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吴经提梁壶》中探寻紫砂艺术的发展和流变

[日期:2024-07-05] 来源:本站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本站
       摘要:紫砂提梁壶作为造型艺术之中非常重要的组成,尽管随着饮茶方式的变化而演变至今,依然能够带给我们与众不同的艺术韵味。从整体上来看这件紫砂艺术作品《吴经提梁壶》,属于是对于经典传统器的致敬,在具体的制作过程里面,我们要考虑提梁器虚实结合的空间氛围之感,从敦厚的壶身到飘逸的提梁,其间的比例关系以及形态迥异的搭配,都很好地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之中至关重要的元素,那就是简约和气韵的融会贯通。对于紫砂这样的一种材质而言,唯有简约的流线才能够把它古朴、低调和内敛的特征展示得淋漓尽致,再加上提梁这样的造型艺术能够把紫砂的前世今生起到了过渡性的链接效果,让我们有兴趣也有义务追溯紫砂艺术发展的源头来探寻究竟。
  
  关键词:紫砂艺术;吴经提梁壶;发展历程;演变历史
  

  在今天机械化大生产的背景之下,2005年年底就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紫砂传统抟制技法依然能够成为我们广大茶友的心头所好,而且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中的魅力自然窥一斑而见全斑。紫砂器以紫砂材质为基础,在经过天目山余脉和太湖之水的孕育之后,透气性和可塑性远远超过普通的陶土,用来抟制紫砂器更为合适不过了,与此同时,紫砂的造型艺术在千百年的传承过程之中不断的得到丰富和完善,满足着我们广大紫砂壶友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1、宜兴紫砂艺术作品《吴经提梁壶》的造型设计和风格特征
  
  我的这件紫砂艺术作品《吴经提梁壶》临摹着从明代吴经墓出土的“吴经提梁”演绎而来,简约流畅的线条和古朴自然的气息交相辉映,折射出紫砂器之中最为关键的两个元素,那就是简洁和韵味。在紫砂艺术的创作过程之中,简洁二字从字面的理解来看肯容易实现,但是如果真正的抟制起来,则是最难达到的艺术审美和境界。此壶壶身饱满圆融,但是为了迎合提梁的设计和古人饮茶的习惯,所以腹部非常的宽阔,在底部收拢的情况之下,肩部的处理则尤为重要,太过于消瘦整体不和谐,他过于肥胖则显得更加臃肿,所以肩部的过渡处理非常的考验紫砂艺人的传统手法和艺术审美,而且并不是短暂的时间里面就可以完成的,多一分则丰腴,少一分则干煸,壶嘴明接处理,细节的要求其实比原件还要精美,如意纹饰在端部装饰起到了锦上添花的效果,婉约的壶嘴能够使得出水自带弧度,壶盖在短短的壶口上面压合严丝合缝,特别是精美的壶钮点缀其上,透漏出一股精致的古风古韵。最为点睛的,还是提梁的设计,窗棂造型的棱角处理增加了许多的明式风格特征,也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形式最为典型的结合。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因为提梁壶的壶身普遍比较的大,所以提梁的设计一方面能够拉开空间感,留下一种虚空的感觉,带来直观的视觉冲击力,另一方面,提梁的设计能够延续着紫砂器传统的演变历程,具有非常重要的纪念意义,尽管在今天饮茶的方式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提梁的实用性大大降低,但是那优雅的弧线已经成为一种标识,深深的印记在紫砂艺人们的脑海之中挥之不去,在后来的发展之中,提梁的设计层出不穷,特别是在紫砂传统技艺的重大比赛之中,往往有获奖作品采用提梁的设计,证明了它本身的难度和艺术的美观度,而且提梁器最为主要的功能已经升华到陈列欣赏的层面,令人爱不释手、欲罢不能。
  
