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紫砂陶器;童趣·茶乐;工艺
紫砂陶器是中国陶瓷艺术中的类型之一,以独特的紫砂泥制作而成,发端于紫砂壶,在此后的发展中衍生出多种形式,将朴素之美与精致之美融为一体,具有全面展现中国陶瓷艺术特点的重要价值。[1]此件《童趣·茶乐》是一件充满了天然、活泼的童真之气的紫砂陶器作品。作为一件托盘,作品首先发挥了关键的实用功能,在艺术表现上,创作力求形神兼备,打造了一个立体化的并富于动感效果的艺术场景,一方面展现出扎实的工艺基本功;另一方面展现出较强的创新能力。本文将通过结构、工艺、审美表现等几个方面对此件作品进行分析,探讨作品童趣之美的构成,以及蕴含于其中的紫砂陶器创作及发展的特点。
一、《童趣·茶乐》的艺术构思
儿童因未经世俗的沾染而显得天真可爱,能够唤起人们心中的柔软与纯真,因此以儿童为主题塑造而成的艺术品往往能够达到一种至真至纯的艺术境界,对于儿童形象的表现则反映了中国艺术创作对于真、善、美的追求[2],此件作品亦具有这样的创作理念。
从功能上看,此件作品为一件茶盘,它的体积并不大,能够很好地衬托出儿童柔软、灵巧的特点。茶盘之上做出了明确的分区,用于置放茶壶的位置作出独特的艺术造型,为的也是满足作品的艺术场景构建,其余部分则十分平整,做工精湛。茶盘表面带有花样精美的漏水孔,对于这些细节部分的处理显示出创作在立足于形象化表现的前提下仍能关注作品的实用价值。

创意的构思有时候就来源于创作者所生活的环境,环境会孕育出相近的文化,而文化则是一切工艺作品意趣的起点。作为一件喝茶用的茶器,紫砂壶本就与人的生活紧密相关,人与茶与器会在生活的过程中彼此互动,人的观感、体感、灵感会深深的映射进器物之中,会自然的追求更好更绝妙的饮茶感受。这种感受通常是不可量化的,无法用准确的数值去计算人的需求,这时候创作者就需要从自身的思维角度跳跃到需求思维的角度来进行思考,如何才能使茶壶的使用体验更好,怎么样的造型才会让人觉得有趣,这便是作品《童趣·茶乐》艺术构思的原点,所以才创造出精神上接近无垢的“童趣”,这是一种所有人都能够共感的趣味,这让器物本身与人的记忆达成了某种重叠,借用这种记忆上的共感来实现作品的艺术性。
单纯的形体塑造可能是乏味无趣的,因为创作者很难知道哪些人会对这样的形体产生反馈,于是一些能够触动所有人心灵的形态便成为一种灵活的做法,这种触动可以是人的孩童时期,也可以是自然中的风光感触,一切普适而自然的事物的东西,只要稍加雕琢,都可以让人共情共感,这种人与人之间的共鸣才是当代紫砂艺术构思的核心。
二、《童趣·茶乐》的工艺特点
此件作品由童子、茶炉以及作为基底的圆形茶盘构成。底部的圆形茶盘形似扇子,恰遇童子握扇吹火的场景相符合。在茶盘一侧的把手部分,可见动物的面目特征,又使茶盘多了几分形象感,在茶盘底部的凸出部分则具有保证茶盘稳定性的重要作用。
作品中的主角便是那可爱的童子了,这也是能够彰显中国紫砂陶刻工艺特点的重要部分。陶刻是紫砂陶器设计中的重要工艺手段,继承了中国传统雕刻技法的精髓,又因紫砂材质极强的可塑性在艺术表现方面具有灵活、形象的特点。对于童子的表现,必须要做到形神兼备,要精准地刻画出童子的神韵,才能体现出整件作品的灵气。[3]从形的方面来看,童子呈俯卧姿态,四肢伏地上,服饰形成的褶皱也十分形象,高耸的臀部圆润,使得童子的身形看上去十分可爱。童子的头部也是圆圆的,大大的耳朵显示出童子的机灵,脸颊部分因为鼓起而涨的圆圆的,五官也因为鼓气用力而聚集在一起,显示出童子此刻的认真与急迫。儿童给人的形象一般都是圆圆的、柔软的,创作便抓住这一特点塑造童子的造型,将一个活泼、可爱的儿童呈现在人们眼前。从神的方面来看,创作将服饰的褶皱、面部表情这些细节的部分处理的极佳,也就能很好地显示出童子的生动感,尤其是童子握扇的那一只手,衣袖边缘飞扬起来,表现出童子正不断地扇动扇子的模样,将整件作品的动感效果又提升了一个层次。在茶盘之上,紧挨着童子的位置便是高高的茶炉,将茶壶托起,童子则在下方奋力地吹着,虽然茶炉无火,但却能引发人们丰富的联想。
此件作品将“童趣”与“茶乐”这两个主题表现的十分生动,生动地展现了孩童的天真与饮茶的乐趣。原本是静态的饮茶活动在此件作品中被呈现的生动活泼有趣,这与人们以往对于饮茶的理解是不同的,但是这也正体现出饮茶的丰富趣味。
三、《童趣·茶乐》的创作感悟
此件《童趣·茶乐》将视角聚焦于童子煮茶这一生活化、生动化的场景之中,通过精妙绝伦的陶刻工艺刻画出童子的天真烂漫与顽皮可爱,让人们看到了茶道活动的另一面。在工艺技法层面,对于童子的表现既栩栩如生,十分形象,反映出创作对于孩童特点的精准把握;另一方面也进行了艺术化的提炼,对于孩童的表情及动作进行夸张化的艺术处理,使得孩童的可爱活泼以及煮茶时的专注凸显出来。此件作品充满神韵之美,通过可爱的童子煮茶也启发人们去追求至真至美,感受紫砂陶器的艺术魅力。
结语:从此件《童趣·茶乐》可以看出,紫砂陶器的艺术表现相当多元,这也印证了当代紫砂陶器艺术的多样化发展。本文从主题、艺术表现、工艺等多个层面对此件作品进行分析,探讨此件作品的艺术风格,指出了作品的艺术魅力之所在。
[1]张栋.陶瓷装饰艺术文化解读[M].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2021.
[2]马京京.民俗年画娃娃题材研究与设计应用实践[D].山东大学,2023.
[3]杨喜雨.论紫砂陶刻作品《百子戏春图》的工艺特色与文化内涵[J].陶瓷科学与艺术,2023,57(12):162.
作者:申屠国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