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紫砂;吉祥文化;富贵;虎虎生威;如意石瓢
从远古时代,族人就把对神的敬畏与祈求,对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对亲人的期寄予祝福,通过刻画、捏塑等方式将一些具有祥瑞寓意的图形符号融入他们认为可以通灵的物件中,以对话神明。比如红山文化出土的“碧玉C形龙”是以龙为形制的玉雕、“玉勾云形器”是以祥瑞为纹案的摆件,良渚文化出土的“宽把陶杯”通体菱形网格状内饰鸟形刻纹以及稻穗纹样,“玉鱼形饰”则是以抽象的鱼为形制的吊坠······寓意着祥瑞美好之意的各种图腾纹饰、承载着民族文化的各样工艺器皿,构成了造型独特而意义深厚的中国艺术,同时奠定了中国艺术以祥瑞为尊的美学特征与情感基调,开创了中国艺术的璀璨星河。特别是中国的传统手工艺品,它具有实用和审美的双重价值,将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有机结合在一起。可以说,中国的吉祥文化孕育了中国的艺术,也影响着中国艺术的创作思维与审美意识。[1]
社会发展和时代变迁的影响下,人们的审美意识不断的变化和进化,艺术创作呈现出时代的特征和走向,鲜明的体现在紫砂壶艺的发展历程中。比如明清两代的紫砂壶风格就迥然不同,明代紫砂壶多造型简约,少有装饰,尚朴美;而清代紫砂壶多造型繁复,精于装饰,崇华美。时至当代,人们的审美呈现多元化、个性化的特点,而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是不变的命题,吉祥文化的根脉是永恒的主旋律。随着国家的昌盛,民族文化愈发的自信,带有鲜明的民族美学风尚的手工艺术复苏崛起。在这样的创作背景下,作为手工艺中的非遗翘楚,紫砂壶艺的创作也迎来时代的机遇与挑战。以传统文化为底蕴、以祥瑞之象为氛围、以当代美学为导向是本人从事紫砂壶艺创作多年来探索的心得,“富贵壶”“虎虎生威壶”“如意石瓢壶”正是这种心得下的实践成果。[2]

图1 富贵壶
财作为“福、禄、寿、喜、财”这五瑞之一,也是人们的殷切期望,紫砂壶“富贵”(图1)正是以此为主题的壶艺作品。为了更丰富的表达主题,这件作品从形制、泥色与装饰三方面入手,环环相扣,层层递进,营造出极为浓郁的“富贵”氛围,带给人们财气与祝福。首先,壶体形制下大上小,且配以压盖,钮的设计下使其像个口袋杯扎起来的招财进宝、只进不出的福袋。其次,采用了被称为“泥中帝王”的黄金段泥,此泥如黄金的色泽,有“富贵帝王色,高贵敛茶香”之赞誉。再次,装饰上,以陶刻的技艺在壶钮与壶身上陶刻了象征着富贵的铜钱,上下呼应,寓意财富满袋,财源滚滚。陶刻的装饰,让这样一件本是极简的素器变得丰富了,也更加有意义了。

图2 虎虎生威壶
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动物是其中重要的一环,它们被赋予了丰富的寓意和象征性,尤其是被称为“兽中之王”的虎,虎头自带着“王”字,就注定了它的与众不同。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虎象征着权力与威严,在民俗中,虎有逢凶化吉的祥瑞之意,比如孩子要穿虎头鞋、端午佩戴“艾虎”、年画里画虎等民间习俗也说明了虎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与意义。紫砂壶“虎虎生威”(图2)作为以虎为主题的壶艺作品,采用了以虎为钮这种直观的表达方式。壶钮虽小,却身处一把壶中最是显眼的地方,被称为“点睛之笔”。紫砂壶钮形式多样,一般根据器型来作匹配,属花器壶钮最为丰富,素器壶钮比较常规,常见的有球形钮,比如仿古、掇只等;有桥形钮,比如石瓢、秦权等,也有一些素器为了主题的需要以雕塑为钮,比如文中的这把“虎虎生威”。采用紫砂雕塑技法,以具象写实的虎为形制,趴在盖面上,虎纹清晰,眼睛炯炯有神直视远方,极尽形象生动。老虎身下的壶身也不简单,借鉴了传统茗壶柱础的造型设计,柱础壶是以支撑木柱的石基为源而创的壶型,寓意栋梁之材。以稳健的造型支撑着上面的百兽之王,含义上也与虎虎生威形成呼应。

图3 如意石瓢壶
石瓢是传统的经典器型,素有“壶中百变,首推石瓢”之誉,如此备受推崇的造型来源于中国的石文化。中国人爱石,特别是中国古代的文人,也正是因为这个爱好,壶艺设计大师陈曼生在街上偶然见到一块三角形石头,便一见倾心,随即买下。端详之际,有了石瓢的灵感,且在壶身铭文“不肥而坚,是以永年”,取自石文化中坚毅顽强的一层意义,引申出长寿永年的祥瑞之意。石瓢的壶钮一般是桥形钮,而“如意石瓢”(图3)将壶钮改为如意形制。如意起源见于《采兰杂志》“如意者,昔有贫士多玄善,阴德旁及鸟兽,而菽水不赡,忽遇一道士遗以一物,谓之“如意”,曰:“汝阴功感神,故以相与,勿轻用也。凡心有所欲,一举之,顷随即如意”,所以将这能称人心意之物称为“如意”。“如意石瓢”不仅壶钮以如意为形制,壶身上还陶刻了祥云为饰,祝福人们“故所求无不得,所欲皆如意”。
从上述作品的创作手法,我们可以看到,以吉祥文化为主题的壶艺创作可以从壶体自身的造型设计开始,也可以从壶表的装饰入手。壶体造型设计取于物象的形体,比如上文中的“富贵”壶体取自福袋,“虎虎生威”壶体取自柱础,“如意石瓢”壶体取自顽石,紫砂的壶表装饰源于吉祥文化元素符号,比如“富贵壶”陶刻铜钱、“虎虎生威”雕塑老虎、“如意石瓢”不仅雕塑了如意还陶刻了祥云。而这三件作品不是简单的取于物象而造型,也不是浅显的应用吉祥元素以为饰,它们一方面从整体的造型设计到细节的元素应用,环环相扣,多角度多层次的体现紫砂壶艺中的祥瑞之美,力求将浓郁的祥瑞氛围营造极致;一方面对于传统经典器型有借鉴与传承,更有创新与发展,结合当代的美学特质,力求给人以耳目一新的视觉体验。虽然都是以传统文化为魂,以祥瑞氛围为韵的系列作品,不过各有特色,无论是形制还是装饰尽量采用不一样的设计与技法,力求从多方面展示紫砂壶艺造型的丰富多彩,希望人们可以看到紫砂壶艺更多的可能性。
结语 五千年的文化底蕴是我们取之不竭的创作源泉,如何将其恰如其分的融入紫砂壶艺的创作中,取决于我们对传统文化的深入认知,这是一种民族文化自信与民族文化信仰。传统手工艺术的根基是它的民族性,传统手工艺的发展则要求它具备时代性,这就要求当代的紫砂艺人坚守民族性、融合时代性,谱写当代中国紫砂艺术的璀璨篇章。
参考文献:
[1]马骏. "中国传统吉祥文化对民间美术的影响." 美与时代:创意(上) 1(2013):2.
[2]丁曙霞. "明清时期紫砂壶的发展及特点." 艺术时尚:理论版 5(2014):1.
作者:周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