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核雕创作中国传统纹样龙凤题材

[日期:2024-02-02] 来源:本站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本站
       摘要:在核雕刻中,构图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好的结构设计能提升整个作品的格调与韵味,核雕刻是中华民族的一项重要的民族文化遗产,它的继承和发展正处于一种两难的境地。只有对其进行有效的保存,才能保证其长期的继承和发展。以苏州舟山村核雕传统纹样龙凤题材为例,阐述了如何在保存和继承这一传统文化艺术中的新意义,最终通过精细的形式和精细的技术,创作出一种形态与技巧兼备的精致的核雕。

  关键词:舟山核雕;传统文化艺术;民间工艺


  一、核雕文化艺术保护与传承的意义

  随着时间的推移,世界各地的工业格局也在不断地改变,现在国际和国内对文化产业的发展都给予了高度的关注,用文化产业来推动市场的发展成了我们国家的一种新的发展方式。在我们国家,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明,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涌现出了很多的传统文化艺术,有些还在继续,有些已经消失,有些已经消失了,所以,必须加大对传统文化艺术的保护和传承。核雕是中华民族的一项重要的民族文化遗产,它是一种幸运的继承和发展。核雕刻是一种小型的雕刻技术,它的制作原料比较广泛,但是都是围绕着“核”,比如橄榄核、杏核、桃核等,个头很小,但是雕刻的主题却很丰富。对核雕刻艺术进行的保护和继承,不仅可以将核雕刻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表现出来,还可以给其他的文化艺术的继承提供一个参照的范本,从而提升了它的地位,让它在国家的经济发展和文化发展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在中国,雕刻有着悠久的历史,雕刻的材料和种类很多,比如:象牙,玉石,根雕,核雕,杏核,橄榄核等,每种材料都有自己的特点。舟山的核雕,以橄榄石为载体,以其为材料,雕琢而成。在对橄榄核进行雕琢的时候,要从材料的选择上入手,对其形状、大小、颜色等都要慎重考虑。一般来说,都是用比较粗的,储存时间比较久的,这种橄榄核比较容易上瓷,也比较方便,而且还可以很好地避免变形。与其他的核雕刻艺术不同,舟山核雕具有自己独有的艺术形态,在雕刻艺术体系中,既能达到自己的风格,又能真的脱颖而出。本文通过对舟山核雕刻的认识,并就舟山的橄榄核雕刻做了相关的研究与探讨。与其他雕塑不同,雕刻素材所涵盖的范围更广,不同材质所制成的艺术品也会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舟山核雕的主要成分是橄榄核,所以有关的核雕师傅在做核雕的时候,往往会仔细的看一看它的形状,确保它的形状更适宜于雕刻,一般都要从颜色、大小和形状等方面来考虑。相比之下,雕刻师更喜欢看形状丰满的橄榄核,所以要根据果实的形状来决定雕刻的步骤和方法。另外,也要控制好橄榄核的保存时间,保存的时间越久,对核皮的效果就会越好,这样就可以降低在制作的时候出现的质量问题。

  二、核雕创作中国传统纹样龙凤题材的艺术特色

  (一)作为创作载体的独特性

  根据历史资料,明朝雕刻的核材料主要是桃核、杏核和核

  桃。在核雕艺术家们的作品中,他们发现桃核、杏核和核桃因为它们的表面纹理有着非常丰富的变化,所以在创作上没有太多的余地,也很难进行雕刻。特别是对核桃的雕刻,需要成对的,这样就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橄榄核的核质精细,核形规整,方便了雕刻家的雕琢,而且有很大的创作余地,是一种典型的核雕技术。初入橄榄石的艺术家们,对于核材料的“习性”并不清楚,他们只是一味地在精细地雕琢着。因为核材料都是未经长期保存的新核,因此在雕刻中经常会发生一些品质问题。近代舟山的核雕师在选材上已是十分讲究了。对于核材料的尺寸,形状,颜色和保存的时间都有很高的要求。龙凤纹样历来为全国各族人民所喜爱,广泛应用于我们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在这一时期,龙凤图案经常在核雕刻上显现出来。而在其上镂刻的纹饰图案,则是反映其风格风貌的一个主要要素。中国明朝的核雕刻,不论是在结构上,造型上,技术上,还是在其本身的风格上,都有着无可比拟的成功。它的外表纹饰特别注意“美”和“实”的结合,并在“惜墨如金”的慎重中处理了纹饰的分量,使得整座核雕刻显得清新明亮,形成一种高雅和谐的整体。
图1龙的传人

