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视角下的《五龙朝阳》艺术创作探析

[日期:2024-02-27] 来源:本站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本站
       摘要:均陶是中国陶瓷艺术中一朵灿烂的奇葩,有着精彩的艺术表现力,具有极高的工艺价值,反映了中国传统纯手工陶瓷制作工艺的特点。《五龙朝阳》是一件将龙图腾作为表现对象的均陶作品,其形态生动,细节完美,形神兼备,从色彩、结构、工艺等多个角度展现出均陶的艺术特色。此件作品的创作立足于文化大背景之下,结合高水准的纯手工制作技法,承载着龙图腾丰富的文化内涵,全面地展示了中国均陶艺术的魅力。

  关键词:宜兴均陶;五龙朝阳;龙图腾;文化

  宜兴陶瓷业历史悠久,在中国陶瓷艺术历史上创造了辉煌的成绩。在宜兴陶瓷艺术世界有“五朵金花”,分别是紫砂壶、均陶、青瓷、精陶与美彩陶,或是精致华美,或是质朴超然,从多个角度展示了传统纯手工陶瓷制作工艺的精妙绝伦,丰富着中国独特的陶瓷文化。[[[]刘俊.浅谈“五朵金花”之均陶文化[J].佛山陶瓷,2015,25(04):57.]]此件《五龙朝阳》便是一件精美、宏大的均陶佳作,龙图腾的运用极具中华民族特色,较为复杂的形态更能衬托出均陶制作工艺的水准。基于龙图腾特定的文化内涵,本文将在文化视角下对此件作品的艺术特色进行分析,探讨均陶的工艺价值,从美感、文化、工艺等多个角度指出作品的魅力与价值之所在。
  在色彩方面,这件作品运用了丰富多彩的釉料,通过巧妙的调配和烧制,使龙图案呈现出瑰丽的色彩,增添了作品的视觉效果。结构上,艺术家通过精湛的制作工艺,使得龙的形态栩栩如生,栩栩如生,形神兼备,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而在工艺方面,这件作品采用了纯手工制作技法,体现了中国传统纯手工陶瓷制作工艺的精湛水准,彰显了艺术家们对于工艺的极致追求。

  此外,这件作品还立足于丰富的文化背景,结合龙图腾丰富的文化内涵,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通过对龙图腾的再现和诠释,作品不仅展示了均陶艺术的精湛技艺,更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因此,《五龙朝阳》作为一件具有高度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的均陶作品,不仅彰显了中国陶瓷艺术的卓越成就,也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1.《五龙朝阳》的艺术表现

  此件作品为一圆盘形状,是根据盘龙形态作出的选择,底色为较深的墨色,以便更好地突出主角——龙图腾。在图案的分布上,圆盘中间为独立的龙图案,身躯于圆盘之上蜿蜒,爪部分别向左右两侧展开,在整体结构上仍有一种对称和均衡的美感。在圆盘中央的边缘处由云纹图案,烘托出龙所在的场景,打造出腾云驾雾的景观。另一部分龙图案位于圆盘边缘处,共有四只,以首尾衔接的形态恰好环绕圆盘周围一圈,其间同样有云纹装饰,与圆盘中央的设计保持一致,如此一来,“五龙朝阳”的主题就十分明确了。

  此件作品中的龙图案具有“趋圆”的特点,其渊源在于龙图腾中的盘龙形态。龙在中国人心中是当之无愧的保护神,创作者采用首尾衔接的盘龙图案表达的正是龙图腾所代表的守护、保护之意。在龙的形象表现上,创作者也并没有刻意凸显出威武、霸气的一面,而是选择呈现龙的侧面,表情也相对温和,更有利于拉近与欣赏者之间的距离。

  在中国,龙的形象具有极其丰富的多样性,每一种形象都蕴含着创作者独特的想象力和审美观念。正是因为这种多样性,中国龙图腾的艺术表现力才显得如此强大和丰富。而《五龙朝阳》图案的选择,则展现了创作者对龙图腾所蕴含的吉祥文化的深刻理解与认识。这五条龙腾飞于朝阳之下的形象,不仅象征着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对龙的崇敬与祈福,更寄托了人们奔向美好未来的向上精神和真诚愿望。通过这一作品,观者不仅能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也被引领着对美好未来的期许和向往。

