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髓在当代玉雕中的表现

[日期:2023-12-26] 来源:本站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本站
       摘要:以古今玉雕名家作品为例,对相关民族文化进行分析,探究民族文化在玉雕作品中的表现形式,以及从鉴赏角度分析传统民族文化对玉雕作品艺术性的影响。同时简单论述现代玉雕艺术的特别之处及其日后发展的相关看法。

  关键字:艺术鉴赏;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玉雕;玉石文化

  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玉雕之间的关联概述

  (一)玉在民族文化中的特别之处

  中华玉之文化民族特征明显,且源远流长。在冗长的历史发展中玉已经和民族文化融为一体不可分割,且成为民族精神的一种象征,民族崇玉、藏玉、琢玉的传统一直延续到了今天未曾间断,玉所能代表的民族精神是别的工艺品所达不到的。

  (二)玉石雕刻的发展期(玉石雕刻以下简称玉雕)

  前人学者将玉雕发展史分为几个阶段:新石器时代的孕育、夏商周的成长、春秋战国的演变、秦汉到南北朝的发展、隋唐到金的繁荣、元明清的鼎盛。根据玉雕发展阶段划分可以找到民族文化发展阶段的影子:新石器时代人类开始耕种,开始出现了群居文化,形成氏族,这个时候在众多的生产工具中出现了玉石的影子,它将慢慢地影响着整个民族。原始社会后期由母系社会转入父系社会工艺的进步也影响着玉雕的发展,随后出现了酋长巫觋,权力分配出现差别,玉器成了他们沟通天地神明的器物。夏商周时期先是出现奴隶制,有奴隶就有皇权,玉器又发展成了礼器和名目繁多的王室玉器。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阴阳、儒、墨、法、道、兵竞相绽放,频繁的战争和各国礼尚往来以及繁琐的祭祀活动加速了经济互通也影响了玉雕的发展,同时儒家为了更好的施行伦理道德教育赋予了玉石新的精神含义“君子比德于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所以这一时期也是玉器的演变期。秦汉到南北朝时期时先是秦朝统一六国,社会稳定是工艺发展的必要条件,接下来是汉承秦制,休养生息后经济富足,“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史记·平准书》《汉书·食货志》内容所写基本一致]这一时期,给了玉雕发展不可多得的黄金期。隋唐到金玉器不再是皇权的专属,经济的繁荣和社会风俗的变迁中,达官显贵的生活和礼葬也有了玉器的参与,环佩扣簪等装饰品逐渐融入生活。元明清这一时期随着庶民地位改善,绘画、雕塑、工艺美术的发展以及对外交流频繁使得玉器使用范围扩大逐渐向民间发展,从而吸收了一些外来文化,玉器的品类也更加的繁多,玉雕及文化的发展达到历史的顶峰。现代玉器的基本种类脉络和鉴赏还基本沿用明清玉器,只不过近几年不断有雕刻名家推陈出新,在时代的背景下创造出具有大文化背景更贴合现代的玉雕作品

  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玉雕中的表现形式

  道家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注重天道和人道的一致,不强调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主张天和人的协调是天人合一的基本概念。道家认为天是玉做的,所以女娲补天用的五彩玉璧是用来代表天的,而玉玦的产生是为了佩戴于耳畔与天沟通。


  而在现代玉雕中也有一些玉雕作品完美表达出了此概念,例如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著名玉石雕刻家蒋喜先生的作品《玦形香薰》,作品整体为玉玦形状,分为上下两段,中间有缝隙且有光,上下代表了天地,中间为人,而玦的缺口用了距今万年左右的手工线切割,一件作品有古有今、有天有人,达到了和谐统一的高度。
蒋喜青海青玉《玦形香薰》

  而蒋喜先生的另一件作品《决断》体现出来的却是儒家礼法。和田白玉的材质,同样是玉玦的外形中间雕刻一把法槌,左右饰以夬字和夬卦,对称的结构和厚重的质感给人庄重严肃和公正的感觉,体现出了礼法和制度的秩序特点


