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产品开发设计中的圜道思想

[日期:2023-12-26] 来源:本站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本站
       摘要:圜道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根本的观念形态、认知方法之一,其核心理念是“循环往复”,体现了万物运行的基本规律。通过对我国传统造物观和现代产品系统设计观的比较研究发现,两者均体现了圜道思想的核心理念。“系统”概念是舶来品,在现代产品设计方法学中被广泛应用,在我国甚至出现照搬西方的设计理念与方法的现象,严重制约了我国传统设计观的发展,导致一些设计品生命力低下。因此,以圜道思想构建符合我国传统造物观的现代设计体系,符合我国当前可持续发展战略,有助于建立本土特色的产品开发设计系统,实现人、自然、社会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圜道思想、产品开发设计、产品系统设计

  一、圜道观的追本溯源

  “中和圜道,贯通天人”乃我国传统价值观之一。《周易•系辞上》云:“一阴一阳之谓道”,一阴一阳,阴阳互变、互通、互生,是最根本的圜道思想。圜道即循环之道,圜道观即循环论,认为宇宙和万物永恒地循着周而复始的环周运动,一切自然现象和社会人事的发生、发展、消亡都在环周运动中进行。①因此,圜道观是天地万物运动的根本运行法则。

  在中国传统造物思想中,无不渗透着循环往复的圜道观。《周易•系辞下》有云:“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事物的发展遵循“穷-变-通-久-穷”的循环往复的圜道观的自然法则。《吕氏春秋•圜道》中这样记载:“物动则萌,萌而生,生而长,长而大,大而成,成乃衰,衰乃杀,杀乃藏,圜道也”。生物的生—长—壮—成—衰—杀—藏的生命循环,这是天道背景下而产生的生命循环,各类生物,各正性命,概莫能外。这是生命最普遍的规律。“云气西行,云云然冬夏不辍;水泉东流,日夜不休;上不竭,下不满;小为大,重为轻;圜道也”。海水蒸发为云,云气被季风吹向陆地,云气遇冷为雨滴,降落大地落入河水,河水东流汇入大海。自然水汽循环往复,万物生长。(如图1)“圣王法之,以令其性,以定其正,以出号令。令出于主口,官职受而行之,日夜不休,宣通下究,瀸于民心,遂于四方,还周复归,至于主所,圜道也”。政令圜道体现在圣王发布号令—官受而行—宣通下究—达于民心—行而达成—反馈于王。(如图2)自然、社会、生活等处处都包含着周而复始、日夜相继、四时代兴的圜道运行的律则观念。


  “圜道观”的本质是天道循圜,中和圜道。宇宙万事万物遵循终而复始、和谐循环、生生不息、重重无尽的圜道特征。“中”指精守常道,顺时而动,乃天下之本;“和”指协同关系,生物创新,乃太和,天下之达道。②圜道循环运行观念包含了整体思想、动态平衡、动态稳定以及信息反馈自我调节等规律特征。天地万物都以圜道循环运动,每一事物都以运动形式形成一定的循环圈,构成一个循环整体,循环圈内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保持着相关牵制相互推动的动态的平衡,达到各部分的相对稳定及整理事物的稳定,在这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进行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整体与整体的信息反馈和自我调节,如此形成循环往复的过程,在这过程中有继承、有反馈、有发展、有改进,是一种螺旋式演进的一种运动过程。③

