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件紫砂艺术作品《岁寒三友壶》,我们能够从其中看到中国传统艺术最为直观的表现形式之一,那就是通过匠人的传承和不懈的努力,最终幻化成为手中实用的茶具和欣赏的艺术品,从一点点的褶皱之中能够感受到作者的良苦用心。一件好的作品不仅仅继承了历史上那些优秀紫砂匠人们的辛苦结晶,也融合了当下艺术审美和捏塑技巧的集大成者,最终才能够在许许多多的艺术表现之中体现出紫砂的独一无二和无可替代,也让我们广大的紫砂爱好者们从对于一块泥巴的喜爱升华到了中国传统艺术的更多可能性,特别是在经过长期的泡养之后,仿生器的褶皱上面更容易形成良好的包浆,散发出温润如玉的质感,这也是对于我们长期把玩艺术作品最好的见证,彰显出松竹梅精神的永不凋零。
关键词:紫砂艺术;岁寒三友壶;创作理念;心得体会
随着我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茶成为一种常见的休闲方式,作为冲茶利器的紫砂壶,也越来越多地被大众所接受和喜欢。其实,对于许多的茶友来说,紫砂壶的神秘感首先来自矿料的稀缺性,宜兴丁蜀黄龙山被称为紫砂之源,在过去做紫砂壶的匠人们聚居在周围,于是自然而然地就近取土。在今天,紫砂艺术的创作以紫砂原矿的基础之上,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造型艺术和抟制手法,特别是在具体的创作过程之中,紫砂艺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技巧特征以及对于紫砂艺术自身的理解来进行不同的尝试,最终成就一件完美的艺术品,在满足广大壶友需求的同时,也寄托着作者自己内心的情感以及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这背后的故事更加值得我们细细去品味。
1、宜兴紫砂艺术作品《岁寒三友壶》的创意设计和抟制技巧
我的这件紫砂艺术作品《岁寒三友壶》采用了传统的花器设计和抟制的手法,营造出令人眼前一亮的视觉冲击力,特别是在细节的处理方面,加入了许多自己的想法,同时还采用了不同的颜色来点缀,使其更加地具有层次感和立体感。岁寒三友,在紫砂艺术的造型之中属于花器大类,比较的经典,因为在中国传统文化里面对于松、竹、梅的描写和演绎非常的丰富,除了在造型方面进行了绘画的记录之外,更是在诗词歌赋方面进行了大量的修辞,使得在今天依然有着深厚的影响力。在紫砂艺术之中,关于“岁寒三友”题材创作的作品不胜枚举,此壶壶身延续着梅桩的形态特征,挺拔屹立,而且实用性也很强,能够很好地让茶叶进行充分的交融,使得茶汤的口感更加的醇厚,壶身同样有着树结纹理和树瘿的点缀,上面的细节设计也是栩栩如生,再加上旁边绿色的松针点点,充满了顽强的生命力之感。壶嘴弯流,出水自然不必多说,相呼应的壶把也是反折设计,张力十足,端握舒适。壶盖嵌入壶口,严丝合缝 ,上面的壶钮也是通过树干的形态来呈现出桥型的设计,拿捏称手,使其整体的可塑性增加,与此同时,我们可以看到紫砂那种粗犷的质感和匠人妙手生花完美地在这一刻融为一体,令人心旷神怡。对于这样的传统器,我们紫砂匠人们所要做的就是在千百次的重复训练之后,依然能够葆有一定的新鲜感,依然能够再次面对这样的题材的时候,充分调动自己所有的审美和情感的激励,创作出属于自己艺术风格的作品,同时也能够让喜爱紫砂艺术的朋友们在长期的泡养过程之中找到那种岁月沉淀的感觉,感受到紫砂艺术带给我们的无穷魅力。
紫砂花器的捏塑除了需要很高的技艺水准之外,更多的是一种对于自然万物的向往之情才能催动主观能动性的表达。在日常的生活之中,要对于周围的实物永远的保持好奇之心,主动观察自然万物的姿态以及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性,这样才能够做到胸有成竹、信手捏来。具体在实践之中,我们能够看到紫砂花器首先强调的是形似,也是最为基本的要求。通常所见到的题材主要围绕着“岁寒三友”松竹梅等等展开,除此之外,还有彩绘、陶刻等等手来演绎这样的题材。