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昆振振,德钟于门——浅析紫砂壶作品《德钟》的历史底蕴与文化内涵

[日期:2024-02-27] 来源:本站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本站
       摘要:艺术均来源于生活,都是人们需求的衍生,从实用到艺术,其中的跨越是十分巧妙的。紫砂壶最初只是一把不起眼的茶壶,没人在意其外表美观,更多的是在意其实用价值,而紫砂壶也不负众望地成了茶具之首。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紫砂壶也逐渐具有了审美的标准,也成了一种艺术品。艺术与实用性的相遇,注定造就了这件作品的价值。因此,紫砂壶也就成为世人之所爱,并传承至今。笔者将以这把紫砂壶作品《德钟》为例,对其历史底蕴、艺术造型、制作工艺以及文化内涵进行全方位的分析,旨在让更多人了解紫砂艺术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

  关键词:紫砂艺术;紫砂泥料;艺术特征;德钟壶;文化内涵;历史底蕴

  紫砂壶不仅仅是一把用来泡茶的茶具,它更是人们生活之中高雅的审美体验,更是一种对于历史、文化、艺术等多方面发展的见证,能够引发世人的共鸣。每一把紫砂壶都是由紫砂艺人精心打造的,每一把紫砂壶都有着紫砂艺人的烙印,因此每一把紫砂壶也都是独一无二,带有个人情感的作品。紫砂壶的种类十分丰富,说得上名字来的西施壶、石瓢、提梁壶,还有许许多多小众创新的紫砂壶,紫砂艺术殿堂可谓是精彩纷呈。紫砂壶的分类一般以光器、仿生器、花器为主,而在其中,光器一定是最具有代表性的紫砂壶作品,无数经典的紫砂壶作品就是光器的形式。

  笔者此次所创作的这把紫砂壶作品《德钟》就是其中的一种,笔者是以经典德钟壶作为设计原型进行的创作参考。众所周知,紫砂壶起源于北宋时期,供春壶开创了紫砂的盛世。紫砂艺术在明清两个朝代达到了鼎盛,正是此时政通人和,国家实力也达到了顶峰,因此艺术的发展也成了必需的一环。清朝最为著名的紫砂艺人非邵大亨莫属了,至今还有无数人模仿他的作品、手法,其作品更是有价无市的状态。邵大亨可被称为紫砂艺术历史上的里程碑,他创作的仿古壶、掇球、德钟都是经典中的经典。德钟壶最初被称为“钟德”起源于我国古代的“钟通礼乐”,这也是文化的一种传承。后人多数称他为“德钟”,也就沿用至今。德钟壶一直以为被视为是端庄稳重的象征,传统的德钟壶比例协调,壶身稳重典雅。在清朝,当时盛行的是“极繁”主义,因此我们可以在很多皇家御用的器具之中看到无数华丽、繁华的作品,而德钟壶却是一扫宫廷的繁复之感,用最为简单的结构讲述着最不平常的故事。
  纵观整把紫砂壶作品《德钟》,没有一丝多余的地方,均为精品。从壶身来看,这把德钟壶呈现出圆筒的身形,壶身两侧的线条流畅笔直,壶底又是平整稳重,给整件作品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我们常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用于紫砂壶也同样的适用。整件作品的壶身呈现出方圆并济的效果,方中带圆,方器的线条感与圆器的婉转相遇,看似排斥的两种却在这把紫砂壶作品《德钟》之上得到了融合,并且将紫砂壶的那种儒雅与端庄展现的淋漓尽致。说完了壶身,我们再来看看局部。从壶身到壶盖的过渡是十分的自然的,自然内收弯曲的壶颈十分的优雅,弧度恰到好处,曲线柔和婉转,将圆器的圆润与精致进行了展现。壶盖则是采用了压盖的形制,与壶身流畅的线条形成了反差美。壶盖与壶口做到了严丝合缝,这既保证了层次感的丰富,又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泡茶使用过程之中茶香不会溜走。壶嘴的设计最为简洁,直流的壶嘴保证了实用性,出水流畅不会断断续续,直线型的设计与壶身的线条感相呼应,短小不多余,可谓是一把经典紫砂壶的最好参考。壶把则是对于经典耳状壶把的延续,壶把从壶身向内收缩的起点开始,呈现出一个圆润的耳状,与圆筒壶身相得益彰,使用起来也十分的便捷,不容易划手。壶钮往往是一把紫砂壶的精髓,也是体现紫砂壶作品精气神的重要节点。这把紫砂壶作品《德钟》的壶钮小巧精致,是对于壶身整体的等比浓缩,小小的一颗壶钮,却将整件作品的精髓融入其中,十分的巧妙。整把紫砂壶作品《德钟》稳重端庄,气场沉稳,用最简练的语言诉说着紫砂历史的博大精深。《德钟》这把紫砂壶是典型的光器,光器也是所有作品之中看似简单实则最难制作的类似之一,光器讲究的是“一笔成型”,没有别的装饰可以掩盖制作过程中的瑕疵,这也是最能体现紫砂艺人水平的作品之一了。

