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作品《福源套具》的造型设计与意蕴内涵

[日期:2024-03-31] 来源:本站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本站
       摘要:紫砂艺术是中国陶瓷艺术的一个分支,说到陶瓷艺术,人们都会为其的剔透、优雅而折服。而紫砂艺术展现出来的却是截然不同的特质,紫砂材质质朴内敛,给人以朴素之感,相较陶瓷而言就显得低调许多。然而,紫砂壶的丰富内涵绝对值得人们来进行进一步的探索,其从明清时期开始就与文人结合紧密,自带文化气息,丰富的装饰技巧让紫砂壶的艺术气息更为丰满。作品福源套具是一个套组设计,一个紫砂壶两个紫砂杯的配置可以基本满足人们日常的饮茶需求。此组作品的创作融合了中国源远流长的吉祥文化,笔者以祥云图案作为装饰,用精细的贴、刻的技巧来进行装饰,本文主要从作品的设计入手,展现其创作历程与内涵意蕴。

  关键词:紫砂壶;福源套具;造型设计;内涵意蕴;创新

  一、前言

  紫砂艺术立足于我国发展已久的陶瓷体系,因此在成型的工艺上有着丰富的经验可以借鉴。紫砂艺术有着一段悠久的历史,六百多年的发展使其不管是在内涵意蕴还是造型工艺上都有着丰富的内容可以探寻。紫砂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北宋时期,文学大亨苏东坡先生所创作的东坡提梁壶开辟了紫砂艺术的先河,为紫砂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灵感。最初的紫砂艺术还只是立足于实用主义的思考下,在造型、装饰工艺上还未进行一些探索。但是东坡提梁壶还是为如今的紫砂壶创作体系提供了扎实的研究价值,同时也奠定了如今的提梁壶的设计风格。直到紫砂壶发展至明清时期,一些书画大家也投入到紫砂壶的创作中,他们以陶刻、贴花等丰富的装饰技巧为紫砂壶的内涵意蕴增色少。如今许多的紫砂壶创作都是在文人壶的基础上来进行创作,不断地充实其内涵意蕴,使其成为真正的艺术佳作。

  笔者所创作的《福源套具》也是一件提梁壶的套组,笔者设计了一把提梁壶、两个紫砂杯,使其成为一件套组,得以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饮茶需求。在提梁壶的造型设计上,笔者融合了众大家之长,保留了传统紫砂壶的古典端庄之感,使其在造型上呈现出一种古色古香之感。除此之外,笔者还注重造型的设计,在细节之处充满祥云的小小装饰,使其在内涵意蕴上融入中国源远流长的吉祥文化。细节是紫砂创作中不可忽略的,只有抓住细节,才能展现出一把紫砂壶的神韵,因此在作品《福源套具》的创作中,笔者就是严抓细节,通过传统吉祥纹理的融入,展现其丰富的内涵意蕴。

  二、作品《福源套具》的创作灵感

  吉祥文化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重要的分支,早在原始社会时期,人们就会以特殊的符号图腾来祈求上天的庇护,反映了人们对于中国人民对幸福、安康和吉祥的追求和渴望。除此之外,中国的儒家文化也对吉祥文化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儒家学说讲究的是道德修养、人伦关系以及社会秩序的重要性,在儒家文化的体系之中,吉祥对社会和谐、民族安宁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将吉祥视为一种传统文化,能让人们的道德和品德都有所提升。因此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吉祥文化的传播能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为美好。从紫砂创作者的角度来看,吉祥文化本身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而紫砂壶也是一门传统艺术,这两者的结合,说不定也会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让作品在艺术性和文化性方面都有一个质的飞跃。除此之外,笔者通过紫砂壶造型的创新设计,也为吉祥文化注入了新的内涵和表达方式,希望通过这样的表达,可以通过吉祥文化这一重要的媒介,来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祈求幸福安康,体现中华民族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希望。

  三、作品《福源套具》的艺术创作

  (一)泥料选择

  作品《福源套具》选用的是紫砂泥中十分低调而又彰显质感的一款泥料——底槽清。底槽清属于紫泥中的一种,其色泽较为深沉,总体上呈现深棕色,但是细细观察,又能感受到其中隐隐约约透出来的紫色与红色,是一款在视觉效果和质感上都十分优质的泥料。同时,底槽清泥料也是顾景舟大师最喜欢的一款泥料,他形容底槽清:质清、色沉,内幽。笔者认为这个形容十分贴切。底槽清的杂质感很低,因此给人以纯净之感。而其颜色虽然低调内敛,但是细细观察,也能给人以惊喜,十分耐看。其处于紫砂泥矿的最底层,经历长时间的挤压沉淀,其本身就有着丰富的内在,与作品《福源套具》进行一个奇妙的结合,更是十分贴合。
  (二)造型设计

  作为这件套组的核心,笔者主要来讲述这个提梁壶的造型设计。在设计之前,笔者深入学习了紫砂大家顾景舟大师的许多作品,在造型工艺上都最大程度地参考传统来进行创作。从总体上来看,作品福源壶以方器的壶身作为基础,搭配着略带方圆思想的提梁把手,独特的造型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流露出一种低调优雅端庄的气息。壶身虽然是四方的造型,但是转折过渡却十分自然,每一处都以圆滑的弧度来进行过渡,呈现出一种恰到好处的优雅之感。壶身的体型略高,是一件大容积的壶形设计,因此也能满足多人喝茶的生活场景。壶身较方,块面拼接流畅,呈现出一种方中有圆的方圆思想,将中国人的中庸之道完美地诠释了出来。壶盖采用的也是方盖的设计,与壶体完美相融。在该作品的设计中,笔者格外注重结构层次的设计感,给人以一环扣一环的紧密联系之感。壶盖有一定的厚度,与壶口严丝合缝地贴合,彰显出较好的制作工艺。壶钮也是一个四方造型的设计,其转折之处同样采用圆滑的设计,就仿佛是壶身的一个完美缩影,看起来十分精致和小巧。壶底的设计也十分小巧,加底的设计让作品更为稳固,增添其稳定性,展现了实用性与艺术性并济的创作理念。最为突出的还是提梁的设计,在提梁的线条表现上,笔者也采用了四方的设计,与壶身的视觉效果如出一辙,微微带有曲线,增添了整件作品的一个气势。壶嘴是四方弯流的设计,挺拔而小巧,看起来可爱之中带有几分英气,与作品整体也十分般配。在壶口处,笔者还运用了贴花的技巧,以小小的祥云来进行点缀,更是增添了其艺术性和文化性的特点。

  除了提梁壶之外此套组还配有两个紫砂杯。紫砂杯由一个茶碟和一个杯子组成,紫砂杯也同样是四方的造型,与紫砂壶的造型一致,其采用的是光素的设计,最大程度上体现紫砂泥的良好质感,展现出紫砂材质的坚韧与执着,素雅的设计呈现出详略得当之感,让人们将目光聚焦于紫砂壶的历史与文化内涵。

  四、结语

  紫砂艺术发展至今走过的漫长岁月,为当代的紫砂壶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灵感,作品《福源套具》的创作根植于中国源远流长的福文化,以此为基础的创作让作品蕴含着丰富的内涵意蕴与深厚背景。在此壶的创作中,笔者严抓做作品的工艺,无论是总体造型还是细节装饰都处于紫砂创作的严谨体系之中,因此此壶彰显出来的也是传统紫砂的工艺特点。除此之外,笔者还通过丰富的装饰技巧去凸显吉祥文化的丰富价值,让人们感受紫砂壶中所蕴含着的丰富价值,以此感悟紫砂艺术的可贵性。


  作者:董震红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