颜色上色彩。红搭绿一块玉。每一位上彩师傅都会有延续到遵守老一辈师傅的口传心授的口诀来描绘作品。其次再会加上创作设计的成分。一环扣一环。一个细节一个细节都得注意画,要贴近自然,又要追求真实,但着装色调又要高于舞台人物或者可爱人物的服饰配饰创作。精简易概,花纹简练大方得体。色调又要大胆,靓丽。层层叠加着绘画。色彩冷暖对比要强烈且又不能过于太和谐。总之,要抓人眼球。这样才会用色彩的魔力,抓住一位又一位的顾客来看惠山泥人,然后让人满心欢喜地急需想要购买的好泥人,完美泥人回家。我相信,这也是每一位制作惠山泥人的师傅们的心愿。

  惠山泥人承载着历史上一代又一代的,辛勤与热爱着,这一美好事业的工匠大师傅们。感恩历史感恩传承感恩所有教过我的师傅们,能让我有缘,义无反顾地继续追逐自己的创作梦想。


  作者:殷旖一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