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龟纹竹圆头折扇》的创作心得

[日期:2024-03-07] 来源:本站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本站
       

摘要:本文以龟纹竹圆头折扇为研究对象,对其设计、制作和应用进行了深入探讨。首先,介绍了龟纹竹圆头折扇的历史、文化背景和特点;其次,分析了龟纹竹圆头折扇的设计原理,包括选材、工艺和造型等;再次,详细介绍了龟纹竹圆头折扇的制作流程,包括选材、加工、制作和检验等;接着,探讨了龟纹竹圆头折扇的应用场景和效果;最后,总结了龟纹竹圆头折扇的设计、制作和应用,并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和方向。

  关键词:折扇;龟纹竹;制作

  一、引言

  龟纹竹圆头折扇是一种具有独特文化内涵和实用价值的传统工艺品。自唐代起,龟纹竹圆头折扇就成为文人雅士手中的珍爱之物。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龟被视为长寿、吉祥的象征,而竹子则代表着高洁、清雅。因此,龟纹竹圆头折扇集结了吉祥、长寿和高洁等多种文化元素,其设计、制作和应用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二、折扇的流行与发展

  折扇是一种用竹木或象牙做扇骨,宣纸或绫绢做扇面的能折叠的扇子。用时须撒开成半规形聚头散尾。明清盛行,集造型,装裱,雕刻,镶嵌,漆等多种精湛工艺于一体的折扇,成为文人雅士的象征。

  在历史的长河中,折扇曾两度兴盛。第一次兴盛于明代的永乐皇帝。根据记载,“永乐时期,成祖喜欢折扇,所以,他命人制作了一把折扇,让它流传开来,走遍天下。”在明成祖朱棣将国都迁往北京之后,折扇风的发展才真正起到了主导作用。于是,他命御史台批量生产扇子,并在其上刻有诗文,赏赐群臣,一时折扇价格不菲,风行一时。此外,还有一些雅士,也会学习相互赠题诗、词、字的折扇,以此来表达友谊的离别之意,拿着折扇,在那个时代,已经变成了一种优雅的象征。

  明朝的折扇,讲究的是“重骨轻面”的简约美感。《周易系辞下》里有一句话,叫做“藏于体内,待机而动”,“择其所,择其所,择其所。”“这把扇子的材料有竹子、木头、乌木、黄杨木、黄花梨等名贵木材,还有象牙、角质、狼牙棒等等。竹子,一直都是儒生最喜欢的东西,也是儒生立德的标准。郑板桥曾经在一首诗中写道:“宁吃无肉,不住无竹。”如此一来,竹子就成了主流,也成了主流。竹扇又可划分为斑竹(包括湘妃、云妃、梅鹿、凤眼等),玉竹,棕竹(包括白棕、桃丝和芝麻竹、金丝棕等),罗汉竹等。

  第二次繁荣是从清代到民国。清朝,是我们国家折扇发展最快的时代,到了京城,折扇更是随处可见。这时,御用折扇是由御用画家勾画而成,而制作所的小器匠则负责制作扇骨和装裱。传说,李鸿章在五月五日的端午,被慈禧太后赠予他两把皇家的扇子,一把是折扇,一把是团扇,一把是扇子。不仅是皇室,就连那些达官贵人,贩夫走卒,甚至是文人墨客,都会随身携带,这是一种身份的象征,不管是什么时候,都会随身携带。清代折扇以华贵为审美特征,注重雕刻,注重雕刻,尤以乾隆时期为甚。扇骨制作使用的是象牙、琅唱、葫芦皮等材料,通过”包、镶、嵌“工艺,做到不露边角,其工艺考究,可以起到不易变形,不侵污渍,把玩包浆自然的作用。

  三、龟纹竹圆头折扇的设计与制作

  (一)选材

  折扇从材质上划分可分为竹扇和木扇,竹子折扇的品种很多,有斑竹,玉竹,棕竹,罗汉竹,尤其是斑竹。按照斑纹图案的差异,斑竹可以被细分为湘妃竹、凤眼竹和梅鹿竹等,其中湘妃竹更受到藏家的青睐。

