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均陶;祥鹤献瑞;工艺;吉祥文化
1.《祥鹤献瑞》的创作理念
均陶以绚丽多彩的釉色著称于世界,有蓝均、红均、铜均等数十种,丰富的釉色可以形象、生动地表现各种事物的姿态,也赋予了表现对象以更加丰富的内涵,本是人们熟悉的各种事物,一经均陶创造性的艺术表现便能带给人们极为深刻的审美体验,可以说均陶在完成自身艺术表现的同时也赋予了其表现对象以艺术生命。
均陶的创作深植于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于艺术土壤之上,如果仅仅是为了追求华丽、出奇、夺人眼球,那么均陶充其量只是哗众取宠,而难以经受时代审美眼光的检验。虽然独特的材质与极为复杂的工艺技法是均陶的生命之本,但只有在中华民族独特文化资源的融入下,均陶才能真正实现其价值。
《祥鹤献瑞》这件均陶作品,散发着浓厚的吉祥氛围。这件作品以“祥鹤”为主题,展现了鲜明的中华民族风采,突显了中国人民对吉祥美好的追求。吉祥的形象继承自古老的美术形象并用均陶的技艺塑造出来,从均陶的特性来看,其丰富的色彩与细腻的质感,恰如其分地诠释了祥鹤图案的华丽与恢宏,使得吉祥的主题更加生动鲜明。这一作品充分展示了均陶与中国吉祥文化的紧密联系,不仅赋予了吉祥文化更加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也彰显了均陶工艺的独特魅力与艺术表现力。在《祥鹤献瑞》中,鹤的形象栩栩如生,仿佛展翅飞翔。艺术家巧妙地运用均陶的工艺,将鹤的灵动之态表现得淋漓尽致,不再是简单的平面图案,而是充满生命力的立体形态,其中包含了对翅膀,对展翅高飞的想象,这种想象与人的思想一通跃跃欲试。这种生动的形象不仅赋予了作品更多的情感和内涵,也使得“献瑞”之意更加生动形象化。

对于均陶来说,堆塑是一大特点,甚至有人称堆塑是均陶的生命力之所在。均陶的堆塑可以称之为大拇指上的艺术,那些精美的图案均是由创作者运用大拇指捏塑而成,技法之多令人惊叹。此件作品中的主要图案为祥鹤,创作者既表现出祥鹤作为动物的生命特性,也表现出祥鹤的“仙气”。在布局的安排上,创作者讲究工整、对称,两只祥鹤头颈部分相对,羽翼展开几乎布满整个瓶身,显示出祥鹤的健壮与活力。其中一只祥鹤衔一松树,松树与祥鹤一样,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均象征长寿、吉祥之意,“衔树”这一动作也能很好地衬托出祥鹤的生命力。在祥鹤下方,有一轮红日,红日周围漂浮着云丝,这一设计表现出祥鹤所处的环境是高空,红日同样也是祥瑞之兆。创作者充分利用各种与吉祥文化相关的艺术元素来与祥鹤图案配合,一方面能够很好地衬托出祥鹤的动感效果;另一方面也能将“献瑞”这一主题表达地更加形象和具体。
在均陶创作中,细节的处理确实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直接关系到作品的整体效果和观赏价值。创作者需要借助精湛的技艺和丰富的经验,才能将图案和细节塑造得栩栩如生,让作品充满生命力和艺术魅力。在《祥鹤献瑞》这件作品中,鸟的羽翼展现出了轻盈、蓬松之感,这不仅需要创作者精细的手法,还需要对鸟类解剖结构和羽毛纹理的深刻理解。祥鹤的头部设计了一抹耀眼的红色,不仅突显了祥鹤的特点,也赋予了作品更加艺术性的美感。鹤眼炯炯有神,是整个作品灵气的重要表现,创作者通过巧妙的造型和细节处理,使得祥鹤栩栩如生,仿佛随时都要展翅高飞。祥鹤口中衔着的松树也是细节之一,每一根松针的塑造都需要精准的手法和耐心的雕琢,让观者感受到不老松的沧桑和威严。
除了形态的塑造,色彩的运用也是均陶作品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在上釉的过程中,创作者需要精心选择和搭配各种颜色,使得作品呈现出高贵、华美的视觉效果。铜红的底色、金色的祥鹤、红润的太阳与鹤的头羽,每一部分的色彩都相互辉映,相得益彰,为作品增添了独特的东方美学气息。明暗色调的对比巧妙地避免了俗气,使得作品更加典雅和具有艺术感。细致的颜色处理不仅提升了作品的视觉效果,也彰显了均陶的釉色之美,让作品散发出迷人的光芒,令人心驰神往。通过对细节和色彩的精心雕琢,创作者成功地打造出了一件富有魅力和吉祥祝福的均陶杰作,《祥鹤献瑞》成为了观者心中的艺术佳品,传承着中华民族的美好愿景和文化精髓。《祥鹤献瑞》的文化价值
期待吉祥是中国的文化传统,中国人普遍喜爱将吉祥元素融入到生活当中,融入到各种器物当中,这就诞生了一种普遍的审美期待,在《祥鹤献瑞》的创作中,吉祥本身即是主题也是内容,更是形态,它在工艺上展现了均陶自身的价值,在视觉上满足了审美的需求,这样的作品同时还经得起细细品味,能够供人反复观赏,这样的作品自然的孕育出文化价值。从《祥鹤献瑞》的创作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华民族内蕴的创造力,以及对艺术审美的需求,恢宏美好的想象在均陶塑造中诞生出美丽的具象,它的美不是空泛的,它的每一处细节都经得起仔细观赏,在工艺之美背后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价值。从古到今的艺术视角中,关于吉祥的妙变都是趋向于更精致,更美观,更美好方向转变,《祥鹤献瑞》就是从这种朴素的视角出发,让普通人与这种艺术表现形成共鸣。
结语:此件《祥鹤献瑞》完美展现了均陶细腻、灵动、绚丽的艺术特点,也完成了对于吉祥文化的传承。在此件作品中,从布局的安排、祥鹤身形的打造再到细节的巧妙贴塑,均能够感受到均陶制作工艺的多样性与复杂性。作为宜兴“五朵金花”之一的均陶具有重要的价值,随着工艺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于传统手工艺价值认识的不断提高,均陶艺术拥有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将能实现艺术创作的全新突破。
参考文献:
[1]朱书华,程燕,刘俊.宜兴均陶技艺的传承和创新[J].凯里学院学报,2017,35(02):124-127.
[2]朱书华,勇晨怡.非遗视角下的宜兴均陶价值[J].江苏陶瓷,2017,50(02):9-11+13.
[3]张建琴.浅谈均陶堆花的历史及魅力[J].佛山陶瓷,2015,25(12):72.
作者:刘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