  2.《五龙朝阳》的工艺价值

  均陶的用料十分独特,采用宜兴当地特有的白泥与甲泥两种陶土,成型方式与紫砂类似,大多为拍打,之后便是极为复杂的贴画与上釉,贴画可以没有,但离开了上釉,均陶便不能称之为均陶。[[[]周小东.何为均陶[J].江苏陶瓷,2019,52(03):86-88.DOI:10.]]相比较于上釉,堆塑装饰往往能更为直观地带给人们审美的震撼。不夸张的说,堆塑是均陶的生命力之所在,无论是名山大川、鸟兽虫鱼,抑或各种人物及亭台楼阁,创作者们都会有手指赋予他们以生命,从这一点来说,均陶也可以称作是手指上的艺术。堆塑工艺有着悠久的历史,到了均陶中发展到更高的阶段。均陶堆塑依靠的工具是艺人的大拇指,灵活运用摊、搓、撕、抹、堆、揿等多种指法将表现对象塑造的形象生动,这既需要艺人熟练掌握各种技法,对于表现对象有着独到、细致的观察,还需要有超乎常人的耐心与毅力。[[[]周步芳.宜兴均陶堆花装饰技法之堆塑意韵及渊源[J].江苏陶瓷,2019,52(03):3-5.]]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环境中,均陶为人们保留着一种纯粹、沉静的美感。

  在《五龙朝阳》中,从形的层面来看,创作者主要把握的是龙的游动之感,以此才能表现出龙的神韵。龙的身形主要由曲线构成,创作在捏制泥条时准确把握住变化的时机,将游龙身形的灵活性、动感性表现出来。圆盘边缘的四条游龙的身躯较短,但仍然富于变化,形成了一种永动的力,动感效果极佳。从细节层面来看,有两大难点,其一在于龙的面部刻画。创作者主要抓住龙眼、龙嘴、龙牙这些突出的部分进行强化,龙眼炯炯有神,黑白眼珠分明,龙口大张,露出锐利的龙牙,在釉彩的衬托下反射出锋锐的光芒,更显龙的生命力。第二个难点在于龙鳞的表现。龙的躯干之上布满细密的鳞片,都要依靠纯手工堆塑而成,复杂程度可想而知,然而创作不仅将之打造地层次分明,还具有立体效果,龙不是“贴”于盘中的,而是真正成为“活物”,在盘中自如的游动。从色彩层面来看,创作选择了金色泥料,这既符合中国龙的经典形象特征,金龙也更具吉祥之意。除此之外,龙角、龙鳞与云纹图案分别用红色、翠色加以点缀,丰富的色彩也能更好地衬托出龙的生动感。贴塑完成后再进行上釉,金龙闪闪发光,栩栩如生,绽放出属于均陶艺术的独特光彩。

  结语:《五龙朝阳》这一作品展现了均陶的精美性、复杂性,在科技发达的今天,运用纯手工制作而成的均陶反映了传统手工艺者的坚守。龙文化在中华民族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创作立足于这一大的文化背景之上,结合个人对于龙图腾的理解,凭借纯熟的工艺与极高的审美水平打造出了一件精美的均陶作品,对于均陶艺术及龙文化的发展、传承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新的时代下,均陶制作工艺时时都在发展进步,创作者既需要有扎实的工艺技法,也需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如此才能促进均陶艺术朝着更好的方向持续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刘俊.浅谈“五朵金花”之均陶文化[J].佛山陶瓷,2015,25(04):57.
  [2]周小东.何为均陶[J].江苏陶瓷,2019,52(03):86-88.DOI:10.

  [3]周步芳.宜兴均陶堆花装饰技法之堆塑意韵及渊源[J].江苏陶瓷,2019,52(03):3-5.


  作者:刘鲜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