  二、圜道观是产品系统设计观的形质之祖

  “系统”这个词出自古希腊,即部分构成整体。有关“系统”的理论是由美籍奥地利理论生物学家贝塔朗菲在1945年发表的论文《关于一般系统论》提出了一般系统论的概念,即:研究系统中整体和部分、结构和功能、系统和环境等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理论。就产品系统设计而言,是指从整体上把握设计过程中各设计要素间的关系,通过一定的结构形式,使产品系统达到既定功能的设计方法。④换言之,产品系统设计是运用系统的思维方式来解决、处理有关设计的问题,是解决、协调整体与部分、部分与部分以及与外部环境的关系问题,是整体的循环往复的辩证统一。产品系统由要素、结构、功能三大因素相互作用相互依存而构成的有机整体,相对于其他的系统而言,有机整体又从属于更大系统的构成要素,作为构成更大系统的子系统要素而存在。要素是构成系统的子单元体,结构是构成系统要素与要素间相互关联、相互依赖而形成的稳定有序的存在方式,功能是系统存在的目的,是产品系统所扮演的职能或作用。构成产品的多种要素与结构间的相互作用而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闭合循环的系统称为产品内部系统,产品本身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开放循环的系统称为产品外部系统,产品内部系统和产品外部系统统一作用于产品的生命周期。(如图3)一个产品本身可以作为一个系统,也可以作为上一级大系统的要素。产品系统设计可以理解为由众多子系统相互关联、相互作用构成的一个复杂的大系统。(如图4)
  产品系统设计观在西方国家被大量运用于现代设计中,随后我国便引入这一系统论的设计方法。通过对我国传统圜道观的研究发现,圜道思想首次被《周易》以系统化的表述出来时,便已有了系统论的雏形,随后随着先人们的对此观念的发展运用,被不断地运用于古代的造物思想等各个领域,可谓溯源远古的圜道思想是现今产品系统设计观的形质之祖。

  三、圜道观驱动产品设计系统构成

  圜道思想强调整体、系统和循环等思想观念,认为万事万物的发展都以循环的运动方式形成有机的整体。同时,不同类型的有机整体在综合认知的基础之上,建立起不同阶段及要素的互动关联,从而形成子、母式循环系统。产品系统设计是由不同要素之间,以相对平衡的结构方式,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有机整体,即:要素—结构—要素—结构—……—功能——要素,循环往复、相互嵌套、相互消长的整体。整体性是产品系统论的基本思想,构成系统整体的各个要素或子系统都是整体的一个组成部分,且缺一不可,都是整体中的不可分割的部分。单个要素或单个子系统不能脱离于整体而存在,整体也不可以脱离个体部分而存在。

  圜道观的运动循环圈,是一个动态平衡、动态稳定的过程,强调构成循环圈内的各个部分在相互推动运动的过程中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平衡关系系统,每个事物都是一个循环圈,构成事物内的各个部分都必须保持相对稳定的关系,才可以保证构成一个循环系统;事物与事物之间即是循环圈与循环圈的运动平衡的关系,既要各个阶段的要素相互作用、相互推动的向前发展,又要相互牵制、相互继承的平衡、稳定。产品系统设计是一个由众多子系统构成的复杂的大系统,子系统又由内部系统、外部系统的各个要素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运动平衡的过程而构成。产品系统设计是一个辩证分析和高度综合各种要素、相互渗透、相互协调而达到整个系统的最优化。⑤

  圜道观为中国古代学者在世界上率先提出信息反馈和整体调节的朴素理论提供了成果积淀。⑥圜道思想是循环运动的过程,事物运动的最初原因,通过部分间的循环运动,最终的结果都将与原因相叠,形成互为因果的转换循环关系。事物的相互作用与反作用共同作用于圜道观的过程中,推动事物运动变化的前进,也产生出事物部分间相互的反馈调节,促使事物以动态发展式的“原因—结果—原因—结果”的继承、反馈、改进、发展的螺旋式循环运动。产品系统设计是在“人-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大的系统,基于人类社会的变化因素,关注产品从为何生产到如何消费的全过程。⑦产品系统设计的流程由众多子系统构成,各个子系统又由众多要素构成,各个要素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在动态的继承、转化过程中形成反馈调节机制,围绕产品设计的物质功能、精神功能和象征功能等进行“要素—子系统—系统”的循环往复螺旋式的调节过程。(如图5)
  四、圜道观与产品系统设计观的辩证统一