  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对现代玉雕艺术性的影响

  在距今约一万年的玉器史当中,中华文明史辉煌了五千多年从未间断,中庸之道和含蓄内敛的民风民俗形成了玉雕朦胧内秀的文化特质,有限的形式无限的内涵。而随着朝代的变迁,文化的发展,玉石雕刻在工艺上不断推向新的高度。元明清时期玉器发展达到有史以来的顶峰,在这之后的今天玉雕又将迎来一个新的高峰。现代玉雕的创新之处数不胜数,一部分人寻求精简造型更写意,一部分人寻求工艺更华丽,但共同的特点就是从未脱离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因为绝大部分脱离文化的玉雕作品最后都变成了雕塑作品,只是以玉为载体进行雕塑而已,这样的作品因当下时代文化而产生,最后也会被时代所摒弃。玉雕的艺术性脱离不了文化,可以说文化造就了玉雕的艺术性,玉雕是文化的精神载体。

  四、现代玉雕的形成及特别之处

  现代玉雕的形成有其独特的时代背景,现代玉雕多少受到了西方雕塑的影响,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人类的欣赏不再要求缓慢的结构形式。玉雕的存在不再是对一定内容的陈述,它不再要求玉雕去体现一些具体的人与事,所以玉雕拥有了自己的表达方式,可以依靠自己的方式与欣赏者沟通。它的面貌与历史上我们司空见惯的形式有了很大的区别,它是一种新的观点和方式,它表现了人类思维的发展由简单到复杂,由单元向多元的变化,是从潜意识深层的底层到深层的理性的思考,是感觉化到观念性的多元表现。因此玉雕产生了更多的创作可能。不过现代玉雕艺术中新的潮流不管如何让人眼花缭乱、交替更换,都是工业革命、科技与信息时代的产物,是后工业社会的文化现象。现代人为迎接未来的挑战被快速的工作节奏及现代科技带来的噪音、污染、不断膨胀的信息量和生活压力所困扰。旧的生活观念和秩序必然要受到挑战,新的生活观念和秩序就必然要产生。现代玉雕适应了人类生活速度加快后的审美特征,是时代发展在艺术领域中的充分体现,是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以及人与自我的关系的反思和表现。从积极意义上讲它丰富了人的思维方式,为玉雕塑造了可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欣赏的多元的、新的艺术形式,满足了现代人的审美愿望和心理需求。如此受到西方雕塑文化影响的现代玉雕受到了大部分人的喜爱,正是印证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五、从哪些角度去鉴赏一些优秀的现代玉雕

  尽管现代玉雕的产生结构复杂,形式多变,所表达的内容繁多,但说到一些优秀的玉雕作品不免又要提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概念。“玉必有意,意比吉祥”这句话是所有玉雕创作者都熟知的,而吉祥的题材实在多不胜数,如佛:福尤平安、龙:祥瑞化身、凤凰:龙凤呈祥、羊:三羊开泰、磬:寓意喜庆、蝉:一鸣惊人、仙鹤:一品鸟之称寓意高升等等。而优秀的现代玉雕作品更多不再受这些题材的干扰,不再具象到毫发之间,反而如挥毫般形断意连,洒脱自然,自在随性,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给人无限遐想与深思,制作时贴合自然,每一寸毛孔每一个孔道每一个底座都有其含义,不浪费每一处细节的表达,极致处有料性和物性的完美衔接,却又有无线底蕴融合五行汇通八卦,这样的作品才是现代玉雕的优秀作品,才是现代玉雕未来发展的主导者

  六、结语

  玉雕在众多传统手工艺当中实在是最特别的一个,在经过神玉与礼玉的几千年历程后,玉雕逐渐面向大众,融入生活当中去,形成德玉,玉雕逐渐有了气韵变得生动起来了,而民族文化精髓便是在这不断演变的过程中慢慢渗透进玉雕文化当中去的,不断融合直至不可分割,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诗词、绘画、阴阳、八卦、五行、中庸都是现代玉雕的精神来源。

  现代玉雕吸取了传统文化和历代工艺特点后,在独特的时代背景下又融合了工业与信息时代所带来的改变,形成了新的艺术格局与鉴赏方式,用新的创作方式叙述中国传统文化。相信这样的现代玉雕会让我们中华民族文化发扬更广,流传更远,让更多人崇玉、爱文化。

  作者:陈冰 庄元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