这些看起来栩栩如生的作品,也是从一块块泥巴开始,紫砂之所以迷人,首要的元素就是全手工的成型方式,可谓是开创了陶瓷艺术的先河,在紫砂之前,陶瓷的成型方式主要是通过拉坯或者范式来固定其形态,后来的紫砂艺人时大彬开创了全手工成型,而且把这样的技艺发扬光大。对于紫砂艺人来说,最开始训练的科目之一就是拍打泥条,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简单的步骤重复。紫砂花器则是需要在传统的基础之上进行更多的仿生模拟,特别是对于不同器型形态的把控,都需要自己制作合适的工具,然后根据具体细节要求进行全方位的捏塑。从整体上来看这件紫砂艺术作品《岁寒三友壶》,我们能够从其中看到中国传统艺术最为直观的表现形式之一,那就是通过匠人的传承和不懈的努力,最终幻化成为手中实用的茶具和欣赏的艺术品,从一点点的褶皱之中能够感受到作者的良苦用心。一件好的作品不仅仅继承了历史上那些优秀紫砂匠人们的辛苦结晶,也融合了当下艺术审美和捏塑技巧的集大成者,最终才能够在许许多多的艺术表现之中体现出紫砂的独一无二和无可替代,也让我们广大的紫砂爱好者们从对于一块泥巴的喜爱升华到了中国传统艺术的更多可能性,特别是在经过长期的泡养之后,仿生器的褶皱上面更容易形成良好的包浆,散发出温润如玉的质感,这也是对于我们长期把玩艺术作品最好的见证,彰显出松竹梅精神的永不凋零。
2、宜兴紫砂艺术作品《岁寒三友壶》的文化蕴藏和心得体会
《渔樵闲话》之中写道,“到深秋之后,百花皆谢,唯有松、竹、梅花,岁寒三友。”点出了我们对于秋去冬来万物萧瑟的无奈,但是看到松、竹、梅花等等的点缀之后,顿时生出了许多的思考和创作的灵感。松树,四季常青,高大挺拔,而且主要有着不畏严寒的品格精神。竹子,在江南的语境之中本来具有独特的历史地位,而紫砂的故里宜兴有着千亩的竹海成林,在炎热的夏季成为重要的避暑胜地,也是广大紫砂匠人们前去采风的重要环境之所,许多紫砂工作室之中也会有着竹子的点缀。梅花,更加的具有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气息和人文韵味,“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千古名句在今天依然浮现在我们的脑海之中,成为创作的不竭源泉和启迪思想的动力来源。
具体在紫砂抟制过程之中,三者如何更加有效的结合起来,仿生的手法如何能够成为有机的统一整体,我们紫砂匠人做了很多的努力,希望能够不仅仅做到形态方面的栩栩如生,更希望能够把其中蕴藏的精神气质和人文韵味和盘托出。花器巨匠们曾经留下了许多的经典之作,在我看来都是不可逾越的圭臬,于我而言,经过长期的刻苦的钻研和不断的总结归纳之后,于紫砂花器的细节抟制和整体气韵的搭配方面有着一些个人理解的追求,在精心抟制出“岁寒三友壶”的细节之外,更多的是要把那种中国传统文人的铮铮铁骨宛如松竹梅一样“任尔东西南北风”,这样的作品无论是在茶座之上,还是陈列在客厅欣赏,都能够展示出最为完美的一面。
结语:紫砂艺术经过千百年的发展之后,形成了今天丰富的造型艺术和人文内涵。一把把小小的紫砂壶于我们而言,不仅仅是冲泡茶叶的利器,更是陪伴左右的良师益友,从其中我们可以看到松的伟岸、竹的坚韧以及梅的傲雪,也能够看到世世代代的紫砂艺人在匠心守正的过程之中坚持全手工抟制,使得紫砂艺术能够薪火相传,成为国家非物质遗产的重要代表性传承,让我们广大的壶友在忙碌的生活工作之余享受到那一份沁人心脾的愉悦和坦然。
作者:吴亮
关键词:紫砂艺术;岁寒三友壶;创作理念;心得体会
随着我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茶成为一种常见的休闲方式,作为冲茶利器的紫砂壶,也越来越多地被大众所接受和喜欢。其实,对于许多的茶友来说,紫砂壶的神秘感首先来自矿料的稀缺性,宜兴丁蜀黄龙山被称为紫砂之源,在过去做紫砂壶的匠人们聚居在周围,于是自然而然地就近取土。在今天,紫砂艺术的创作以紫砂原矿的基础之上,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造型艺术和抟制手法,特别是在具体的创作过程之中,紫砂艺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技巧特征以及对于紫砂艺术自身的理解来进行不同的尝试,最终成就一件完美的艺术品,在满足广大壶友需求的同时,也寄托着作者自己内心的情感以及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这背后的故事更加值得我们细细去品味。