  “龙的传人”作品设计有一条神龙、一个孩童和中华华表柱与祥云雕刻组成。寓意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龙纹形态表现上可细分为拐子龙和草龙,其中,“拐子龙”的特征是龙足和龙尾图案较多,四角呈四四方方,更适合填充四方空隙或作有直角的雕刻部件。“草龙”的尾巴和双腿都是卷曲的,随心所欲,随心所欲,借以达到“三弯九转”,“盘曲回旋”,“腾跃潜伏”等多种动作,使人眼花缭乱,栩栩如生。其特点是:牙头,牙条,牙板,券口,护脚,角牙,围子,束腰等部位。其装饰方法有透雕,浮雕,圆雕等,当代舟山的核雕刻艺术家们,家里一般都有一批核材料。而对雕刻师而言,保存得愈长的核材料就越珍贵。这是因为,随着核材料的保存,它的内部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不断地变凉,所以不会出现裂痕,其色泽也会天然变为红色。

  (二)体现雕刻技艺的丰富性

  因为核材料的尺寸、形状及表面质地各不相同,所以艺术家要运用自己的想象力,针对不同的核材料,选定题材进行创作,这对雕塑家的艺术素养和雕塑技巧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从雕刻技术来看,舟山木雕大师们可以将其划分为高浮雕(高浮雕,浅浮雕,薄意雕),圆雕,平面雕,微型雕,透雕,线刻,打磨等多种工艺,使雕刻的艺术魅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一件好的工作,必须有锋利的工具。雕刻师想要把自己的想法传达给核材料,就必须要有一把适合自己的刻刀。
图2九龙至尊

  橄榄核的雕刻对刀有着非常苛刻的要求,按照使用和用途,雕刻刀具可以分为线凿、尖刀、半圆刀、推刀、三角刀、中钢刀、斜刀等,除此之外,还可以使用翘头板、木挫、平挫、电钻、磨刀石、撬刀床、小型电动打磨机等用于雕刻的辅助工具。雕刻师的刀,就像是画师的笔一样,是艺术家最重要的东西,也是雕刻师最重要的东西,就是用手去触摸。这是一种难以言喻的感觉,需要雕刻师在漫长的岁月中,对它的理解和领悟,才能让它变得更加完美。

  (三)展现东方文化的韵味性

  “龙飞九天”是一个充满神秘和力量的词汇。在中国古代文化中,龙是一种传统神兽,代表着伟大的力量和无尽的智慧。同时,九也是一个神圣的数字,代表着完美和超越,它象征着不同的层次和意义。因此,龙飞九天可以理解为龙在不同层次和维度中展示它的力量和智慧,冲破天际,极速飞行的奇迹。

  对于龙的来历,历来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说,龙是雨水过后,天空下起了虹;还有人说,龙是由闪电而来,古代的人们看见闪电时,以为它是一种纤细、快速的动物,在云层中穿梭,呼风唤雨。关于龙凤的起源,人们一般都认为它与远古的图腾信仰有关。在古代中华,生活着许许多多的部落,每个部落都有自己的“神”,或者是动物,或者是火焰,或者是其他的自然现象。龙凤纹样,就是那些实力较强的部落,在不断的吞并其他小部落的时候,将这些小部落的图腾图案融入自己的图腾图案中,从而慢慢进化出来的。

  核雕的主题多源自于东方文化,多是吉祥图案以及佛道两教的故事,其吉祥图案大致包括富贵、富贵、寿、喜四个方面,而佛道两教的故事多是观音送子、十八罗汉、八仙过海等。欣赏一件核雕塑,除了要从其形、色、景、工等几个角度来欣赏外,还要注意其背后所蕴含的文化魅力。而这一点,则是指雕刻师在作品中所要传达的思想、意境和情调,这既是核雕艺术品的灵魂,也是核雕作品的创作目的。每件雕刻作品,都凝聚着艺术家的想象与创意。近几年来,我国雕刻家在对传统主题进行深入挖掘的同时,又紧跟时代潮流,对雕刻主题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创新。很多雕刻师在借鉴其他艺术作品的基础上,将现代生活方式融入自己的生活方式之中,不断地创造出一大批深受欢迎,立意深远,能够充分体现东方文化的优秀作品。也有一些雕刻家将唐诗宋词融入雕刻中,使其内涵更加丰富。

