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乱针绣与中国传统动物形象的结合优势

[日期:2024-07-05] 来源:本站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本站
       摘要:在诸多苏绣题材中,我国传统动物形象的绣制出现频率较高,描绘的手法也多种多样,笔者在创作中深刻体会到乱针绣的技法和思路有灵活多变的特点,与各种题材契合程度之高,能满足许多复杂的绣制要求,通过对作品的具体制作实践,在此浅谈乱针绣与传统动物形象的结合。
  
  关键词:苏绣 乱针绣 动物形象
  
  苏绣技艺在经过数代苏绣从业者的努力和艰苦奋斗中迎来了新发展,逐步完善了绣法体系,特别是在平绣技法的基础上探索出了与古法相结合的绣制思路和技巧,寻求古法今用。笔者在绣制时常感叹各位前辈的成果与艰辛,正是一代代从业者技艺的改良和创新发展,苏绣技术才能在针法、技艺和文化价值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展现其独特魅力,同时也为传统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
  
  笔者在创作时使用的技法来自前辈们颇丰的硕果,为此创作时也时常思考如何采用乱针绣绣制不同物象,发扬与传承苏绣技艺。在诸多苏绣题材中,我国传统动物形象的绣制出现频率较高,描绘的手法也多种多样,包括工笔、写意等主要形式,工笔动物画追求形象逼真、细节入微,而写意动物画则注重表现动物的神态和气质,追求笔墨的韵味和意境的营造。但无论时代的远近,风格虽为传统,对技艺的要求却在不断提高。笔者在创作中深刻体会到乱针绣的技法和思路有灵活多变的特点,与各种题材契合程度之高,能满足许多复杂的绣制要求,通过对作品的具体制作实践,在此浅谈乱针绣与传统动物形象的结合。
  
  一、传统绘画中的动物形象
  
  乱针绣和传统动物形象相结合,带来的优势与我国传统动物形象的寓意由来息息相关。传统动物形象长期存在于人们的生产生活中,以民俗图腾等丰富多样的形式存在于我国传统绘画中,其不仅是画家表达个人情感和观念的重要载体,也承载着深厚的文化意义和象征寓意。
  
  一类是生活中常见的动物,例如家禽、家畜、鸟类和昆虫等,比如马、牛、羊、鸡、鸭、兔、蝴蝶等。均源于生活中的形象,为画家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例如清代画家郎世宁的《百骏图》以其精湛的绘画技巧和丰富的表现力著称,是我们刺绣从业者较为喜爱和较为频繁绣制的题材。
  
  另一类则为具备了象征与寓意的图腾,在中国传统绘画中,动物形象常常被赋予特定的象征和寓意,比如我们最为熟识的十二生肖动物形象,不仅具备用于纪年的生辰的属相,承载着父母长辈对孩子诞生的喜悦,还具有民俗文化的象征意义,常被画家们用来表达各种情感和寓意,例如牛象征着勤劳和善良,老虎则代表着威严和力量,十二生肖中虚构的龙则被视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和图腾,代表着华丽和威严。又如福禄寿喜作为传统的民间吉祥寓意,即福(蝙蝠)、禄(鹿)、寿(鹤)、喜(喜鹊)这四种传统的动物形象,更多的表现形式源于文人绘画,无论是以水墨或是工笔的表现形式,不仅含有民俗风趣,更包含了我国古代文人风骨和雅趣。
  
  二、乱针绣丰富的表现形式有利于对动物形象的塑造
  
  乱针乱而有序,铺色自然,针法灵活,有利于对传统动物形象的绣制。首先在色彩上,乱针绣丰富的色彩能准确表达画作的各种颜色,多层铺色添色,分层加色的技艺增强了色彩的层次感,有助于塑造形象的立体感,准确表达动物形象的各种颜色,无论是黑白水墨还是彩色工笔,均能绘制出对应的风格。
  
  其次是具有灵活多变的针法,包括大乱针、小乱针、斜乱针、拉毛针、竖形交叉针等多种针法不拘教条,可以根据动物形象的不同特点进行调整和组合,方便塑造动物肌肉的体积感和毛丝的飘逸感,反映出动态肌理的自然舒展。虽然传统的平针技法在表现色彩、规整丝理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呈现出来的生肖形象效果多为平面。然而随着人们审美需求的转变,以及中西方美学的不断交织和碰撞,审美元素之间的融合与发展趋势不可阻挡。例如对雏鸟的绒毛的处理,虽然色块之间过渡可以用平针技法来表现,呈现的效果也如古画在今,但乱针绣对动物皮毛肌肉的光影以及线条的处理更加灵活,乱针绣的铺色更为均匀,且补色方便,可以让雏鸟毛丝的色彩呈现出自然的过渡效果,与鸟嘴、眼睛、爪子之间的界限也能做到分明而不突兀,对飘毛的处理也更加自然,同时对于水墨浓淡的细致入微的表现是很好的选择,可以模仿毛笔绘制的绒毛的笔锋和走势,还可以通过劈丝的方法控制好墨色的体积和晕痕,因此与动物题材相结合也更显优势。
  
  作品《报得三春晖》
  
  作品《报得三春晖》(局部)
  
  最后,乱针绣能塑造出形象逼真且形神兼备的形象。乱针绣技艺贵在“乱”,但乱中有序,乱中有理,能够准确捕捉动物形象的细节和特征,并且在审美元素多元化的今天,乱针绣对光影的刻画越来越有用武之地,苏绣的生肖动物形象从传统的年画、版画、水墨、工笔等,随着中西方审美的碰撞,逐渐流行起油画、水彩、素描、摄影等艺术形式的刺绣稿件。乱针绣不仅能表现鸟类羽毛的光泽肌理,表达不同长短的羽毛、绒毛,塑造其或长或短的弧度,更能塑造其他动物的皮毛和肌理。例如表现鹿和马的肌肉光影,光影的表现是乱针绣表现效果的一大长处,由于马与鹿的神态需要依靠肌肉群支撑,因此肌肉所体现的体积感非常重要,这一点使用平绣技法难以表现准确,而乱针绣的多层铺色提供的体积感,可以在控制得当的情况下,制作出贴近现实的三维效果,以此表达鹿、马等动物昂扬向上的神态以及奔跑时体现的动感。如果是油画或者摄影题材的动物稿件,由于光影带来的色彩由十几种甚至是几十上百种组成,并不能通过全部提前安排好色线来制成的,只有铺色之后再按照顺序逐一添色的方法来进行更为妥帖、合理、有效,因此采用乱针绣来铺色添色更为合适。
  
  三、结语
  
  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动物形象不仅具有艺术价值,也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我国传统动物形象的表现形式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乱针绣善于表达作品的色彩和光影关系,因此以乱针绣将平面二维的形象表现得更为生动和写实,是传统文化形象和刺绣技艺的优势结合,有利于苏绣技艺的不断探索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朱启钤,《丝绣笔记》,广文书局,1970年
  [2] 殷航,《民间刺绣的历史传承与造型风格》,复旦大学出版社,2021年
  [3] 任嘒閒、周巽先、张美芳,《乱针绣技法》,轻工业出版社,1982年
  
  作者简介:
  周丽琴,女,1985年生,现为高级工艺美术师,苏州民间工艺家,苏州市工艺美术大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