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紫砂;龙;提梁;中和之美
前言送走了兔年,我们迎来了甲辰龙年。同是十二生肖之一,龙年对我们中国人来说却有着更为深厚的意义。从人首龙身形象的伏羲女娲开始,我们便是龙的传人。也是从那时开始,中华民族有了文明。能施云布雨、逢凶化吉的龙,是中国人的神,也是中国人的信仰,它庇佑着我们,守护着我们,也引领着我们,激励着我们。时隔十二年,我们再次迎来了龙年,而甲辰龙年更是时隔了六十年,前一个甲子年是1964年的龙年,六十年的龙年是一个多么难得的循环。人们以各种方式欢庆这个龙年的到来,也由此特作“神龙提梁”,普天同庆。
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龙不仅出现在我们的民风民俗中,也影响着中国艺术的创作思维与审美倾向。在紫砂壶艺作品中,龙是非常常见的灵感与元素,以龙元素为主题的壶作,有着美好的寓意与民族象征性,彰显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龙文化精神与祥瑞、尊贵的文化底色。紫砂壶艺一路走来,历代都有以龙为元素的紫砂壶艺作品,其中较著名的有龙头八卦一捆竹、龙盘虎踞等,造型百态,各有千秋,它们以紫砂艺术的形式再现了龙的形态,承载了龙的文化意义,传递着美好的祝福与期盼。在这种文化背景下,紫砂茶具“神龙提梁”(图1)延续着龙的文化意义与血脉精神,却着重于通过别致的造型设计与纷呈的壶体装饰,力求以全新的造型给人以不同的视觉体验,更旨在以中国文明起源之命脉呈现真正的中国艺术之美学风尚。

图1神龙提梁
顾景舟大师说,一把好壶首先是从泥开始的,解析这组作品的创作,我们也从泥料开始讲起。紫砂泥种类丰富,不同的泥有不同的质感与色泽,对作品的情感也有一定的表达作用。“神龙提梁”选用的是黄龙山原矿清水泥制成,这款泥料是紫泥大类的其中一个小类,有着紫砂温润细腻、触感极佳;日久用之,越发油润有光泽的共性,还有着自己“烧成后呈红色,且用之愈发红润”的特性。这组作品选用这款泥料主要原因也是在于烧成后呈红色,红是非常显著的中国风元素,与其说它是一种热烈、吉庆的颜色,不如说它是中国人骨血里的情感表达。清水泥的采用为作品奠定了红色的情感基调,特别是壶及杯子上均有一圈红色的装饰,互为呼应,鲜明而醒目,现代设计领域常常以中国红或东方红来称呼这种颜色,足可见,红色在中国的意义及象征。造型设计包括形色两部分,如果说颜色上以中国红为基色,那么形体上则选择了中国圆。在美学角度来说,圆是基础的几何形体,而对于中国文化来说,圆不仅是具有美学视效的形体,更是具有丰厚的民族意义的文化符号。从古时的天圆地方之说开始,中国人对圆就有着特别的情怀,我们认为圆象征着圆满、团圆,是美好的瑞兆,所以我们对圆有着天然的喜爱,自然对圆的物象有着审美的倾向。这组作品中,无路是壶、杯子还是杯托,都呈现一种圆润饱满的形态,让人顿生天然的欢喜心。作为点睛之笔的壶钮,这件作品一改常见的一粒珠等钮式,而是采用了雕塑的技法以龙为形制,此龙为一盘旋卧龙,看似寥寥几笔却生动形象,简单明了直呼主题,是为“神龙”。
提梁是这件作品一个鲜明的造型特征,作为紫砂壶式之一,以梁代把这种艺术形式不仅有着不同于把式的工艺特点,更有着别样的视觉美感,特别是这件作品还有着为了壶身的形制特点而特别设计的梁形——上宽下窄且方中藏圆。相较于把式,提梁有着空间感与立体感的视觉优势,特别是对于敦厚硕大的壶身来说,提梁优化了壶身比例,让这组作品的整体造型更加有设计感、灵动感。而上宽下窄的设计是为了契合壶身较为硕大的体积,这样提梁与壶身的衔接处就有了“腰身”的视觉效果,中和了壶身的敦厚,有了婀娜与韵致。方中藏圆的设计是深思熟虑的推敲,作为一组典型的圆器作品,本应也是圆孤形制的提梁却以方示人,这种打破固有思维与常规的设计不仅成就了造型上的独特美感,同时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对于有着悠久的方文化、圆文化的中国来说,方圆相济的文化才是中华文明的精髓,“以方立世,以圆处世”是我们的先贤留给我们的民族本色与人生智慧,有了我们今天的和谐社会。所以,这里的提梁,不仅是造型的体现,也是文化的彰显,是为“神龙提梁”。

