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久弥新——再谈广陵书社的线装书出版

[日期:2024-02-29] 来源:本站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本站
       摘要:线装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晶,它包含丰富的内涵,充满着“雅”“书卷气”,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线装书具有典雅端庄的风格,使用上坚牢实在,历朝不衰。线装书的出版一直是广陵书社的特色,广陵书社依托于扬州特殊优势条件,为新时代的线装书的出版事业守正创新、增资增智。

  关键词:线装书;雕版印刷;广陵书社;传承创新

  线装书又称古线装,中国古代书籍装帧形态的最后一种形式。它克服了包背装书的缺点,达到至善至美的境界。线装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晶,它包含丰富的内涵,充满着“雅”“书卷气”,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从宋、元、明、清的官刻本、坊刻本、私刻本中,线装本吸收了这两种书的优点,形成了中华文化一种独具特色的装帧形式,它是凝聚了几代出版人智慧的结晶。近千年来,线装书在历代编书者和刻书者的不断探索下,逐渐形成典雅端庄的风格,使用上坚牢实在,历朝不衰。直到今天,在众多装帧形式中独树一帜,备受爱书人、品书人、藏书人的青睐。
  认真研究线装书所具有的丰富内涵,会使我们为中国古代书籍装帧感到自豪,并对中国现代书籍装帧艺术自立于世界装帧之林,有启迪作用和重要意义。除了独特的装帧形式之外,书籍的内容决定了线装书存留空间。笔者在广陵书社从事装帧设计多年,就线装书的出版经验分享如下:

  一、继承扬州雕版印刷技术的传统,利用好旧藏古籍版片资源

  从线装书的出版内容看,古籍影印、整理占比较大,如《论语》《史记》《资治通鉴》等,这些书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精髓,具有重要的文化积累,因此才能在宋、元、明、清时通过官刻本、坊刻本等途径用线装书形式刊刻流传至今,这说明古籍内容对线装书的留存、发展影响很大。广陵书社继承了扬州雕版印刷的传统,利用旧藏丰富的古籍版片资源宣纸手工刷印,选编出版《中国雕版精品丛书》以及《暖红室汇刻传奇》《彊村丛书》《饮虹簃所刻曲》等一批精品雕版古籍。也影印了线装古籍《全唐诗》《百衲本史记》《毛扆手校四书集注》《昆剧手抄曲本一百册》等。新排印的线装书已经打造出广陵版的两大IP“文华丛书”“清赏丛书”。新排的印线装书内容选题多为国学经典,精选版本,精心编校,已蔚为大观。
  二、传承线装书的古法技艺,尽显工匠精神

  线装书,顾名思义是用捻线把书页和封面装订成册,订线露在外边的一种传统的书籍装订形态。装订完成后,多在封面上另贴书签,一本雅致不凡的册页书就呈现出来了,这种书籍装帧的形态以此故名线装书。

  1、从线装书的外观论述

  线装书的外观结构窄而修长,显现了中华古典文化的隽美和典雅。比较西式书籍的8开和16开的体态稍微变窄了一些。其原因与所用的宣纸有关,宣纸的尺寸主要服务于书画,与国际标准的纸张尺寸不同。然而线装书的开本结构比例接近黄金分割比例,美观且精致。线装书的色彩追求朴实无华,书的封面与函套的装帧可以选用纸、布、绫、锦、绢,都是简单的蓝色或淡赭色系列,整体造型给人以沉稳之感。
  2、从线装书的内观论述

  线装书的内观结构传递了“天人合一”的中华文化。线装书中的版式天头、地脚的名称,高度概括了“天”“地”的传统观念,并以此形成了规范。版式版框,即“栏线”,外粗内细的,称“文武边栏”;左右双线的,称“左右双边”。这些设置不仅为了美观,从内涵上讲也有深刻的意义:栏线交错形成界格,文字只能在格内书写,界格的运行,蕴含着“天人合一”之理:人虽是天地间的主体,但其所遵循的生存准则,却要受到天地运行规律的限制,不可肆意而为。这种格式也强调了封建统治的坚固,上下有天地限制,左右有文人统治、武士控制,只得活动于限定范围,不得逾越。版面的左右有耳,称为“书耳”。左面的称“左耳题”,右面的称“右耳题”。这种名称的存在,说明古人是根据“近取诸身”的特点,把版面当作人脸来设计的。在版面中间部分,版心分作三栏,以像鱼尾的图形为分界,上面的叫上鱼尾,下面的叫下鱼尾。上下鱼尾间的空白部分像人的嘴巴故称“版口”,版口多记录书名,是指从人口说话中得到启示版心中上下鱼尾到版框之间的距离叫象鼻。各页用以穿线或插钉的孔叫做书眼,钻孔穿线的空白处被叫做书脑。书眼越小越好,太大则伤到书脑。
  3、从线装书的装订工艺论述