  紫砂壶之所以被称为紫砂壶,是因为其材质的特殊。众所周知,紫砂泥料产自于江苏宜兴,是产量最多也是最好的。世世代代的宜兴人以紫砂壶为事业、为梦想、为追求,打造了一把又一把经典的作品,紫砂泥料在这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好的紫砂泥料能让整件作品串联起来,光拥有好的艺术手法,没有好的原材料,这是万万不行的。紫砂泥料的种类十分丰富,紫砂艺人们会按需进行挑选,好的泥料也极为珍贵,价值更是连城。随着紫砂泥矿不断的开采,纯天然紫砂泥料的数量也就越来越少,真正的手工紫砂壶更是产量稀少。笔者此次创作的这把紫砂壶作品《德钟》采用的是宜兴的原矿紫泥,这种泥料的质地细腻,经过高温烧制后手感温润,值得把玩。同时,原矿紫泥的色泽相较于一般泥料来说会更深沉,这也更符合《德钟》这把壶的主旋律。泥料不是越珍贵越好,最合适的才是最好的。这把《德钟》烧制过后的色泽均匀,笔者对于火候的掌握也恰到好处。紫砂壶烧制也是一门大学问,高温烧制的温度范围以及时长的控制都能展现出紫砂艺人的手艺,这也决定了紫砂壶实用性的体现。这件紫砂壶作品《德钟》的容量也恰到好处,适合与家人好友共饮,在温暖的午后品饮茶香,这就是人生所追求的美好的吧。

  《德钟》这把紫砂壶作品想要传达的是一种正直的德行,“钟”在古代是在重要场合用来演奏的重要乐器,自身就带有一种庄严之意。而“德”,指代的是人的品行与德行,这两者的相遇想要表达的就是人要坚守自己良好的品行,尊重社会道德,让自己的德性得以发挥。对于古人来说“德”是十分重要的,对于现代的我们来说更是如此。坚守自我,不如世俗同流合污,说起来可能是极为轻松,但是实施起来却是十分的困难。作为紫砂艺人,我们希望将紫砂艺术不断的传承,让我们的后人也能从身边了解到紫砂艺术的魅力,而非从博物馆之中抑或者只是传说。但是,在坚守传承的过程之中也有无数的诱惑阻碍着每一位紫砂艺人,因此笔者也是希望通过这件紫砂壶作品《德钟》来鼓励、激励每一位紫砂艺人,同时也是一种警醒,做壶如做人,唯有坚守自己的初心,方能完成自己的目标,才有机会把紫砂壶带给更多人,让紫砂艺术不断的得以升温。

  《德钟》这把紫砂壶是对于经典的传承,也是对于未来的展望。笔者希望通过这把紫砂壶作品激励更多人来了解紫砂艺术,为紫砂艺术的传承出一份力,也是希望每一位紫砂艺人能坚守初心,这才能方得始终!


  作者:李先东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