图2镶嵌装饰
壶体与杯子上的装饰艺术是这组作品另一个值得推敲的存在。紫砂壶常常借助各种各样的装饰艺术提升作品的欣赏性,丰富作品的情感表达,常见的有陶刻、泥绘、彩绘、描金等,而这组作品采用了镶嵌(图2)这种比较小众的装饰艺术。镶嵌是一种将珠宝、玉石等镶嵌物在载体烧制之前(湿润生胚)嵌进载体中的艺术形式,历史悠久,早起主要用于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上,清朝的时期由于华贵之风盛行所以被借鉴应用到紫砂壶的装饰中,使得以古拙质朴的紫砂壶也有了华贵之感。后来渐失,近年来随着审美的多元化又重新流行起来。这组作品的镶嵌物是捣碎的玉石,而镶嵌的方式则是一组从回纹衍化而来的吉祥纹饰。玉石是我国极具代表性的文化艺术形态,是天地造物之精华,凝聚着祥瑞之气。回纹,中国传统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最早见于新石器时代的陶罐上,由于这种纹饰一般是回环往复连接在一起的,所以有了“富贵不断头”的说法,象征着福运绵延不绝。在历史的长河中,回纹一直在不断的发展演变,有了各种纹样,但不变的是都遵循了回环往复不断的回纹特征(如图2),所以,无论其中的花案怎么变化,都属于回纹纹饰的一种。“神龙提梁”这组作品遵循了回纹的基本特征,将玉石按照一定的纹路镶嵌进去,不仅延续了玉石与回纹的美好祥瑞之意,提升了作品的欣赏性与工艺性,同时在造型上有熠熠生辉之感,呼应了神龙的尊贵之气。
作为一组茶具来说,“神龙提梁”这组作品不仅在单品上体现了设计感与文化底蕴,它们的组合更是内蕴着中国美学风尚的精髓——“中和之美”,《礼记·中庸》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随着我国艺术领域及美学理论的发展,儒家所倡导的“中和”成为中国美学的最高审美标准,也是中国美学风尚的精髓。“神龙提梁”极为注重中和之美的运用,这一组五件单品无论形色彼此呼应。就色来说,采用了统一的清水泥泥料,保证了底色上的统一,壶和杯子上均有一圈大红色的装饰,且这红色的条纹中又都嵌入了黄色的玉石。就形来说,每个单品均以圆为形制,壶与杯子也都是圆润饱满,保证了基础形制上的统一。另外,红色的条带不仅颜色上一样,纹状也相同,特别是红带上的金石纹路也都是一样的走向。形色上的统一,保证了和谐均衡的视效,是一套完整度很高的茶具组合。而这种和谐均衡之美正是中国美学风尚的精髓之美,即体现了“中和之美”。
总结,“神龙提梁”这组作品整体形制简约大气,体现了现代美学中所推崇的爽利的美感。而简约却不简单,通过一些装饰点缀了细节上的精致,共同构成了这样一组实用性与欣赏性兼具的茶具组合。外观造型之美中,又处处内蕴着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式美学风尚,在极具欣赏性的同时散发着浓郁的文化氛围,值得推敲,让人陶醉。
参考文献:
[1]刘伟.论龙的起源与龙文化内涵.中华民族博览.2018.04
作者:周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