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核雕,创作感想,艺术特点,创作背景,创作理念
1949年4月27日,是永远载入苏州史册的一天。这一天,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枫桥铁铃关取得解放苏州古城的首战胜利;这一天,苏州人民迎来光明;这一天,千年古城苏州获得新生。抚今追昔,峥嵘岁月不能忘也不敢忘,正是无数先辈前赴后继舍生忘死,才有了苏州今日的繁华富强,正是一代代苏州人,抢抓机遇敢为人先接续奋斗,才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发展的奇迹。
为此我以此题材构思创作了核雕作品《忆往昔·不忘初心》,整套核雕作品有七颗橄榄核精心雕琢而成,充分展示出苏州解放历史进程中,人民解放军浴血奋战、硝烟弥漫的战争场面,缅怀为苏州人民解放事业英勇献身的革命烈士,激励人们继承和发扬革命精神,谱写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苏州篇章。整套核雕作品由7颗橄榄核组成,融通贯之、一气呵成,分别以浮雕技法雕刻人民解放军进入巷战,攻克铁铃关解放苏州城和现在人们在大运河十景之一的枫桥夜泊景区内的铁铃关门前旅游的景象,高速发展的新苏州工业园区。整套作品的内容在时间上跨越了整整七十多年的漫长岁月。
第一颗橄榄核上雕刻了一本打开的书本,凸出在横置的橄榄核上,分成左右两页对称结构、气势磅礴,左页上用阴刻的线条刻有1949、四月小、星期三、27、农历己丑年和三月三十。右页阴刻本文开首1949年4月27日,……千年古城获得新生。设计以简洁明了,直奔主题而更突出主题,浮雕凸起的书本也是立体饱满。4月26日零时,第二十九军沿沪宁铁路,从无锡向苏州进发。下午2时许,部队到达浒墅关。下午6时,254团1营3连在吴思巷与敌警戒部队接火,敌逃窜。随后,第85师全部抵达运河西岸,并作攻击准备。4月27日凌晨4点,铁铃关战斗打响,254团3营占领铁铃关。凌晨6点40分,人民解放军分别从平门、阊门、金门和娄门入城,汇合于观前街,苏州宣告解放。
第二颗取材吴思巷遇敌、轻取守敌。画面中心是两名英雄的解放军战士,冲进吴思巷的背影,小巷两边是民居建筑,大门窗户紧闭,墙面斑驳,战争的紧张气氛跃然纸上,采取以小见大的方式来突出解放军的英勇善战,也是革命能胜利的根本保证。
第三颗解放军设浮桥向枫桥、铁铃关发起攻击。画图是浮桥铺设到河对面驳岸,解放军战士通过浮桥前进,铁铃关守敌毫无察觉。构图上采用广角视觉、象电影宽银幕一样的场景设置,这样的艺术处理方式增加了战争宽大的战争场面也更能体现战争之紧张氛围。
第四颗体现的是解放军战士架云梯攻上铁铃关掌握战争主动权的场面的战争场面,采取的艺术手段是繁而不杂,平铺直叙,较好地体现出解放军在攻城中的战争场面,城墙上弹孔、树木烧焦、硝烟弥漫,在作品上都得到充分表达,。
第五颗是解放军战士站在铁铃关上庆祝胜利的场面,五星红旗插在铁铃关上迎风飘扬,取得解放苏州古城的首战胜利,采取写实、记实的艺术手法,把取得的胜利的喜悦心情完美的展示在作品上。
第六颗是纪录人们在大运河十景之一的枫桥夜泊景区内的铁铃关门前旅游的景象。有的拿着手机自拍杆自拍、有的同伴互相拍照、还有的同伴一起相伴合影、一幅天空晴朗、人间祥合、幸福生活的生动反映画面被定格在作品上。然而在历史上,明朝嘉靖年间,倭寇入侵苏州这鱼米之乡后,看到了苏州城的繁华。于是他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残害百姓丧尽天良的事儿。自公元1554年起,倭寇烧结阊门枫桥一带,1555年后又从浒墅关窜犯枫桥,被倭寇恶行激起爱国之心的居民奋勇反抗,终于全歼倭贼,同时,为了保卫苏州城,加强枫桥至阊门一带的防卫,当地官员率领百姓建起了枫桥敌楼【铁岭关】,时至今日,铁岭关成为苏州唯一保存较为完好的抗倭关楼遗迹。同时是苏州人民英勇抗战的历史见证。此件作品的含义是铁铃关在苏州是家喻户晓的打响解放苏城的第一枪之地,有其特殊的含义,而作品体现出当今社会国泰民安,人民群众快乐祥和的生活场景,充分体现了革命烈士的英勇奋斗,才给新中国带来勃勃生机,当今实现中国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苏州篇章。两者相辅相成,让我们深深体会作品《忆往昔.不忘初心》之题。
七十多年来,苏州发展日新月异,经济发展突飞猛进,沿大运河风光带的建设,给人们带来了优美的旅游环境。游客穿着时尚,享受着美好时光。与新加坡共建苏州工业园区,曾经的阡陌纵横,现已是高楼耸立,东门之门和苏州中心的建成,标志苏州经济开放的成功。所以第七颗是以东方之门和苏州中心为主体,前景是苏州中心,背景是高耸入云的东方之门,两相结合是为苏州欣欣向荣之势。作品设计是游客双手用电子设备ipad拍摄,图景是ipad所拍摄的画面来表现,这样是以一个动态形式来表达苏州工业园区高速发展。
作品采用特大核,进行横置摆件展示方式,浮雕技法适合场景式构图,通过布局设计更好的突出主人公。采用阴刻线条染战争纷围,观者深受感染。作品细腻刻划了75年前拂晓枪声开新天“解放苏州”到现代人们生活的幸福之情,通过作品来反映“苏州解放”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在传统核雕作品中很少有的现实生活场景和时代人文精神的创作的重大历史事件作品。作品以现代广角镜头的视野来构图,更突出人物特点和精神风貌,充分体现核雕以小见大的特点。艺术当随时代,运用优秀的传统技艺来创作富有时代特色的作品,也是今后的一个创作方向。在这意义不凡的一天,我们更要铭记烈士们的遗愿,永志不忘他们为之流血牺牲的伟大理想向所有为探索救国救民道路,抵御侵略而牺牲的英烈致敬。
作者:殷毅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