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紫砂壶;凤祥壶;圆器;文化
紫砂壶创作具有十分扎实的文化根基,这既是源于艺术品的本质特征,也与中国悠久、深厚的文化背景有关。一些具有文化价值的传统图腾是紫砂壶创作关注、表现的重点,在紫砂壶艺术的塑造下,这些传统图腾也获得了全新的艺术生命,可见紫砂壶艺术的丰富价值。《凤祥壶》这件作品从凤凰图腾中获得灵感,利用紫砂壶的结构特点形象地表现出凤凰的特征。作品的命名中也寄托着美好的祝福,情感的融入也使作品具有更为独特的价值。文章结合凤的形态及紫砂圆器的特点进行分析,以说明作品在艺术设计方面的形象感表达,并从工艺与文化的角度较为全面地探讨作品的艺术价值。
一、《凤祥壶》的创作构思
凤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图腾之一,具有丰富的文化价值,从艺术的角度来看,凤图腾反映了先民们奇特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从文化的角度看,凤图腾中反映了早期人类对于自然、动物的认识,以及一种渴求生活顺利的心态。[1]在中国传统艺术设计中,凤都是一个重要的表现对象,紫砂壶创作中也有大量的以凤为主题的作品,或是运用结构去表现凤的形态,或是将凤图腾作为装饰融入壶中,均能彰显出紫砂壶的工艺特色与凤图腾的艺术之美。
凤图腾的文化内涵十分丰富,象征着和谐、智慧、勇敢、吉祥等,不同的紫砂壶作品各有其文化侧重点。此件作品中的一个“祥”字表明了作品侧重表现的是凤所代表的吉祥内涵,为此,在泥料与造型的选择上,均突出吉祥色彩,使凤图腾与紫砂壶自身的艺术特色能够较好地融合起来,由此所形成的和谐之美实际上也是凤图腾的文化内涵之一,使得作品的主题内涵得到了极大的丰富。
二、《凤祥壶》的艺术设计
红色是中华民族的代表色彩之一,也是紫砂壶标志性的泥料色彩。紫砂泥品种多样,其中的红泥、紫泥因含有较为丰富的铁元素,在烧制后便会形成古典、大气的红色,这一色彩十分符合中国人的审美特征,且这种泥料的性能亦是极佳,适合长期泡养,久而久之,红色就成为人们对于紫砂壶的第一印象。[2]此壶泥色饱满,质感细腻,带有一定的光泽感,在光线的衬托下似乎还泛出紫光,可见紫砂泥的神奇。此壶的泥料是紫砂泥的天然效果与精湛做工相结合形成的效果,二者缺一不可,统一于表现作品的古典之美。
圆器是紫砂壶创作常用的结构之一。[3]在几何图形中,圆形是一种千变万化的造型,在紫砂壶制作中亦是如此。紫砂泥是一种可塑性极强的泥料,决定了紫砂壶造型设计的多元化,除此之外,紫砂壶是由纯手工制作而成的作品,因此世界上并无两件一模一样的紫砂壶,即使同为圆形,也会因弧度、结构的细微差别而显示出不同的气质,这是紫砂圆器所特有的魅力。

壶嘴自下而上伸展着,镶嵌在壶侧腹,创作在壶嘴前端用了一个凸出的“角”,便形象地表现出凤头的造型。环形把手弧度优美,在把手上端带有“飞”的设计,既具有实用功能,也可模仿出凤凰尾羽的飘逸之感。壶纽的设计十分独特,创作采用捏塑与雕刻相结合的工艺打造出一小段飘逸的线条,实际上是凤图腾的变形,与作品的主题相统一。在这些结构部分的融入下,一只活灵活现的凤便呈现在人们眼前了。紫砂壶的端庄与凤的健美完美融合,凸显出作品的艺术表现力与创新精神。
在壶肩部一圈,有金色的图腾装饰,衬托出凤的华贵与神奇。这一图腾纹样很有早期图腾艺术的风格,且绘制精美,也能显示出作品做工的细腻。此壶的设计主要是通过形态去表现凤的形象,做到了生动具体,又能显示出紫砂壶工艺及结构的特点。
三、风格与意蕴
从风格上来说《凤祥壶》的设计风格通常会突出凤凰这一个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吉祥象征。凤凰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吉祥、美好和幸福,因此,壶身通常会设计和塑造精美的凤凰图案,这件作品则将茶壶本身的轮廓与凤凰联系了起来,用整个轮廓线条构建出了经典的凤凰形象,展现出华美而典雅的艺术风格。同时,整壶凤凰的形象也会与壶上的吉祥图案相结合,这里采用了回纹与鳞纹相结合的形式,并将两种纹理像玉带一样环绕壶口一周,构成丰富多彩的艺术装饰,使整个壶身更具生气和动感。除了风格外,《凤祥壶》还蕴含着深厚的文化意蕴。凤凰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祥瑞的象征,代表着权力、荣耀和美好的未来,因此,《凤祥壶》往往被视为寓意吉祥如意、美好未来的象征。同时,紫砂壶作为中国传统工艺的代表之一,其制作工艺和材料也融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体现了当下这个时代对于中国文化的理解,对自然、生活和美的现实追求。
除了作品整体所表现出的凤的形象具有吉祥寓意之外,在艺术元素的选择方面也能看出创作对于中国吉祥文化的充分了解。红色与圆形都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吉祥图腾,当二者组合起来时,便能鲜明地揭示出作品“祥”的文化意蕴,在展现审美价值的同时也以深厚的情感感染着人们,体现了此壶的艺术温度与紫砂壶艺术“雅俗共赏”的魅力。
结语:此件《凤祥壶》有着浓厚的吉祥韵味,本文从作品的创作构思入手进行分析,指出了作品各部分元素选择的价值之所在,再从整体的角度探讨作品的文化意蕴。此壶做工精美,形态雅致,那种大气、古典的风格更是难得,其中所融合的情感也让人多了一分亲近,这些都展现出此件作品的艺术价值。
参考文献:
[1]刘德华.中华凤文化及其传承与发展[J].江苏理工学院学报,2019,25(06):125-128.
[2]蔡志卫.论宜兴紫砂泥料[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3(12):184.
[3]胡建芬.论《瑰宝》紫砂圆器的设计风格与器物哲学[J].陶瓷科学与艺术,2023,57(02):107.
作者:张彩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