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紫砂;禹登;文化;概念
当代紫砂壶的创作不仅在形体上追求工艺的精益求精,更是在文化上开创前人所没有的表达,将更多的文化要素融合到紫砂壶之中。紫砂《禹登壶》的创作是根据宋代诗人汪洙的《神童诗》中的“禹门三级浪,平地一声雷”而来,同时这把壶的创作也是从泉公的旧作而衍生出来的,其形制古雅浑然,朱色鲜艳。器物的造型形象生动,仿佛鱼龙奋起,搏击浪涛,展现了禹门的神奇景象。在茶壶的创作中包含了“辰龙守岁”和“潜龙逢运”的意象,暗示了时机的重要性以及事物发展的机遇与转折。用全新的创作理念塑造了一把集吉祥寓意的紫砂壶作品,展现出浓郁而独特的中国文化与紫砂艺术相融合的艺术文化价值。
一、紫砂《禹登壶》的造型设计
这件作品的设计从最初阶段便是从文化的角度来进行考虑,用禹门三级浪的表现来进行外观设计,壶身需要具有流畅的曲线,让人感受到如同海浪一般起伏的波浪形状,体现出禹门三级浪的壮阔气势,这样的表现可以借鉴很多古老造器其对线条纹理的表现。早在先秦时期,中国的古人就善于在青铜器上铸造出各种各样的线条和纹样,这些纹样除了表达对天地的崇拜之外,另一大作用便是反应当时的人对这个是世界的认识,有些线条用来表现天上的云,有些线条则用来表现雷电,还有些线条则会用来表现水,而在中国美术的实际应用中,天空和水面是可以在天边相互融合的,在中国画中经常使用的“留空”技巧就常常用来指代广阔的天空和无垠的水面,所以云纹与水纹在工艺表现逻辑上是相通的,在借鉴古典云纹的表现之后,在作品《禹登壶》身上就设计出了代表水流波浪的独特纹样,这些纹样被集中在壶钮上进行表现,而壶钮作为整件作品最中央的位置,无疑是展现作品主题在最佳部位,所以壶流本身虽然是一弯过桥钮,但在桥身的左右就被刻画下了表现禹门三叠浪的特殊纹理,这种线纹借鉴了古典云纹以及清代如意的表现方法,将两者结合起来,展现出了起伏重叠的线条形状,深刻而抽象的塑造浪花的形态,充满了独特的动感和活力。同时过桥壶钮又形似一扇门,禹门象征着历史悠久和伟大的文明。禹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圣王,他治水有功,被尊为水利的祖师,因此禹门也代表了治水的智慧和力量。这对于承载尊重先贤的中国文化就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同时这样的造型也让人联想到水,水在中国文化中无论古今都有着多重含义的事物,而紫砂壶与茶密切相关,天然的要与水打交道,这就使作品本身的创意与茶壶这一具体事物产生了联系,两者相互交融,紧密结合。

《禹登壶》以汪洙《神童诗》中“禹门三级浪,平地一声雷”的诗句为基础创作,因此蕴含了多重吉祥含义。但这并不意味着茶壶的造型要多么的变化多端,在中国古典文化中,越是复杂的文化内涵往往以非常简单的面貌出现在世人眼前,而正因为简单,所以才能够孕育无穷的可能性。这把壶的造型基本上遵循了传统紫砂壶的制作,壶身光润柔和,线条前后连贯,一弯流非常的干净利落,与壶面无缝衔接,并且壶流的线条通过暗接壶面顺畅的延伸到壶把,壶把上端同样采用暗接法,壶把与壶面紧密融合,经过一个圆圈落于茶壶下端,壶面的线条饱满而圆润,基本做到了传统紫砂壶腹鼓有张力的状态,壶口则制作成大开口,之所以采用这样的壶口主要是为了配合圆形的平压盖,这其中的造型逻辑由壶钮作为发端。由于《禹登壶》的文化主题全部集中在壶钮上进行表现,所以壶钮相较于其它类型的作品就需要制作的更加吸引人,将壶钮的视觉空间增大就是一个很好的办法,但是壶钮变大就会带来一个额外的变化,那就是需要更大的壶盖来进行承载,与是壶盖也必须进一步增大,壶盖的体积适配壶口,如果是紫砂壶常规的开口,那壶身的体积也就要跟着增大,这样一来反过来就不会凸显出壶钮在整体视觉中所占的比例,所以《禹登壶》的造型是在不增加壶身体积的情况增加壶口的开口,使圆平的壶盖有了更大的面积。
当然,单纯的增加壶盖的面积从审美的角度上来看无疑是失败的,所以《禹登壶》就对壶盖本身的造型进行了重新设计,既然壶钮表现的是叠浪与水,那么增大的壶盖是否可以也顺应这种表现呢?答案是肯定,在中国传统美术中留空既能代表天空也能代表水面,那么原本圆瓶的壶盖面也可以视为一片水面,既然壶钮掀起了浪花,那么在水面上就必然会形成涟漪,所以用圈线的方式在壶盖表面进行层次性的叠高就成为了顺势而为的做法,这样的造型既然丰富壶钮与壶盖之间互动搭配,也在文化内涵上进一步呼应了主题,使整体的趣味性更丰富,同样它也遵循了中国美术那种留白的简略,使器形整体的风格不至于产生紊乱。
三、作品《禹登壶》的文化理念
禹门象征着历史悠久和伟大的文明,这把壶从过去的造器出发,获得启发,用带有中国文化特色的智慧进行重新设计,其简略的装饰变化,如同画龙点睛一般,在茶壶整体的形态表现上掀起了生动的波涛,这样的文化表达,代表了中国人克服困难顺应自然的勇气,寓意着战胜挑战和迎接新的可能性。其次从这把壶的色彩表达上,则带有民间普遍认知的兴旺发达的红色,这是具有繁荣昌盛寓意的色彩,能够带来祥瑞和喜庆,结合茶壶整体的意蕴和趣味,给人一种乐观向上的欢乐感和幸福感。
作为一件蕴含了丰富传统文化的当代紫砂壶作品,《禹登壶》的创作理念绝不是将中国文化复杂化,相反,通过其简洁的外形表现,在增加作品本身趣味性的同时,将复杂而丰富的中国文化内容传递出来,将原本高深的文化意念包容在简洁、流畅的外表之下,让更多的人对紫砂文化产生兴趣,进而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兴趣。
结语:总体而言,禹登壶的造型应该以流畅的线条、丰富的色彩、生动的图案和精致的细节为设计特点,体现出如同流水一般的智慧,热情如火一般对繁荣昌盛、富贵吉祥的渴望,展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智慧。
参考文献:
[1] 杨永善.陶瓷造型艺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 游汝杰.中国文化语言学引论[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
作者:杨小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