  湘妃竹做扇骨,贵在湘妃竹上自身的斑痕,这是自然的装饰。因为这种竹子的稀有,所以在很久以前,就已经被用来做工艺品了,到了清朝,这种竹子做成的扇子,已经成为官员和文人墨客们争相收藏的宝物,据说一根竹子的价格,已经接近黄金了,所以才会被称为“一金一竹”。但一把折扇上的花纹,要想凑成一对,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凑成一对,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些是用普通的竹子,用火烧出的痕迹,让人看不出天然的痕迹。红湘妃竹是湖南九嶷山脉中最受收藏家欢迎的一种竹子,竹子表面布满了红色的斑点,形状像是一滴眼泪,形状像是一团雾气,密度恰到好处,韵味悠长,是一种极好的艺术材料。

  如今的湘妃竹子已经很少见了,因为湘妃竹子都是细长的,所以直径都比较小,如果把它切开,形成一个大的扇面,里面就会有一层薄薄的内层,这样就可以用来"填心"了。“填心”香妃扇与“填心”香妃扇的区别是,香妃扇的两根大骨头里,都填满了一些别的竹子,让它看上去与无香妃扇一模一样。这把"填心"的扇子,其大骨头过于粗壮,看起来并不好看,不过由于它是用湘妃竹制作而成,所以极为罕见,若是用别的竹扇,那就没有"填心"的情况了。

  因产地的不同或斑纹形状的区别,湘妃竹又细分为多种:1.红湘妃产自福建,福建湘妃底色则灰淡,纹路清浅。2.云南湘妃来自云南,花纹呈现雪花状,竹子比较粗,花纹颜色为红色,深红色,或者红黄色,花纹有大有小,花纹的边是波浪型或锯齿状,底子干净蜡黄的云南湘妃也非常漂亮,以后的升值空间也比较大。3.梅妃,竹质偏软,花纹有红色或者黑红色,花纹呈现椭圆形,比红湘妃还要椭圆,就是比较细长的椭圆形,花纹比较多,底色大多是黄色,比较好看,但是产量比较大,所以价格相对便宜。

  (二)设计

  龟纹竹圆头折扇的设计原理主要体现在选材、工艺和造型等方面。首先,在选材上,龟纹竹圆头折扇主要选用优质的龟纹竹作为主材。这些竹子具有坚韧、耐用、纹理美观等特点,可以为制作出精美的折扇提供保障。其次,在工艺上,龟纹竹圆头折扇采用独特的镂空技术和漆艺工艺,使折扇的图案更加精美、细致。最后,在造型上,龟纹竹圆头折扇的圆头造型既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又彰显了传统文化的韵味。然而,龟纹竹圆头折扇的设计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首先,由于选材局限于竹子,导致其无法实现大规模生产。其次,制作工艺相对复杂,需要大量手工操作,使得生产成本较高。为了克服这些不足,可以考虑开发新型材料和生产技术,以实现龟纹竹圆头折扇的量化生产。

  (三)制作

  制扇是门精巧的活从选料,开片,造型,水磨,烘烤,烫钉,裱面,穿面等百道工序。

  1.选竹

  制扇用的竹子要精心挑选,要选年龄6~7年,竹节长,无斑痕。竹子下山,需人工用肩扛下山以免竹皮擦伤。

  2.开片

  用锯子截取竹节长度适用制作扇子,按扇子规格开成片,分扇边和扇芯。

  3.煮竹、晒竹

  将竹片放入锅中水煮沸1小时,将竹子脂浆煮出防虫蛀,增加韧性,煮熟后竹片表面呈黄色。将煮熟的竹片用刀轻轻刮去外皮把竹片放在阳光下放置4~5天,晒成黄色。

  4.造型

  根据扇子大骨需要的长度,用锯子截去多余部分,将大骨料两侧边扦小以作扇头将竹无皮的一侧打薄用手舞钻在扇头中央打眼用装工刀将大骨两边做造型处理按照扇子四六开肩用工具镑将大边的毛边镑平将扇边与扇芯配色成一致用锉刀锉出扇头如古方,马牙琴等。

