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扬州雕漆;传统手工艺;传承;创新
中国传统手工艺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积淀的结晶,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智慧结晶。然而,在现代工业文明的冲击下,许多传统手工艺正面临传承断层、后继乏人的困境。非物质文化遗产日益受到重视,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与创新成为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扬州雕漆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漆器工艺的代表,以其悠久的历史、精湛的技艺、优雅的造型,成为中国传统工艺的瑰宝。
一、扬州雕漆的历史渊源
扬州漆器历史悠久,考古发现,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有漆器出现。到了唐宋时期,扬州漆器工艺日臻成熟,宋徽宗时期的《营造法式》将扬州漆器列为贡品。明清时期是扬州漆器的鼎盛时期,雕漆技艺达到巅峰,涌现出大量名品。
扬州雕漆主要有犀皮雕漆、填漆雕、戗金雕漆、嵌雕等工艺流派。明代中期的漆器大师周忱开创了百宝嵌技法,将玉石、宝石、象牙、珍珠等镶嵌在雕漆胎体上,制成华丽的藏品。清康熙年间,扬州漆器业进一步发展,涌现出陈洪绶、杨守敬等著名画师,他们将绘画艺术与漆器工艺相结合,创作了大量名品,促进了雕漆艺术的繁荣。
二、扬州雕漆的工艺特色
扬州雕漆极为独特的艺术魅力,源于其异常精湛而细致的制作工艺。扬州的雕漆工艺"在进行贴、錾、剔雕刻时,不仅技法细腻入微,而且装饰手法非常丰富多彩"。其中,光制作流程就有数十道工序,其中包括备料、制胎、起雕、錾刻、涂漆、镶嵌、抛光等诸多环节,可谓是费时费力。就单单从材料方面来看,扬州雕漆就非常的讲究,选用各种不同的胎器,而且除了传统的木胎漆器外,还包括了药胎器、箬胎器、夹纻胎器等。髹饰材料除天然大漆外,还有金、银、珠宝、玳瑁等装饰材料。胎体结构独特且装饰材料丰富的扬州雕漆,为人们呈现出了华丽而多样的视觉效果和表现力。从题材和风格上看,扬州雕漆所融合的诗书画印以及吸收了金石篆刻,所涵盖的题材非常广泛,并且其风格极为多变。不仅雕刻山水、花鸟、人物和书法等内容,而且该艺术品所呈现出来的装饰效果不仅极其细腻丰富,美轮美奂之余也表现了深厚文化内涵与高超审美情趣,是中国传统艺术中最为珍贵精华之一。
三、扬州雕漆的传承现状
改革开放后,扬州漆器研究所成立,各地涌现出一批雕漆研究者和传承人,开始抢救、整理、研究扬州雕漆,传统工艺得以延续和发展。1997年,国务院将扬州雕漆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当前,扬州雕漆仍面临诸多困境。手工制作成本高,难以同现代工业制品竞争;传统题材难以吸引年轻消费者;从业者多为中老年艺人,青黄不接;行业缺乏有效的传播推广渠道,知名度有待提高。这些困境不仅是扬州雕漆面临的,也是许多传统手工艺共同的难题。
四、传统手工艺传承创新的思考
(一)注重传统工艺人才培养
工艺传承的重点在于人传。延续传统工艺生命力的关键,是培养一批年轻、热爱传统工艺、并掌握精湛技艺的传承人。政府文化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要将人才这一关乎传统工艺传承的重点工作,积极、有力地实施了"传统工艺振兴计划",采取了多种加强措施,以加强建设传承人才队伍。一方面,要完善传统工艺的传承人认定和管理制度,选取出最优秀的、经过严格选拔的、集中支持重要的一批国家级、省级非遗传承人。通过设立工作室、建立学徒制等多种方式,大力支持非遗传承人积极收徒传授技艺、深入开展研修活动,从而逐步形成了"一师数徒"的传统工艺传承格局。要在政策上、资金上、场地上等方面给予传承人全方位的保障,调动他们积极收徒传授艺术的热情。另一个方面,要充分发挥高等院校在人才培养这一重要的角色上的作用。鼓励高校设立专门课程,针对传统工艺和非遗保护等相关领域,在为培养具有研究能力和创新思维的人才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支持高校与具有传统技艺传承经验的人合作共同开展传统工艺深入研究学习,让大学生在系统学习丰富专业知识的过程中,轻松掌握多样丰富传统工艺能力,并成为巧妙结合了古老智慧和当代理念的复合型全方位发展之最佳选拔。
(二)拓宽传统工艺传播渠道
应该积极地拓宽传统工艺被传播的渠道,使得那些古老的、珍贵的传统工艺能够走进广大公众视线之内。博物馆是非常重要的平台,用来传播古老而且独特的传统工艺。各处应该充分利用博物馆资源,经常性举办传统工艺展览,邀请传承者亲自现场展示制作技术,开展多样交互体验项目,以提高观众参与度。还有各种各样的文化节庆、非遗节展也是展示传统工艺的很好地契机。主办方可以策划非常有意义的且非常有趣的传统工艺相关的主题活动, 在活动中设置精心设计的体验展示区,极力鼓励社会公众积极参与其中,全面感受并亲身体验那些千载难逢而且娴熟至极的传统技艺。学术研讨、高端论坛等则可以搭建非常有益的传统工艺研究交流平台,积极促进学界与杰出的艺人进行深入对话,可能产生令人难以置信的创新思想火花。在新媒体时代,要善于利用各种网络平台传播经久不衰且数不尽的传统工艺。并制作极其细致而精美的纪录片和短视频,讲述出色的非遗故事;还要积极地在海外社交媒体上大声呼吁,让全世界都能充分了解中国传统工艺的独特魅力,展现这个时代异常耀眼风采。传播形式多元且丰富,会为传统工艺注入全新充沛无限的活力。
结束语:传统手工艺并不是只限于被封存在博物馆里的古老文物,而应当是一种非常鲜活且具有重要意义的文化遗产。只有在不断创新的过程中进行传承,在传承的过程当中继续努力创新,才能让那些传统而又珍贵的手工艺与现代生活完美无缝地结合起来,那时候中华独特且卓越优美的传统美学才得以展现出新颖并富有魅力。
参考文献:
[1]黄紫纤.民国时期扬州漆器艺术研究[D].扬州大学,2022.
[2]林倩雯.扬州雕漆、楠木雕“双绝”赵如柏[J].中国生漆,2020,39(01):49-50.
[3]陶健,杨建,张来喜,等.浅析扬州雕漆工艺[J].中国生漆,2013,32(02):21-24.
作者:张星稀 周亚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