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紫砂艺术;竹石古韵;形态设计;诗意境界
“喜共紫瓯吟且酌,羡君潇洒有余清。”这是北宋大词人欧阳修在描述紫砂时候的欣喜情感,传递出对于友人的一种羡慕之情,可以看到在当时,紫砂雅器已经成为文人雅士生活之中不可或缺的一种陪伴和寄托。紫砂诞生于江南这方山明水秀、人杰地灵的土地,在亿万年的地壳运动之下,紫砂矿料之中含有丰富的石英、云母和铁质等等微量元素,经过紫砂匠人们的妙手天工的抟制以及1180摄氏度的高温烧制以后,形成了独特的双透气孔结构,让我们能够在使用的过程之中感受到冲泡茶叶的无限好处,最大程度的发挥出茶叶的原汁原味。更为难能可贵的是,紫砂通过形态的捏塑和陶刻的装饰等等手法,展示出中国传统文人的艺术审美和情感的寄托,令人更加的爱不释手。
这件紫砂艺术作品《竹石古韵壶》采用了我们非常熟悉的竹子和太湖石为创作元素,经过高温柴烧的效果之后,更好的呈现出自然的色泽和与众不同的文化内涵,特别是这些元素都是江南文化的典型代表,也是我们生活之中经常可以看到的,这样的具体的环境之下抽象剥离概括而成的紫砂作品,有着别样的风情和韵味。此壶壶身修长挺拔,上面的线条经过竹子的纹理修饰之后更加的清晰明了,除了以形态的手法来彰显竹段的清新脱俗之外,更多的还采用了竹叶的陶刻装饰,来表达那种在清风摇曳之中的竹影婆娑之感。壶嘴修长婉约,出水非常的爽利,优雅的弧线很好的诠释了其中的实用功能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壶把的处理也是随性自然,圈卷有度,端握舒适,上面的竹节纹理层次感十足,让我们非常明确的理解到作者蕴藏其中的人文竹韵,以及对于这样一种精神的无限追求和憧憬。壶盖嵌入壶口,严丝合缝,气密性良好。上面的太湖石钮装饰更是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小小的石块在捏塑的过程之中却是煞费苦心,该有的元素一个也没有缺少,把太湖石的那种“瘦、漏、皱、透”的特点和我们普罗大众的艺术审美充分的展示出来,其中还浸淫着人生的态度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在创意设计和抟制这把紫砂壶的时候,我们不断的去追求超脱作品本身的内涵意义,最大程度的体现出对于紫砂艺术的那种敬畏之感。从整体上来看这件紫砂艺术作品《竹石古韵壶》,我们从造型方面来看,能够理解到竹子在中国传统文化之所占有的重要位置,以及在紫砂艺术的发展和演变过程之中,竹器能够带给我们更多的艺术享受。从文化内涵的方面来看,竹子和太湖石作为江南文化的关键元素和江南园林建筑艺术之中必不可少的点缀装饰,体现的不仅仅是主人的审美水准,更是一种江南人们在物质文化生产生活得到了极大满足和丰富的条件之下,向精神层面过渡所作出的一种积极的相应和人生态度。通过这样的作品,恰到好处的诠释了“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哲理,也让我们能够真正的体会到紫砂艺术之中所蕴藏的更多诗情画意和人生境界。

结语:竹石之乐,在于自然风情,更在于人文韵味,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之中非常宝贵独特的部分。因为相较于西方国家的直截了当的来表达内心情感世界,我们国人长期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形成了低调内敛的性格特征,往往在表达自己的情感方面没有直抒胸臆,而是希望能够借助于某种东西来传递。于是,竹子和太湖石等等具有浓郁东方韵味的元素自然而然的走进了文人雅士的视野,通过紫砂这样的一种材质去抟制创意设计,更多的流露出我们那种恬淡自如的艺术审美,以及内心深处那不屈不挠的精神气质。
作者:许卫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