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紫砂壶;敦煌系列;美学特色
紫砂壶是当代陶瓷艺术中最具活力的艺术形式之一,始终受到人们的关注与认可,这既与中国人喜爱饮茶的习惯有关;也依托于紫砂壶自身精美、多样的艺术表现与气韵的表达。进入当代以来,创新成为紫砂壶创作关注的重要方面。虽然在紫砂壶艺术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体现出鲜明的创新性,但当代工艺发展更快,审美更新的速度也极快,因此紫砂壶的创新特征也就更为突出。此件“无相”为一件结合了敦煌之美的紫砂壶作品,其在工艺及艺术表现方面有较大突破,展现了紫砂壶的创新价值。
敦煌系列之“无相”作为紫砂壶艺术中的重要作品,其创作背景融合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元素,可以通过具体的历史文化例证来拓展叙述,增加论述的深度和丰富度。首先,可以引入敦煌文化的背景和特点,如敦煌莫高窟的壁画艺术。敦煌莫高窟是中国古代艺术宝库之一,其壁画以宏伟的规模、精美的绘画技巧和丰富的题材闻名于世。壁画中的人物形象、神话传说、宗教题材等元素都可以成为“无相”紫砂壶创作的灵感来源。其次,可以结合敦煌文化中的具体艺术表现形式,如“敦煌风”、“敦煌色”等概念,说明在紫砂壶创作中如何体现这些特征。比如,通过壶身的图案、色彩搭配等方式,展现敦煌风格的神秘、艺术与历史感。另外,这个系列的作品还借鉴参考了敦煌文化中的故事传说或文学作品等等的文化想象,如《敦煌志怪录》、《敦煌诗选》等,来加深对“无相”紫砂壶背后文化内涵的理解和感悟。这些文学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和文化精髓,可以为紫砂壶作品赋予更加深刻的内涵和意义。通过以上历史文化例证的引入,可以使论文更加具体生动,展现出“无相”紫砂壶作品在传承敦煌文化的同时,又具有创新性和艺术性的特点,为紫砂壶艺术的发展与传承做出重要贡献。
一、“无相”的创作理念
“无相”一词出自佛教,指的是摆脱世俗之有相以认识所得之真,这是一种极高的境界。敦煌壁画、雕像中大多是佛教人物,因此“无相”实际上也代表了敦煌艺术的一种风格特点。此件“无相”将视角放置于敦煌文化之中,用紫砂壶特有的工艺形态予以表现,一方面展现出紫砂壶制作工艺的特点以此件作品的工艺创新特点;另一方面展现了作品基于敦煌文化所形成的内涵及文化价值。“无相”一词源自佛教,意指超越世俗之有相以认识所得之真理,代表了一种高度的境界。敦煌壁画和雕像中大多描绘了佛教人物,因此“无相”也体现了敦煌艺术的风格特点之一。这件名为“无相”的紫砂壶作品将视角聚焦于敦煌文化,运用紫砂壶独特的工艺形态表现出来。通过对紫砂壶制作工艺的特点、艺术创新的内涵以及基于敦煌文化所形成的文化价值的解读,我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无相”作品所蕴含的文化要素。近些年来,随着对敦煌文化研究的不断深入,世人得以更为全面地欣赏敦煌之美,这也为紫砂创作的融入创造了条件,这一独特的文化艺术形式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创造精神与艺术智慧,对于各类传统艺术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在解读“无相”紫砂壶作品时,可以进一步应用更多的文化要素,如敦煌壁画中的图案元素、雕刻艺术中的造型特点、佛教哲学中的思想内涵等,结合紫砂壶制作工艺的独特性,重新解读作品的艺术意义和文化内涵。这样的解读不仅可以丰富作品的理解,也可以深化人们对敦煌文化及其影响下艺术品的认识和体验。
二、“无相”的美学特色
此件“无相”在造型方面体现了紫砂壶的结构特征。壶体小巧精致,颇有灵气。壶身造型有方圆统一的特点,整体上看,壶身有着四方的轮廓,各面之间的连接、转折相当顺畅,宽阔、平整的底面使作品具有稳重、踏实之感。壶身的结构变化明显,顶窄而底部,顶圆而底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显示出方圆统一的设计思路。壶底部四角的线条得到了强化,在视觉效果上更有稳重之感。壶身的造型设计将圆器与方器的特征表现地十分清晰,具有和谐之美。圆器与方器是紫砂壶创作中的两大结构,在实际创作中,这两种结构多有融合,源于中国古代“天圆地方”及和谐的审美观念。作品所要表达的敦煌文化与佛教文化息息相关,佛教文化中亦包含着对于和谐的认知,因此采用方圆结合的造型与作品的主题极为契合。

此壶中最为精彩和独特的便是壶体表面那精美的图案设计。作品首先一改过去均匀、光滑的泥料效果,转而呈现出一种粗粝的、充满纹路的艺术效果,这正与莫高窟的特色一致。在泥料色彩上,作品中也是充满了变化。有浅黄的部分,也有红色的、深棕色的、青色的部分,这种独特的泥料色彩一方面源于创作者对于多种泥料的组合,另一方面也得益于独特的烧制工艺,呈现出渐变的色彩效果,正与莫高窟的绚丽色彩一致。
壶身上呈现的是姿态各异的佛教人物图案,这些人物形象有着具体的形体,姿态各不相同,身着各色衣物,色彩分明,比较独特的是这些人们的面部是空白的,正对应了“无相”的主题。人物的“相”正在人们心中,让人们能够感受到敦煌艺术的魅力,也设置了一些“悬念”,引导人们去思考“无相”的真正内涵,这也是作品的文化价值之所在。
三、“无相”的创作感悟
此件“无相”的创作具有极高的工艺难度与艺术水准,并展现了当代紫砂壶创作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与艺术形式的基础上所实现的创新发展。从造型上看,作品方圆统一的造型调整起来具有难度,需要把握好圆器与方器的特点,并使之恰当的融合,才能达到浑然天成的效果。从泥料上看,作品主要呈现的就是石窟的效果,注重石头纹理效果的表现,在制作时稍不留意便会显得粗糙,这种介于“精”与“粗”之间的艺术效果才是紫砂壶创作的最高水准。从人物形象的设计上看,虽然人物的面部是空白的,但依然能通过人物的服饰、姿态彰显出不同人物形象的性格与神韵。不得不说,此件作品的设计思路是十分大胆的,在达到创新目的的同时促进了优秀的敦煌文化的传播。作为敦煌系列中的一件佳作,此壶展现了敦煌之美,也包含着深厚的文化意蕴。
在当下的紫砂艺术创作中,为了跳脱出传统的设计思维模式,一些新的文化元素整在被融入紫砂壶的造型、装饰以及整体印象之中,这种融入必然会带来各种各样的变化,很多甚至会颠覆传统的设计创作理念,然而紫砂文化的历史趋势便是如此,不断有新的元素加入,不断扩充原本的艺术版图,这是紫砂自我提升的必由之路,也是创作者不断提升自我的必经之路。
结语:本文对此件“无相”进行了分析,首先指出敦煌系列作品对于敦煌文化的关注,指出了这一系列作品在传统艺术与文化表现、发展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通过对此件作品的分析,探讨了其美学特色,指出了作品的工艺价值与创新价值。敦煌系列无论是从工艺还是文化层面上看都是优秀的作品,其工艺的运用与文化的表达指的当代紫砂壶创作思考与借鉴。借助敦煌文化的外衣,为紫砂增添神秘而美丽的新面貌。
作者:何卫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