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出版是对其最好的保护、传承和发扬。近年来非遗主题图书不断涌现,受众群体不断扩大,带来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正在成为图书出版的新趋势。本文以《美在人间永不朽》非遗文化丛书出版为调研对象,总结分析广陵书社依托地区优势,丰富非遗主题图书出版,探究非遗主题图书策略的优化与创新,具有一定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关键词:非遗文化;广陵书社;书籍设计;品牌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出版是对其最好的保护、传承和发扬。在全媒体时代背景下,发挥科技优势,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专题开发,通过数字融合出版和互联网的介入,既保护了优秀的传统文化,又弘扬了优秀的传统文化;关键带到了出版业的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学、艺术、科学价值,是植根于祖国大地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心底的乡愁,是育人的甘露。出版与非遗本是同根生,非遗一直为出版提供源源不断的选题。为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和繁荣,更利于出版业的发展和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
一、非遗文化丛书,为出版提供选题资源的路径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全国各族人民在生产生活中发挥聪明才智,创造了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对中华民族的文化建设、民族共同体意识以及优秀传统文化和技艺的传承具有重要作用。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多缺乏系统、科学的文字整理,对于当前的非遗保护工作来说,进行整理和出版是最好地传承和传播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途径。对于出版人来说,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给出版带来源源不断的素材和选题方向。利用好非遗资源,不仅可以提高出版质量,也可以为传承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作出贡献。这就是出版人的使命和职责。广陵书社以出版扬州雕版线装书为特色,已经建设成为了具有社会责任、人文情怀、学术品位、文化积累的品牌地方城市出版社。
二、非遗文化丛书,出版案例分析
广陵书社一向重视与扬州市工美集团的合作,共同开发高质量的出版选题,进一步实现对扬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抢救、传承,推进对扬州非遗的传播、创新工作。双方基于各自优势力量及战略发展的需求,发挥各自特长,共同致力于扬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融合发展,积极向社会、公众宣传推介扬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努力实现“扬州非遗”品牌化。《美在人间永不朽》非遗文化丛书出版面世,标志着双方共同打造具有重大影响力和扬州辨识度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标志性成果。
1、“美在人间永不朽”成为扬州非遗文化丛书的“IP”
《美在人间永不朽:扬州剪纸》出版面世时间追溯至二〇一三年九月,继续出版了《扬州刺绣》《扬州毛笔》《扬州园林》《广陵古琴》等。其实选题并没有做完一直在找寻新的选题和筹备出版资金。“美在人间永不朽”无形中已经成为扬州非遗文化的品牌。
“美在人间永不朽”出自郭沫若先生之口。郭沫若先生所言“美在民间永不朽”概括了民间美术的价值。民间美术反映劳动人民的精神世界,世间万物生生不息的中华民族的本源文化基因。为此“美在人间永不朽”被扬州非遗文化丛书用作书名,更容易深入人心成为扬州非遗文化的“IP”。笔者作为丛书的美术编辑,为丛书名“美在人间永不朽”设计视觉符号,统筹系列丛书设计显得十分重要。综合考虑创意出了把“美在人间永不朽”七字打散,以“美”字为设计主体,其他六个字辅助配合,最终设计成一枚印章,应用于书籍设计中。随着丛书不断出版,分册逐渐增多,最终丛书陈设出来的视觉冲击力与品牌高识度让人震撼,这就是统一打造视觉“IP”的真实意义。
2、解析《美在人间永不朽》非遗文化丛书设计过程
