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紫砂艺术;水韵壶;创意灵感;心得体会
在紫砂艺术的发展历程之中,我们能够看到诸多的传奇故事。自明代小书童龚春根据千年银杏树树瘿的形态仿生演绎供春壶开始,许多的紫砂艺人们根据自己的所思所想幻化抽象出丰富多彩、包罗万象的不同器型,满足这我们广大壶友的需求,同时也折射出匠人们内心世界的真实情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宜兴紫砂发展方兴未艾,成为这座城市非常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吸引着全国各地的艺术家来这里天马行空的进行艺术的创作,为广大的紫砂爱好者带来更多更好的作品,这也正是紫砂诞生的初衷,能够把我们中国传统文化更好的传承和发扬开来,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力。
1、宜兴紫砂艺术作品《水韵壶》的造型特征和设计理念
我的这件紫砂艺术作品《水韵壶》采用的是设计的类型,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紫砂造型艺术,而是带有着现代设计艺术风格的重要特征,把实用性和雕塑、创意等等元素很好的融为一体,带给大家眼前一亮的视觉体验新感觉。此壶壶身扁圆饱满,张力十足,特别是在腹部的处理方面非常的宽阔,可以为茶叶的冲泡带来更多的空间,使其滋味更加的醇厚,最大程度的发挥出紫砂壶泡茶的显著特征,壶嘴弯流微微向上,出水爽利,与之遥相呼应的壶把则是在无穷的创意之下形成了水纹波浪形态,飘逸灵动又端握舒适,此壶的亮点之一还有壶盖的设计,宛如一滴水激起来的涟漪一般栩栩如生,充满了想象的空间,也能够呼应着整体的和谐设计。在抟制的过程之中,主要是凸显出线条的流畅度,看起来比较的简约,其实更多的是考验紫砂匠人们的基本功以及以艺术审美的理解,因为对于传统的紫砂造型来说,一般都有着固定的比例尺寸,可以在原版的基础之上进行放大或者缩小的设计,整体的和谐度还是可以得到保留,而这样一件全新的设计,则是需要很多的经验和实践的反复折腾才能够最终成型,所以当一把全新的紫砂壶出现在我们眼前的时候,和谐成为第一要素,特别是在融合了水滴造型和波光粼粼的设计感之后,如何更号的传递和表达这一要素,已经成为了摆在我们紫砂匠人面前的第一要务。

2、宜兴紫砂艺术作品《水韵壶》的人文内涵和深远影响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这是我们非常喜欢的大型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主题歌之中的开篇,其实也是一篇非常著名的词曲,最为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寥寥几句却把一江春水向东流的那种豪迈之感表达的淋漓尽致,也留下令人心驰神往的无限空间,面对这样的江水,我们古人也发出了“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的感慨。在紫砂艺术之中,也有着许多的紫砂巨匠们希望能够把自己眼睛看到的水的形态以及其中蕴藏的那种人文韵味和盘托出,但是苦于找不到具体的入手角度。因为局限于传统的紫砂创作设计里面很难有更多自己思考的时间。在我创作的过程之中,经常性的要停下手中的一切,放空自己的大脑任由思绪飞扬,才能够捕捉到瞬间的灵感。所以对于“水韵”这样的主题和内容,唯有以宁古无时、宁朴无巧、宁简无诘的审美来展示,运用返璞归真的技巧,不添加任何的雕塑,最终如同时间、地理塑造流水的痕迹一般来抟制紫砂,从而达到大巧不工、大象无形的境界。
2005年年底,紫砂传统抟制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也让更多的茶友们开始了解紫砂的特性,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之后,能够发现紫砂在冲泡方面的独到之处,进而了解到紫砂的手艺历史、江南的风俗历史等等,这也为紫砂艺人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能够把紫砂毫无保留的呈现出来。就以这把“水韵壶”为例,壶身扁而不塌,线条连贯且自然,壶嘴、壶把和壶钮都采用很好的形态设计来展示水的特征,在使用的过程里面,我们很容易就能够联想到水的无形。“上善若水”,指的是水有利于万物而自己却不争取什么,这原本是自然界正常的现象,却被我们中国古人引申成为君子非常重要的一种品格美德。同样在日常的生活之中,还有着“水滴石穿”的词语随处可见,演绎着水作为一种精神的象征和品格的养成,具有着更多的运用场景,以及带给我们更多的思考和启迪。这恰恰就是紫砂艺术所带给我们的影响力,无论是实际的使用场景,还是精神的寄托,总能够带来深远的、有意义的影响力,激励着越来越多的人如同水一般的一往无前,但是也懂得顺其自然。
结语:通过紫砂艺术的表达,世间万物或者是抽象的概念,都能够在不同的造型艺术之中找到共鸣,也能够在不断的探寻之中找到创作的灵感。当一把把小小的紫砂壶在经过水与火的淬炼之后出现在我们眼前,香茗一盏,茶汤浇淋之后水汽氤氲,在徐徐的清香之中回忆着过往的点点滴滴,能够真正的体会到生活的乐趣之所在,这正是紫砂艺术带给我们最为真真切切的享受,也是无数紫砂匠人们在不断的传承和创新之后所获得的最大欣慰。
作者:朱南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