  “凤凰于飞”作品采用双面雕刻,凤面镂空雕刻和浮雕手法和凰面浮雕雕刻结合立体构成。寓意告诉我们,生命中的困难和挑战只是暂时的,只要我们勇敢地面对,就能够获得新的生命和新的机会。生命是一个不断发展和进步的过程,我们要不断努力,不断追求,才能够实现自己的价值和梦想。凤凰于飞的精神,不断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让生命变得更加充实和有意义。“九龙至尊”九条龙也被视为祥瑞的象征,被认为能带来好运和吉祥。在中国文化中,龙被赋予了很多神奇的能力,因此九条龙凝聚了九种不同属性的力量,包括智慧、力量、勇气、耐力等,这些都是人们希望拥有的良好品质,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图3凤穿牡丹
图4凤凰于飞
图5凤之韵

  (四)体现核雕的收藏性和装饰性

  橄榄核雕刻按其类型可分为:挂件、珠链、摆件、趣型及种子五大类。橄榄核雕刻不但适合在手上摩挲把玩,也可以用作挂坠、手链、念珠、扇坠等饰物,既能作为装饰,又能体现自己的地位。这是一种极具观赏性的作品,也是一种新的收藏品。核雕刻是一种传统的民俗工艺,能在现代社会得到延续,实属不易。但是,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目前一些雕刻师为了追逐金钱,已经不注重雕刻技术的严格和雕塑的完善,大量使用机械进行大规模的制作,使得核雕原本的美感受到了很大的损害。要想使这门技艺永存,就必须在传承传统的基础上,吸取其他学科的精髓,在实际工作中进行探索,进行创造性的探索,争取使这朵艺术之花,能够绽放得更久,更美。
图6龙凤呈祥
图7九龙飞天

  三、苏州舟山核雕创作纹样龙凤题材艺术保护与传承的措施

  苏州具有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历史悠久的城市,苏州舟山村以其精湛的核雕刻技术享誉海内外,被誉为“舟山核雕村”。在当前舟山民间美术发展遇到困难的情况下,对其进行有效的保护与继承,使之不至于在今天的文化艺术大环境中消亡,是十分有必要的。
图8龙行天下

  (一)加强对核雕文化艺术市场的培育与引导

  舟山核雕刻要想得到更好的继承和发展,就必须要有一个繁荣的市场。明清两代,山东,广东,浙江等地都比较受欢迎,最早起源于现在的苏州。这主要是由于苏州经济和文化都比较发达,所以有很强的市场需求,有很强的消费能力。在那个时代,许多文人雅士、达官贵人都推崇把玩鉴赏工艺品,加之苏州的工艺美术底蕴十分雄厚,直到今天,“苏工”仍被人以一种迷恋和追逐的姿态所吸引,那时候,又涌现出许多优秀的工匠,从而促进了核雕刻的产生和发展。因为在那个时候,核雕塑受到了人们的高度关注,许多人都投身到了欣赏和雕塑的活动中。由于当时的市场需要,所以在明朝和清朝,中国的雕刻技术都有了很大的发展。目前,要保证舟山核雕刻的继承和发展,就必须培养和指导起一个具有活力的核雕刻文化的市场,以满足更多的市场需要。为此,政府、文化部门和有关企业部门要加大力度,通过宣传推广等方式,把舟山核雕的市场推广开来,让更多的民众能够认识舟山的核雕,认识舟山的核雕,培养对舟山核雕的爱好,从而激发舟山核雕的购买热情。唯有提高舟山核雕刻的市场需要,舟山核雕刻艺术的继承将会有根本保证。在此基础上,应加大对舟山核雕刻的行业导向和扶持,推动其向名牌方向发展,争取更多的市场关注。