  线装本的工艺精美,古雅大方,赏心悦目皆源于装订工艺的讲究。邱凌先生在《书籍装帧艺术简史》一书中,把传统线装书的装订分为折页、分书、齐线、添副页、草订、加书面、截书、打磨、包角、钉眼、穿线、贴签十二道程序,工序不可错乱。如此复杂的工序全部都是由人的手完成的,任何一处的疏忽都会使书的美不复存在。从流传至今保存下来的善本古籍中可以窥见一斑古代出版人的工匠精神。

  三、寻千年文脉的厚重,守正创新线装书的未来

  线装书的出版一直是广陵书社的特色,广陵书社依托于扬州全国最大线装书的生产基地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扬州雕版印刷技艺的传承利用,在线装书的守正创新方面做出一系列的创意。

  1、旧版刷印、新雕刷印“原汁原味”再古籍神韵

  2023年广陵书社与苏州市地方志办公室联合创意推出了:旧版刷印《吴地记》《吴郡图经续记》二书,是利用清代同治年间所雕刻的版片刷印而成,堪称馆藏文物活化利用的典范之作。新雕刷印《吴地记》,同样选用清同治年间刻本作为底本,重新雕刻,采用雕版刷印这一世界非遗技艺,再现了古人制作图书的全部过程。两部典籍能够以“原汁原味”的方式化身千百,让传统文化与时代发展融合,与苏州地方文化发展融合,绽放出了全新的生命。
  2、为文博单位、书画家解决宣纸彩印难题

  广陵书社一直在线装书的创新发展不断研究,引进技术人才与印刷厂深度合作解决宣纸彩印技术难题,印刷中不用涂层宣纸、仿宣纸,而是采用与铜版纸效果相媲美的宣纸直接印刷技术,高度还原、浑然天成,不仅保存时间长,而且复制成本低。《志说扬州十二景》《吴砚耕菊花图册》《扬州八怪—领异标新二月花》等、运用彩色宣纸印刷技术解决文博单位及书画家的精品画作还原难的问题,在行业内树立了品牌从而赢得了市场。

  3、坚持活态传承,让传统技艺焕发生机

  发扬古籍线装书技艺,除了有文化符号之类的含义外,更重要的是价值观方面的塑造。出版社以手工书DIY形式推向社会,让参与者在一书一页,一针一线装订过程时感受到针的刚硬、线的柔软,只有二者紧密结合,方得始终。通过亲身体验古老工艺的魅力才能认识到中华古代文明,所以只有活态传承才能活力再现。

  社会一直都提倡“传承与创新”,追求“法古传新”。“法古”就是效仿、尊重古代的传统;“创新”就是说不要停留在古籍的层面上,还要创造现代人审美的东西。在现实之中,“传承”似乎并不难,难的是“创新”。
  三、小结

  传统线装书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财富,是中国传统书籍装帧形态设计智慧的结晶。出版社对于线装书在现代发展的态度非常重要的,推崇线装书的发展,并不是要占领现代图书的主流市场,而是希望丰富图书形态的多样化,从而使图书市场百花齐放。因此,广陵书社以雕版线装图书为主要特色,运用新理念、新技术,策划好选题、精心编辑设计为新时代的线装书出版事业守正创新增资增智。

  参考文献

  [1]徐德记.线装书装帧形态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3.
  [2]蔡蕾.金坛古籍印刷厂创新印刷工艺技术“抢救”古籍经典[N].中国出版传媒商报,2019-10-22(18)
  [3]王晓娜.传统线装书在现代的设计与表达研究[D].山东艺术学院,2020
  [4]赵岩.数字化阅读时代线装书的范式革新[J].艺术科技,2015(04):166

  作者简介:


  葛玉峰,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共党员,江苏广陵书社有限公司美术编辑。扬州市文化创意产业首席设计师,扬州市第七届工艺美术大师。主攻方向:视觉艺术设计(书籍设计、标志设计、包装设计、海报设计等)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