  系统论方法论兴起于西方,而发祥于中国远古时代的圜道思想却是这一方法论的开山鼻祖。圜道观从自然之日夜相继、四时代兴等万事万物的周期运行的规律现象本身推演出各类圜道循环的特征,揭示世间万事万物的“各正性命”的规律。以“无所稽留”的通行无阻方可以成就周而复始的“圜道”,揭示了天地自然万物何以永恒长久的原因,并认为人如果效仿这一特性也可以达到像天地自然那样的长久。⑧圜道观对于当今社会的发展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产品系统设计应辩证的看待圜道系统观的基础上,传承和继承中国古代先进的思想,结合当今社会发展的实际,更好的为现代设计服务。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自然资源的不断枯竭,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人与环境、自然和谐共处以及可持续发展等的重要性。将产品系统设计的方法论运用于产品设计中,有利于构建产品的绿色生命周期系统,符合绿色发展的设计理念、有利于维护自然生态的平衡,构建“以人为本”及“人-社会-自然”的可持续发展观、有利于社会的和谐长久的发展。

  产品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件,任何产品都有各自的生命周期,其本身就是一个系统,以产品系统设计的方法论为引导,构建产品的绿色的生命周期系统,满足现代设计提倡的绿色设计理念。产品的生命周期由“产品系统开发-生产制造-营销-物流-使用-终止-重生-产品系统开发”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发展。产品的生命周期是由多个子系统组合而成,在每个子系统的构成过程中,各个要素又辩证统一于子系统内,在各个阶段、各个要素间时刻以绿色、环保为目的,构建各个子系统的辩证关系,最终构建整个周期系统的绿色理念。

  纵观我国现代设计发展现状,不难发现我们现代设计大多都是照搬西方的设计理念与方法,与中国本土的人文社会的发展出现了相背离的状况,更有甚者我国现代设计出现了模仿设计、直接拷贝等的大量“山寨”设计作品,即所谓的短期内的爆款产品,其生命周期短、短期内市场占有率高、社会心理浮躁等,造成了资源、自然的大量浪费以及环境的污染,不符合现今经济与社会的良性发展。片面追求、模仿爆款产品这一现象,可能导致脱离产品设计的系统观,形成单个产品的孤立现象,从而只能产生短期效应。产品系统设计强调,其一,整体性。构成事物的要素、子系统都应放置于子系统、系统的整体中去确定,不可孤立、独立的跳出整体而单独存在。其二,要素间的辩证统一——动态的平衡、动态的稳定。要素与要素间相互作用、相互牵制、相互继承的动态发展中形成相对平衡、相互稳定的整体系统。其三,综合优选性。各个要素相互协调、相互渗透而构成的各个子系统和系统的综合体,且追求围绕最初的目的进行最优方案、最好功能效果。其四,系统内的信息反馈与自我调节。

  五、结语

  《道德经》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复归于一、复归于无。“一也齐至贵,莫知其原,莫知其端,莫知其始,莫知其终,而万物以为宗”。自然中的万事万物都以圜道循环为其规律特征,揭示了自然永恒的运转的原因。在现今环境污染、资源危机、生态恶化等社会问题日渐严重的情况下,我国现代设计一贯形成的崇洋媚外,一味追求西方的设计理论和方法的枝干,脱离我国本土的国情土壤,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出现了许多问题,值得国人设计师去深思形成适合本国土壤的设计体系。溯源远古的圜道思想是先人思想的精华体现,是系统论这个舶来品的开山鼻祖,将系统论运用于产品设计中,以圜道观引领现代设计,构建中国式本土的产品系统设计,追求人、自然、社会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①⑧王伟《吕氏春秋思想新探》[M],天津古籍出版社,2011年,第78页、第83页。
  ②刘长林《中国象科学观》[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第370页、第389页。
  ③商宏宽《周易自然观》[M],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年,第92页。
  ④杨向东《产品系统设计》[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第2页、第3页。
  ⑤⑦计静、郑祎峰、朱炜《产品系统设计》[M],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6年,第19页、第12页。

  作者简介:阮向群,工艺美术师,江苏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师培训优秀授课教师。获2020亚洲工业设计大赛金奖;2021北京国际设计周之旅《TOPS+中韩国际设计联展》优秀作品奖;第六、七届江苏省科普公益作品大赛一等奖,获批专利13项,获市级以上设计类竞赛奖励30余项。主要从事于传统文化传承教育及设计研究、“3D打印+传统造物”设计创新实践与教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