书籍设计是理念先行,书籍构成中的各个环节相互配合最终呈现的“整体感”。从构思、开本、设计到工艺都体现出书的整体感,从而达到书的形式和书的内容统一、创意设计和书的内涵统一、审美价值和使用价值统一。然而系列丛书的设计更要遵循整体的原则,同时也会彰显每一册书的气质。
《美在人间永不朽:扬州剪纸》的书籍设计特色鲜明,观其书籍的外观设计,就能够感受“剪味纸感”。扬州剪纸以其“秀丽、灵动、柔美、典雅的艺术风格而成为南方剪纸的杰出代表。它线条清秀流畅、构图精巧雅致、形象夸张简洁技法求新求变,“圆如秋月、线如胡须、尖如麦芒、缺如锯齿、方如青砖”,各种技法的巧妙被笔者运用到书籍设计中,通过印刷工艺与平面构成技法综合再现了扬州剪纸特有的“剪味纸感”。
《美在人间永不朽:扬州刺绣》的书籍设计唯美诗意,“不是绘画,胜似绘画”扬州刺绣巧夺天工的技艺展示一览无余。扬州刺绣以水墨写意绣最为擅长,绣师们多采用名家字画为底本,将画理与绣理融为一体,灵活运用各种针法技巧,着力表现出俊逸的笔墨神韵,“绣画难分”。扬州刺绣以其写意绣的独特风格,成为苏绣乃至中国刺绣的重要流派之一。
《美在人间永不朽:扬州毛笔》的书籍设计标新立异,将一支毛笔直接嵌入封面之上。中国的毛笔制作技艺分布全国,流派众多,其中以安徽宣笔、湖州湖笔、扬州水笔和北京李福寿毛笔最为著名。扬州水笔因其特征鲜明,质量上乘,品位高雅,技艺独具而备受消费者和业内专家的普遍好评。传承保护扬州毛笔制作技艺,既是保存了不可磨灭的历史文化记忆,也是对传统文化精粹的承续和弘扬。
《美在人间永不朽:扬州园林》的书籍设计就是扬州园林营造技艺写照,阅读此书仿佛沉浸于扬州园林美景之中。扬州营造的传统园林,不仅在外形上,而且在结构上细作上均显现出独特的美。它融汇南北,自成一格,雄伟中寓明秀,得雅健之致,而堂庑廊亭的高敞挺拔,假山的沉厚苍古,花墙的玲珑透漏,更是别处所不及。其诗画品格和精致做派,彰显出独特的风格与成就。“扬州以名园胜,名园以垒石胜。”“造屋之工,当以扬州为第一。”研究扬州传统园林营造技艺,不仅对我们建设具有文化特色、城市个性与现代风貌的名城大有裨益,而且对构建以现代元素为主要表现手法的当代园林亦极具启发性。
《美在人间永不朽:广陵古琴》的书籍设计再现斫琴中的“一琴一品”艺术创作规律。古琴艺术贻范古今,九大流派各领风骚。流布于江苏常熟、扬州、南京、南通、镇江等地的虞山琴派、广陵琴派、金陵琴派、梅庵琴派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无论是琴谱的撰修、琴学理论的阐发,还是琴家的数量与名望,自明清以至今天,都有非常突出的成果积累和广泛的社会影响,是江苏最为精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广陵琴派的演奏以“轻松脆滑、高洁清虚、出奇古淡、中和疾徐”为美学标准,在崇尚“清微淡远”的同时,追求“洒脱”“畅扬”的情趣,“音随意走,意与妙和”,最终趋向于“跌宕多姿、刚柔相济”的总体艺术风格。
3、《美在人间永不朽》非遗文化丛书后续选题再造
“美在人间永不朽”的选题并没有做完,还将出版雕版印刷、扬州玉雕、扬州漆艺、扬派盆景、扬州香粉等丛书中的各项专著。“美在人间永不朽”丛书的出版发行,既提升了扬州“非遗”保护工作的整体水平,也定将为扬州文化史添上浓墨重彩的篇章。
三、搭建平台,展示非遗艺术魅力
扬州剪纸、雕版印刷、广陵古琴的现场展演等纷纷亮相文旅文化发展大会,每年在苏州举办的江苏书展非遗类的表演大放异彩。丰富多彩的非遗主题文化活动,是近年来江苏省高度重视非遗的活态传承、传播及产业化发展的成果体现。非遗这张文化名片正在不断释放其文化魅力和经济动能,也让书香江苏这一大型书展从静态的书籍展示迈向动态的文化活动,其边界不断拓展,衍生出更为丰富的文化内涵。
四、小结
在文化强国的建设中,通过出版优秀的非遗书籍犹如保留一个“活化石”的“图书馆”。出版与非遗本是同根生,非遗一直为出版提供选题,非遗资源更是出版业可以发掘的源源不断优质内容源泉。
参考文献
[1]陈新刚,全媒体时代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图书出版探索[J].新西部:2022(z1):128-130.
[2]刘怀玉,运河滋养的地域特色[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08-11:008.
[3]俞江,织品类材料在书籍装帧中的应用[J].中国印刷,2017(07):70-74.
[4]董路霞,我国非遗主题图书出版的现状及优化路径研究[D].郑州;河南大学,2020.
[5]王安霞;陈夏贤,扬州剪纸艺术特征解析[J].现代装饰(理论),2015(02):185-186.
[6]陈夏贤,扬州剪纸的视觉元素解析与文创设计定位[J].怀化学院学报,2019(04):104-107.
作者简介:
葛玉峰,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共党员,江苏广陵书社有限公司美术编辑。扬州市文化创意产业首席设计师,第七届扬州市工艺美术大师。主攻方向:现代艺术设计(书籍设计、标志设计、字体设计、包装设计、海报设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