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跃壶;紫砂壶;鱼跃龙门;造型设计;内涵意蕴
当人们谈及紫砂艺术,首先想到的是一种源远流长、文化积淀深厚的陶瓷艺术。其实,紫砂艺术与陶瓷艺术还是有着很明显到差异性到,其以古色古香到气质让人品味紫砂艺术的独特韵味。紫砂陶器以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明代,而至今,紫砂艺术已经成为中国传统工艺中的瑰宝,被誉为“中国陶瓷之花”。紫砂艺术的独特之处在于其选材、制作、装饰等方面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内涵。紫砂陶土选材极为讲究,紫砂泥从紫砂泥矿中开采而出,经过多年淬炼而成,质地细腻,富含矿物质以及微量元素,散发着独特的光泽和质感。其次,在创作过程中,紫砂匠人们凭借着精湛的技艺,通过手工拉坯、拍打、雕刻等传统工艺,将泥土塑造成各种器型,呈现出精致细腻的纹理和线条。再者,在装饰上,紫砂陶器常常以自然风景、花鸟虫鱼等为题材,通过雕刻、贴花等手法,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价值。
紫砂陶艺不仅在工艺上精湛,更在文化内涵上深远。其作品常常寄托着人们对自然的敬畏与热爱、对生活的追求与向往,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人文情怀。同时,紫砂陶艺也承载着丰富的文化意蕴,与中国传统文化、诗词歌赋、历史传说等相互交融,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现形式。在当代,紫砂陶艺已经不仅仅是一种工艺品,更是一种文化符号和精神象征。它不仅为人们提供了美的享受,更承载着历史的沉淀和文化的传承,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展现出了中国传统工艺的独特魅力和丰富内涵。
紫砂壶有着一段悠久的发展历史,对于它的起源,人们众说纷纭,并且没有得到一个准确的说法。北宋诗人梅尧臣在《宛陵集》中写下一句著名的诗句:“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因此大多是学者认为紫砂壶起源于北宋。然而,一门拥有着深刻底蕴的艺术的发展注定不是一帆风顺的,紫砂壶在明清时期得到了空前的繁荣,却在近现代受到了沉重的打击。如今,紫砂艺术重新走向繁荣,并凭借独特的典雅朴素的美感,受到国人们的喜爱。在紫砂艺术的发展始终,优雅、韵味一直都是紫砂壶的关键词,一把壶渗透着历史的气息,仿佛跨越时间而来,将古典、优雅的美带到人们的身边,并给予人们日常生活丰富的文化气息。纵观紫砂壶的发展历史,苏东坡“松风竹炉,提壶相呼”的情趣深深地打动了笔者,笔者认为,紫砂壶的表达不应该纯粹是视觉上的艺术,更应该注重其情感、内涵的表达,将中国上下五千多年的文化底蕴融入到作品当中,让人们在对斟之时也能有所感悟、有所启发。顾景舟大师在创作之时曾发出“智欲其圆,行欲其方”的感慨,这其实也是对紫砂壶的一个较为贴切的解读。紫砂壶造型无外乎方圆两种,如何在方与圆之间达到一个平衡,是所有当代紫砂艺术者们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作品《跃壶》的造型设计十分特别,在整体构造的设计中,笔者既注重传统紫砂器的韵味,同时又注重原创作品的个性表达,在设计中将感性与理性完美地融合。壶身较为圆扁,勾勒出壶身的每一根线条都有着丰富的视觉张力。壶身虽扁,却还是给人一种饱满之感,这是因为笔者在壶身的造型设计上充分运用了曲线,让作品包裹在圆润之中。壶嘴采用的是暗接的方式,其与壶身自然衔接,丝毫看不到拼接的痕迹,恰如其分地完美融合,体现了笔者在创作过程中的整体观。壶嘴处笔者隐隐加入浪花的设计,使作品的主题表达更为突出。壶把的角度微微上扬,将作品的纵向高度稍稍拉宽,同时笔者也兼具了壶把端握时的舒适性。壶盖采取的是平盖的设计,微微的厚度衬托出壶身的独特造型。壶钮是整件作品的点睛之笔。笔者在桥钮的基础上融入了鲤鱼的造型。远远望过去,就仿佛是一条充满了生命力的鲤鱼在壶盖上打挺,充满了生命的活力。作品《跃壶》在设计上能充分体现出整体感,笔者在每个结构部分的转折都十分注重线条的流畅感。作品省略了壶颈的结构,因此更显扁平,从壶肩到壶腹的过渡就显得十分自然,丝毫没有生硬的痕迹,如同行云流水一般。
从总体上来看,作品《跃壶》的造型设计虽然简约,但是也不失韵味,细细品味,就能发现壶中蕴含的无数细节。在紫砂艺术的创作中,有着壶扁一分,则难一分的说法。作品《跃壶》虽然看起来十分小巧扁平,但是在工艺制作上也是有着丰富的难度的,因此其工艺价值也值得人们去细细探索。
鱼跃龙门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一个具有吉祥含义以及祝福寓意的故事,“鱼”和“水”本来就象征着繁荣和收获。鱼跃龙门,不仅仅是一个美好的传说,更是人们对于美好的一种期盼。人们借鱼跃龙门来表达对事业成功的追求和对梦想实现的追求。笔者以这样的美好寓意作为作品的主题,也是想要通过紫砂壶作品来传递对人们的祝福。首先笔者希望通过紫砂壶这样的民间艺术来表达丰富的民俗文化,同时也是想借这样的吉祥寓意给人们表达真挚的祝福。
结语:紫砂艺术一直是一门充满着包容的艺术,它融合了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在人文内涵方面也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在笔者的创作理念中,紫砂壶创作不仅存在着形美,更充满了意美。以作品《跃壶》为例,其不仅仅展现了紫砂壶造型的绝美设计,更以丰富的人文内涵给人们以美好的祝福。
作者:王新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