1、宜兴紫砂艺术作品《岁寒三友壶》的创意设计和抟制技巧
我的这件紫砂艺术作品《岁寒三友壶》采用了传统的花器设计和抟制的手法,营造出令人眼前一亮的视觉冲击力,特别是在细节的处理方面,加入了许多自己的想法,同时还采用了不同的颜色来点缀,使其更加地具有层次感和立体感。岁寒三友,在紫砂艺术的造型之中属于花器大类,比较的经典,因为在中国传统文化里面对于松、竹、梅的描写和演绎非常的丰富,除了在造型方面进行了绘画的记录之外,更是在诗词歌赋方面进行了大量的修辞,使得在今天依然有着深厚的影响力。在紫砂艺术之中,关于“岁寒三友”题材创作的作品不胜枚举,此壶壶身延续着梅桩的形态特征,挺拔屹立,而且实用性也很强,能够很好地让茶叶进行充分的交融,使得茶汤的口感更加的醇厚,壶身同样有着树结纹理和树瘿的点缀,上面的细节设计也是栩栩如生,再加上旁边绿色的松针点点,充满了顽强的生命力之感。壶嘴弯流,出水自然不必多说,相呼应的壶把也是反折设计,张力十足,端握舒适。壶盖嵌入壶口,严丝合缝 ,上面的壶钮也是通过树干的形态来呈现出桥型的设计,拿捏称手,使其整体的可塑性增加,与此同时,我们可以看到紫砂那种粗犷的质感和匠人妙手生花完美地在这一刻融为一体,令人心旷神怡。对于这样的传统器,我们紫砂匠人们所要做的就是在千百次的重复训练之后,依然能够葆有一定的新鲜感,依然能够再次面对这样的题材的时候,充分调动自己所有的审美和情感的激励,创作出属于自己艺术风格的作品,同时也能够让喜爱紫砂艺术的朋友们在长期的泡养过程之中找到那种岁月沉淀的感觉,感受到紫砂艺术带给我们的无穷魅力。

2、宜兴紫砂艺术作品《岁寒三友壶》的文化蕴藏和心得体会
《渔樵闲话》之中写道,“到深秋之后,百花皆谢,唯有松、竹、梅花,岁寒三友。”点出了我们对于秋去冬来万物萧瑟的无奈,但是看到松、竹、梅花等等的点缀之后,顿时生出了许多的思考和创作的灵感。松树,四季常青,高大挺拔,而且主要有着不畏严寒的品格精神。竹子,在江南的语境之中本来具有独特的历史地位,而紫砂的故里宜兴有着千亩的竹海成林,在炎热的夏季成为重要的避暑胜地,也是广大紫砂匠人们前去采风的重要环境之所,许多紫砂工作室之中也会有着竹子的点缀。梅花,更加的具有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气息和人文韵味,“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千古名句在今天依然浮现在我们的脑海之中,成为创作的不竭源泉和启迪思想的动力来源。
具体在紫砂抟制过程之中,三者如何更加有效的结合起来,仿生的手法如何能够成为有机的统一整体,我们紫砂匠人做了很多的努力,希望能够不仅仅做到形态方面的栩栩如生,更希望能够把其中蕴藏的精神气质和人文韵味和盘托出。花器巨匠们曾经留下了许多的经典之作,在我看来都是不可逾越的圭臬,于我而言,经过长期的刻苦的钻研和不断的总结归纳之后,于紫砂花器的细节抟制和整体气韵的搭配方面有着一些个人理解的追求,在精心抟制出“岁寒三友壶”的细节之外,更多的是要把那种中国传统文人的铮铮铁骨宛如松竹梅一样“任尔东西南北风”,这样的作品无论是在茶座之上,还是陈列在客厅欣赏,都能够展示出最为完美的一面。
结语:紫砂艺术经过千百年的发展之后,形成了今天丰富的造型艺术和人文内涵。一把把小小的紫砂壶于我们而言,不仅仅是冲泡茶叶的利器,更是陪伴左右的良师益友,从其中我们可以看到松的伟岸、竹的坚韧以及梅的傲雪,也能够看到世世代代的紫砂艺人在匠心守正的过程之中坚持全手工抟制,使得紫砂艺术能够薪火相传,成为国家非物质遗产的重要代表性传承,让我们广大的壶友在忙碌的生活工作之余享受到那一份沁人心脾的愉悦和坦然。
作者:吴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