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松;紫砂;松柏常青;精神品格;长寿安康
松,常见却独特,特别是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松不仅是值得观赏的植物,更是以其四季常青、不畏严寒、坚毅顽强等自身独特的生态特征和杰出的性格特点成为中国民族风骨的象征,又浓缩了中国人对长寿安康的美好期盼,所以,松带着被人们赋予的丰厚而深刻的意义走进中国的文化中,成为独具一格的中国松文化,也走进了从文化中孕育而生的艺术领域。松,走进中国诗词,是《论语》中:“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是刘桢《赠从弟·其二》中“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是李白《南轩松》中“何当凌云霄,直上数千尺”,是李商隐《题小松》中“桃李盛时虽寂寞,雪霜多后始青葱”······松,走进中国书画,是李成的《寒林平野》,是马远的《岁寒三友》,是倪瓒的《幽涧寒松》,是唐寅的《山路松声》······无论是诗词还是书画,都以其自身的艺术形式演绎了松的自然风貌与坚毅风骨,品之令人心生敬佩,奠定了以松比喻品格气节、以松恭祝长寿安康的艺术创作手法。
作为极具民族与人格象征意义而又祥瑞美好的松,也走进了紫砂壶的创作中。以松为主题的紫砂壶,最早可以追溯到以仿生器扬名的清朝紫砂制壶巨匠陈鸣远的“束柴三友壶”,此壶以松、梅、竹为元素,捆束成型,谓之“束柴三友”。尔后陈鸣远以松独立成壶,创作了以一截松桩做壶身的“松段壶”,此壶树皮斑驳、松枝虬蟠。此后,历代名家大师均有所创作,比如紫砂七老之一裴石民老师的“松段壶”、花器宗师朱可心老师的“松竹梅”、紫砂女杰汪寅仙老师的“黑松”等,这几把松壶,均以松为元素,以松桩为壶身,相似的造型特征中又融入了时代主流的审美倾向与鲜明的创作者个艺术风格,比如,鸣远的“松段壶”,整器以古拙质朴见长,而汪寅仙的松壶更多的是气势上的苍劲挺拔,何道洪的“松段壶”则通过泥色的整合呈现一派鲜活盎然,它们似又不同,各有其长,体现了紫砂壶造型创作的多样性,共同构成了丰富多彩的紫砂松壶系列,使其成为与紫砂竹壶、紫砂梅壶相比肩的壶艺造型类别。[1]
作为同样以松为主题的紫砂壶,“松柏常青”延续了松壶丰厚的文化意义,同时在造型上注入了新鲜的血液,相较于我们常见的以松柏为题材的紫砂壶,比如“束柴三友壶”“松桩壶”,这把“松柏常青”的造型无论是宏观上的形态还是细节上的雕琢应该都是前所未有的,给人耳目一新的视觉体验。宏观形态上来看,壶身沉稳敦厚,壶底的四足扎实有力,壶把自由张扬、壶嘴昂扬向上,此壶壶身周正而稳重、嘴把勃发而有力,整器极具艺术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突出了松柏挺立傲然的姿态美感。松桩壶的美学特征在于它以多种雕塑技法的雕琢来再现松桩老干遒劲的肌理,这点同样体现在“松柏常青”这把壶中。其表面皲裂斑驳,特别是松枝为形制弯曲的壶嘴壶把,把树皮的自然形态刻画得淋漓尽致。而较之以往松桩壶,这把“松柏常青”却没有用任何的松针、松子为饰,笔墨仅仅在树皮表面的处理上,这里运用了以简驭繁的表现手法,再结合壶的整体形态来看,这种大写意的艺术手法着重突出整体形态,演绎了紫砂松壶别样美感的同时,更能突出艺术的张力与渲染力,容易生出艺术的最高境界——意境之美。泥料的选择上也别有深意,相比色泽沉郁的老紫泥,这把“松柏常青”则选用了烧成之后呈现红润之色的清水泥,造型上彰显年轻与活力,寓意上则是中国红的演绎。形色相生的艺术手法,不仅赋予这把壶生动、新颖的造型艺术,也承载着创作者对个人、对紫砂、对国家等多层面的强烈而浓郁的情感表达。

“松柏常青”,既有苍茫斑驳的古拙之气,又有精致典雅之韵,可以说是一件工艺精湛、造型独特的紫砂壶艺作品,极具艺术的美感,契合当代对工艺美术求精求特的审美倾向。在别具匠心的造型盛宴中,自由张扬、昂扬向上是这把“松柏常青”呈现出来的坚定态度,沉稳有力、坚毅不屈是这把壶中凝聚的精神力量。造型上的突破与创新体现了当代紫砂匠人的创作精神与紫砂壶艺的发展之路,以一种全新的造型寄语紫砂壶艺的常见常新常青。造型所演绎的崛起与挺立,则是当代中国力量的姿态,自由向上,是当代中国人的写照,铿锵有力,是当代中国人的态度,以“松柏常青”寓意中国长在长青。作为一把原创的紫砂壶型,这把“松柏常青”不仅融入了创作者个人的思想感情与艺术手法,更加注重时代审美与时代风骨的表达,呈现了极为鲜明的个人艺术风格与时代美学特征。
总结,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作者,由于时代审美主流的更迭、各人审美情趣的不同,以松为主题的紫砂壶中呈现出来的造型、气韵、精神等也迥然,松之形态各异,壶之神韵各色,各有千秋。也正是在这样的传承与创新中,不只是紫砂松壶系列日益丰富,整个紫砂壶艺的造型艺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就是紫砂艺术这门艺术有如“松柏常青”的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钱菊萍.论紫砂壶“苍松翠柏”的造型设计和精神内涵.陶瓷科学与艺术.2020.04
作者简介:羊小琴,高级工艺美术师,1968年生,八十年代参加工作,学习制壶,得到紫砂厂多名大师点拨。所作作品古朴大方,构思新颖,造型丰富,色泽雅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