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扬州漆器发展的历程谈当代漆艺人的责任

[日期:2024-03-06] 来源:本站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本站
       摘要:扬州漆器历史悠久,传承谱系完整,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均绽放出独特的光华。作为一名漆艺从业人员,在进行漆艺创作的同时也在思考传统漆艺的未来发展方向与发展思路,承担起应有的责任,以期对毕生所从事的漆艺事业能有所助益。

  关键词:扬州漆艺 传承 发展

  古城扬州作为中国四大漆器的重要产区之一,漆器的历史可追溯到秦汉甚至更早时期。漆器,以大漆髹饰的器皿,从最初的实用器,到后来的装饰器,在人类的历史上留下了重要的篇章,为传统工艺美术史谱写了属于自己的灿烂辉煌。

  一、灿烂辉煌的扬州漆器。

  战国时期《韩非子·十过篇》中记载:“尧禅天下,虞舜受之,作为食器……流漆墨其上”,“舜禅天下而传之于禹,禹作为祭器,墨染其外,而朱画其内”。古籍《禹贡·夏书》中记载,中国早在新石器时代,人们就已经把漆当作贡品之一了。扬州汉墓当中出土了众多的漆器,其中小件实用件很多,如喝酒用的耳杯、装饰用的圆盒,还有丧葬用的漆枕等等。而在很多的汉代电视作品中,我们也可以看到有桌椅、屏风等大件装饰件,其中工艺多以彩绘汉纹和云气纹为主,线条优美大方,装饰意味浓厚,可见当时的社会崇尚点所在。扬州汉代时期经济已经初具繁荣景象,上层社会生活要求极高,大量漆器的出现,也说明漆器不仅在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同时在装饰美化生活、展现身份地位等方面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值得一提的是,在那时多使用的漆器彩绘工艺,而且是作为主要工艺存在,色彩主要以朱红色地为主,色泽浑厚,线条飘逸,虽然工艺相比于今天的多工艺来说,略显简单,但实际上却是简单而不平淡,极具美感,艺术审美价值非常高。该工艺也是延绵至今,并且表现手法变得更加多样,底色也是丰富多彩,其中以金色为底创作的漆艺壁画、屏风、地屏等大件作品也是颇受市场欢迎。

  唐至明清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繁荣,扬州漆器工艺也在不断地丰富,尤其是明清时期,随着盐商经济的兴起,不仅出现了很多有名的漆器艺人,还有很多的作品被当作贡品上供朝廷,供皇廷使用。扬州还出现了专业漆器生产的作坊,如大小描金巷、螺钿巷专门以生产描金工艺和螺钿工艺为主,漆货巷则是以主要从事漆器生产相关的用具和原材料经营为主。这些街巷的存在也是扬州漆艺发展溯源的最佳证明。虽然今天这些街巷也只是徒留其名,但是其在历史上却留下了宝贵的声誉,值得保存和完善。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繁荣,扬州漆器的品类也逐渐丰富发展起来,从汉代的彩绘工艺,到唐代的雕漆工艺,再到元末出现的软螺钿工艺,明代出现的刻漆工艺,清代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百宝镶嵌、雕漆、雕漆嵌玉、漆砂砚、刻漆、彩绘、雕填、绿沉漆、紫砂漆、硬螺钿、软螺钿、描金等等工艺达到十多种,也奠定了扬州漆器工艺在全国漆器工艺行业中品类最全的江湖地位。这些工艺创作的作品被广泛地运用,如雕漆工艺被当作高档收藏品使用,清代还有盐商专门组织人员对一个雕漆作品盒子进行吟诗作赋,传为美谈。刻漆工艺则被广泛运用于室内外装饰,如中堂、室外抱柱等,目前扬州瘦西湖、何园等著名景点还存有不少清代的刻漆抱柱作品。漆砂砚则成为文人雅士的案头清玩,影响力颇大。还产生很多留名于历史的名人大家,如软螺钿江千里、漆砂砚卢葵生等。这些漆器工艺、漆器作品、漆器艺人的存在也充分说明了扬州漆器的历史影响力和灿烂辉煌的艺术效果,是扬州漆器发展史上最有名的证明。

  二、走入寻常百姓家的现当代扬州漆器。

  在历史上,扬州漆器作为从工艺到材料都属于高端的工艺品类,多为皇家或是贵族使用,普通民众较少接触到,也导致了其曲高和寡的局面,至今很多扬州人甚而不知道扬州漆器究竟为何物?这里不仅有宣传的缺失,更多的还是和漆器的定位有着莫大的关系。可喜的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扬州漆器在经历了出口转内销,让更多的国人看到的同时,也通过产品的不断改革,逐渐走进寻常百姓家,成为民众享受得起的艺术品。

  在漆器工艺而言,扬州漆器目前依然保留着骨石镶嵌、雕漆、雕漆嵌玉、漆砂砚、刻漆、彩绘、雕填、彩绘、硬螺钿、点螺、描金等工艺种类,产品包括高端收藏品,主要是点螺工艺、雕漆、雕漆嵌玉工艺创作的品类居多;普通漆艺家具,如橱柜类、屏风类、桌椅类等产品,主要采用骨石镶嵌、刻漆、彩绘、螺钿镶嵌等工艺。扬州漆器还成为很多古装电视剧中的装饰首选。在普档产品中,很多漆艺台屏也因为价格便宜、装饰效果好等成为送礼或是家装的重要选择。其中在礼品类方面,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扬州漆砂砚工艺作品,在经过失传、试制、恢复等流程后,成为漆器礼品中的高端礼品,历经销售二十多年经久不衰。其采用大漆、金刚砂调制,结合了点螺、楠木雕、漆砂砚三大工艺,不仅工艺效果极佳,在使用时其墨加上金刚砂的星星点点,非常得到书法爱好者的青睐,并多次在各类高规格的评比中获得大奖。其中最有名的当数《泰山揽胜》大型漆砂砚,作品创作于1986年,规格为85*51*20cm,在当时属于巨型作品。该作品设计新颖,取景于雄伟壮丽的泰山风光,造型艺术与实用功能有机结合,浑然一体,极其精巧。工艺之精,手法之巧,可谓当时漆砂砚之最。作品曾多次参与不同类型的展出,受到好评。在20世纪80年代赴日本展出时,被日本藏家高价收藏,不仅打响了扬州漆器的知名度,也为国家出口创汇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从扬州漆器的历史到中间辛苦的发展历程,可以说凝聚了众多漆器行业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心血。尤其是在解放前期,扬州漆器几乎面临着濒临灭绝的状态,何其有幸,得到了党和国家以及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恢复了扬州漆器的生产,才有了今天扬州漆器发展的良好局面。我们作为从业人员,在注重扬州漆器传承保护的同时也更加要注重其创新发展,创作出属于我们自己具有时代印记的扬州漆器好作品,保护发展好扬州传统漆器工艺的同时,大胆对历史上已经失传进行恢复,结合现代工艺特色,创造新的工艺品类,漆艺人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扬州漆器史》张燕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年出版

  作者简介:
  纪爱俊,男,出生于1968年,现为扬州市工艺美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扬州漆器髹饰技艺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