  (二)重视人才的保护与核雕技艺的延续、创新

  舟山村的核雕刻主题十分广泛,其中以“核舟”、“十八罗汉”等最为有名,其中明朝魏学洢所著的《核舟记》对“核舟”有十分生动细致的描写。可以说,舟山核雕的一大特色就是精细入微,这也是为什么大家对核雕塑如此着迷的一个重要因素。在舟山,既有传统内涵,又有当代美学趣味的雕塑,正在全国范围内涌现。但目前舟山的核雕艺术最大的难题就是缺乏优秀的人才,这使得它的继承和创新能力很难得到很好的继承和创新,这就需要我们对其进行更多的关注。在人才的保护上,国家和文化部门要主动出击,关注和保护具有优秀的核雕刻技术的人才,让他们参与到核雕的艺术中来,为他们创造一个稳定的就业机会,给他们一定的待遇和补贴,让他们可以在安全的情况下,专心地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在此基础上,指导舟山核雕刻在继承中国传统内涵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舟山核雕刻的优良品质,并将其与当代设计相融合,赋予其独有的魅力与艺术价值,并赋予其新的活力。同时,政府部门和文化处也应积极与美术院校及高校加强沟通与协作,争取学校为其搭建一个培训核雕刻技术的舞台。可以在校园内设置核雕刻的课程,让更多的青少年去研究。在教学中融入民族民间文化活动,是培养大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其人文素质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年轻学员具有开阔的思路和开阔的视角,这对提高核雕刻技术和提高其文化底蕴具有重要意义。这对舟山核雕刻艺术的继承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把现代科技手段与核雕刻技术有机地融合起来,健全舟山核雕刻的指导体系,提升人们的美学需求和美学品位,持续涌现出好的、好的、好的核雕刻。

  (三)组织社会性质的舟山核雕文化艺术交流

  舟山核雕的传承不能仅仅依靠某一个专业的群体或特殊的群体,而舟山核雕刻原本就是一种民俗文化,它的继承需要全社会的大力扶持。当前,在,存在着一批以“文玩”为嗜好的人,他们是舟山核雕刻的主力,对各类民俗文化也有很深的研究,政府、文化部门和舟山核雕刻有关的企业应该联合起来,共同开展舟山核雕刻文化和艺术的交流,让人们可以通过“核雕”认识朋友,从而推动舟山的文化和艺术的发展。另外,也可以在舟山举办一个关于核雕刻的兴趣培训班,让全社会的各个阶层和各个年龄段的人们都能亲自参加,体验舟山核雕刻的人文和艺术的韵味,为舟山的核雕刻提供一个好的社会环境。同时,也要利用微信平台,开展舟山核雕刻爱好者的研讨和交流活动,在互联网上对舟山核雕刻的文化背景、发展历程、欣赏方式、维护方法等进行积极的推广,推动舟山核雕刻文化的发展和传承。

  结束语

  核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中国民族传统手工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继承与创新,将其发扬光大。在龙与凤的图案中,蕴含着诗与画的美学理念与笔墨趣味,从而形成了一种简约、淡雅、质朴的形态。从上面的讨论中可以看出,龙凤纹样大多是通过雕刻的方式来制造出来的,它们组成了精美美丽的结构构件,使得整个作品线条连贯,结构完整,目前,国家十分注重文化产业的建设和发展,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一切传统的文化艺术,都应该把握好这个机会,从市场开拓、技艺延续等多个角度来进行传承。这样既可以促进我们国家的文化和经济发展,又可以对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进行有效的保存,可谓是一箭双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杨海燕.巧夺天工的核雕技艺[J].文化月刊,2021(27):98-103.

  [2]黄娜娜.核雕艺韵的传承发展[J].青春岁月,2020(9):99.

  [3]李建丰,彦杰.追溯核雕历史传承核雕技艺[J].科学之友(上旬),2021(12):20-22.

  [4]王雪健,孙博文,周小儒,等.浅谈光福舟山核雕的文化内涵[J].大众文艺,2019,26(23):82.

  [5]陆杨.苏工核雕的发展现状、危机及对策[J].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37(4):53-54.

  作者简介:陶美华1979年出生江苏苏州吴中区舟山村,乡村振兴技艺师,高级工艺美术师,职业资格工艺品雕刻工二级技师。毕业于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手工艺术学院。二十多年的核雕艺术创作中展现出了自己的风格。不失传统的作品内含舟山核雕的率性、意蕴和调子。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