  回归到吴经提梁壶本身,它是紫砂艺术发展的时代产物,具有着鲜明的明式特征,也能够看到当时的人们已经对于饮茶文化有着自己的审美。明代,在中国历史上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在这样的社会氛围之中,手工业的发展已经迎来了极大的繁荣,原本靠着半耕半陶、晴耕雨陶的宜兴紫砂艺人们,能够比较彻底的专门从事紫砂壶的制作,这就使得其工艺的水准和生产的效率有着大幅度的提升。也正是在这一时期,紫砂艺术的发展迎来了重大的历史时刻,比较著名的紫砂巨匠层出不穷,也让紫砂器和苏州园林、苏作家具产生了密切的联系,紫砂器初开始虽然被文人雅士所重视,但是更多的运用场景还是局限于田间地头冲泡茶叶带水比较的方便,洋桶壶、蛋包壶等等属于软提梁、便于携带的器型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后来经过文人雅士的参与,紫砂陶刻等等手法逐渐的运用开来,紫砂器开始脱离了实用的范畴走向艺术的升华。从整体上来看这件紫砂艺术作品《吴经提梁壶》,属于是对于经典传统器的致敬,在具体的制作过程里面,我们要考虑提梁器虚实结合的空间氛围之感,从敦厚的壶身到飘逸的提梁,其间的比例关系以及形态迥异的搭配,都很好的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之中至关重要的元素,那就是简约和气韵的融会贯通。对于紫砂这样的一种材质而言,唯有简约的流线才能够把它古朴、低调和内敛的特征展示的淋漓尽致,再加上提梁这样的造型艺术能够把紫砂的前世今生起到了过渡性的链接效果,让我们有兴趣、也有义务追溯紫砂艺术发展的源头来探寻究竟。
  
  2、宜兴紫砂艺术作品《吴经提梁壶》的发展历程和演变历史
  
  在紫砂发端的历史之中,总是存在着不同的观点,有的专家认为紫砂起源于宋代,主要的证据是文人雅士在诗词歌赋之中的吟诵以及出土的一些陶瓷残片,有的则是认为紫砂出现在明代,而且具有大量的实物证据。“吴经提梁”被认为是最直接的见证。明代太监吴经在历史上也算小有名气,在他的墓中出土这样的一件紫砂器,足以说明在那个时代,紫砂已经进入我们的生活,而且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后来的发展演变之中,提梁形态不可或缺的还有“东坡提梁”,尽管我们可以证实关于苏东坡和紫砂的故事是杜撰而来,但是宜兴的紫砂艺人们为了纪念这样一位有着深远影响的历史文化名人,把那样的一种提梁设计命名“东坡提梁”也是合乎情理。所以,对于我们紫砂艺人们来说,不同的提梁壶形态迥异,风格差异,但是都蕴藏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值得细细考量。
  
  回归紫砂抟制技巧的本质,是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和自然万物的抽象和折射。吴经提梁壶的诞生符合时代的特征,也见证了紫砂历史的发展,从提梁壶的角度来看,已经达到了明代艺术审美的巅峰。特别是紫砂壶和诸多的文化元素不断融合,相得益彰,最终成为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件作品“吴经提梁壶”的抟制过程也是充满了艰辛,因为要复现经典作品的神韵是非常之难,我们现在获取信息的渠道也比较多,可以经过大量的对比来审美一件作品,给紫砂匠人们提出了更多的挑战。值得欣慰的是,吴经提梁作为融合了实用性和艺术性的作品,在当下如火如荼的紫砂造型设计之中,依然被保留并且成为经典,经过反复的临摹和复刻之后,以其古朴的姿态和充满雅韵的味道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深深地影响着紫砂艺术的审美,也让更多的紫砂爱好者们能够在其中品味到中国传统文化艺术表现形式的精美绝伦。
  
  结语:在今天,随着饮茶文化的推广和对于饮茶健康的重视,紫砂成为宜兴这座江南小城重要的产业标识,也让更多的茶友们关注到紫砂的魅力。对于世世代代的紫砂匠人们来说,紫砂已经成为安身立命之本和稻粱谋的工具,从紫砂器与文人之间的联系,再到进入寻常百姓之家,还有在拍卖会上的风头正劲等等,紫砂产业已经在生活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也不断的提高着我们的艺术审美水准,并且在有限的空间之内提供了无限的遐想。
  
  作者:吴亮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