  5.烘烤

  用炭火烘烤扇骨定型,向内有一定的弧度,以增加大边对扇面的夹力。

  6.打磨

  用砂皮对扇边扇芯进行打磨打磨出光泽后,还要用砂叶再磨上一次用川蜡打蜡用棕刷刷蜡待扇骨光泽尽显后,用烫嘴蘸蜡烫钉。常见的扇钉是牛角钉,韧劲好,经久耐用,不伤扇骨,烫出来的钉帽乌黑,匀圆光亮,如同老鼠的眼睛,俗称“鼠眼钉”。

  7.裱面

  扇骨做就后,就进行裱面了,用上等的生宣纸按照扇面的大小不同的弧度用开纸刀开出。将宣纸上的杂草和杂质用刮刀刮去把骨胶和明矾按比例配比成胶矾水,上矾晾干用面粉制成的浆糊用四至七层的宣纸裱糊,晾干,“三矾四套”把扇面折成扇页。

  8.穿面

  根据扇面的长度将两头的毛边切去用通针通洞扇面上沿用真丝沿边再把扇骨的扇芯梢头穿在扇面里这样就一把上乘的折扇就制作成了。

  四、应用

  龟纹竹圆头折扇作为一种传统的工艺品,其应用场景非常广泛。首先,在室内环境中,如书房、客厅和卧室等场所,龟纹竹圆头折扇可以作为纳凉、观赏和装饰用品,增添文化氛围和雅致情趣。其次,在室外环境中,如公园、景区和庆典活动等场所,龟纹竹圆头折扇也可以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和礼品,传递着传统文化的精神和情感。然而,当前龟纹竹圆头折扇的应用效果尚未得到充分的发挥。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可以考虑将龟纹竹圆头折扇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创新出更多符合现代人审美需求的文化产品。此外,还可以拓展龟纹竹圆头折扇的应用领域,如将其引入到时尚产业中,成为时尚配饰的一部分,或是作为创意家居用品等。

  五、折扇保养与存放

  竹是一种生命力很强的东西,当你收集到一把折扇时,你要多加小心。有经验的收藏者,通常都会把扇子放置在适当的通风和湿度下,同时也要注意防晒和防潮。北方气候干旱,扇骨极易变形,因此,请制扇大师定期对扇子进行定型维护是最好的选择。折扇的外观很重要,一般情况下,为了防止碰撞,很多藏家都会在折扇上安装一个特殊的盒子,或者是一个扇子,但是,扇子的材料也很重要,最好是用樟木来制作,因为樟木可以驱虫防蛀。此外,盘玩也是对扇子进行维护的一种方式。经常把玩,可以让折扇的扇骨更加光亮,色泽更加深沉,给人一种厚重的感觉。在盘玩折扇时,不需要涂上油脂,可以直接用手来盘,除此之外,使用清洁的手盘是最好的,特别是带有雕刻工艺的扇子,更应该用清洁的手来盘玩。

  六、结论

  本文对龟纹竹圆头折扇的设计、制作和应用进行了全面探讨,深刻揭示了其作为传统工艺品所蕴含的文化价值和实用性。然而,当前龟纹竹圆头折扇的发展还面临一些挑战,如选材局限性、制作成本高、应用场景有限等。为了克服这些问题,未来的研究方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发掘新型材料和生产技术,以实现龟纹竹圆头折扇的量化生产;2)结合现代设计理念,创新出符合现代人审美需求的文化产品;3)拓展龟纹竹圆头折扇的应用领域,将其引入到更多产业中。通过这些研究,可以进一步推动龟纹竹圆头折扇的传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兆龙,石蕊.雅物袖藏——湘妃竹折扇[J].收藏与投资,2022,13(08):48-50.
  [2]雷虎,阮传菊.传统文化之苏州折扇借来古扇风千缕[J].绿色视野,2014(06):64-67.
  [3]张宗登,张红颖.传统民间竹制折扇设计思想探微[J].世界竹藤通讯,2014,12(02):41-45.
  [4]陈与,李虎.荣昌折扇凝聚传统工艺的第一大扇[J].重庆与世界,2013(08):72-77.
  [5]赵羽.怀袖雅物苏州折扇六百年(下)[J].收藏家,2010(11):31-38.
  [6]赵羽.怀袖雅物苏州折扇六百年(上)[J].收藏家,2010(10):71-78.

  作者:汤忠财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