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壶“独占鳌头”的创作解析

[日期:2024-07-09] 来源:本站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本站
       摘要: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灵感是紫砂壶艺创作的方式之一,不仅丰富了紫砂壶艺的造型设计,同时给了紫砂壶丰厚的文化底蕴,特别是寓意着美好祝福的吉祥文化的融入,使紫砂壶成为承载着深厚福运的实用艺术品。以“鳌”为主题的“独占鳌头”,以制壶与雕塑相结合的艺术创作形式,演绎了“鳌”的神话传说与状元及第的历史文化,强烈的艺术渲染力,营造了浓厚的祥瑞氛围,祝福人们“独占鳌头第一名”。
  
  关键词:紫砂 鳌 制壶 雕塑
  
  独占鳌头,是我们常送的祝福,祝福他人可以“殿前曾献升平策,独占鳌头第一名”,这句祝福最早出现在元·无名氏《陈州粜米》的楔子上。其文化背景来自一个神话传说,相传“龙生九子,鳌占头”,也就是说,鳌是龙之九子的老大。“鳌”非常厉害,可以翻云覆雨,背山搬岭,深受敬重。由于它喜欢站立在高处傲视群雄,有首屈一指的尊贵之姿,再加上身为龙子的鳌自身可以逢凶化吉、驱邪避凶,所以,人们就将鳌的形象以浮雕的形式塑造在古代皇宫的殿前台阶上。为什么有“独占鳌头”这个说法呢?对此,可以参考清代大学者洪亮吉的《江北诗话》中的记载。古代的科举考试有分登第进士名次,状元要在殿前接旨,而他的脚下就是雕有鳌的台阶。正是因为只有状元才有资格站在带有鳌的台阶上,所以有了“独占鳌头”的说法。中国人常说人生的四大喜事,即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对于自古以科举制来选拔人才的中国社会来说,“金榜题名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独占鳌头”也成为对广大学子来说最好的祝福,后来也延伸到祝福人们在各个领域中可以做到最好。
  
  带着这样的祝福,作为紫砂从艺者,有了以“独占鳌头”为主题的紫砂壶创作理念。不同于其他的工美摆件,紫砂壶首先是一把壶,作为壶来说,实用性是它的基础性能,这是不可舍弃的创作根基,否则紫砂壶就失去了它存在的意义。而一把可以使用的紫砂壶,必须具备壶身、壶嘴、壶把、壶盖、壶钮这五要素,也就是说,紫砂壶的造型设计必须建立在壶具五要素的基础上。创作一把以“独占鳌头”为主题的紫砂壶,就要考虑如何将这一典故与壶的五要素进行自然融合,使之既好用又好看,既是一把方便实用的紫砂壶,又是一件内蕴着传统文化底蕴,饱含祥瑞之意的艺术作品,这也是紫砂从艺者创作之路上需要深入探索的课题,“独占鳌头”正是这个课题下的一个缩影,凝聚着紫砂艺人对于创作的思考。
  将传统文化融入紫砂壶艺的创作中,元素的选择与应用是其中的关键。对于“独占鳌头”这一文化主题,“鳌”的形象是关键的元素,而如何将“鳌”这一形象塑造出来就至关重要了。在过往的壶艺创作中,元素的应用有多种方式,例如,通过陶刻、泥绘等装饰将鳌这一形象体现出来,这种方式常用在素器上;例如,通过壶体的设计制作将鳌这一形象演绎出来,这种方式常见于花器,代表作是鱼化龙。就艺术的渲染力来说,后者的形象感更强;就造型设计与制作工艺来说,显然后者要求更高,难度更大。正因为如此,如果可以在实用性的基础上通过壶体设计将“独占鳌头”这一形象演绎出来,那么无论是欣赏性、工艺性还是文化性都会更高一筹,艺术层次更加丰厚,艺术价值当然也就更大,所以,选择后者的创作方式,虽是挑战,却是艺术呈现上的最佳选择。
  
  将瑞兽的形象融入紫砂的形体造型中,这种壶艺创作形式也有着历史的渊源与发展轨迹,论其起源要追溯到明朝万历年间的紫砂高手陈仲美。不同于其他紫砂艺人出生于宜兴,陈仲美是江西人,本是景德镇的制壶高手,后到宜兴从事紫砂陶艺,所以,他另辟蹊径,将景德镇的制瓷工艺与宜兴的紫砂工艺相结合,创作了重镂透雕的雕塑工艺,对后来的紫砂壶艺创作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宜兴紫砂史书《阳羡名陶录》中对陈仲美有以下记载“好配壶土、意造诸玩,重镂叠刻,细极鬼工。或龙戏海涛,伸爪出目”。正因为有了将雕塑和紫砂壶相结合的创作方式的出现,才有了后来的紫砂名器“鱼化龙”壶。鱼化龙将龙与鱼的形象融入壶艺制作中,体现了紫砂泥超强的可塑性与紫砂工艺的鬼斧神工,是紫砂壶艺史上的丰碑之作。“独占鳌头”借鉴了鱼化龙的创作方式,同时融入了自己的艺术风格,将“鳌”这一形象融入壶体的五要素中,使其自成一体,浑然天成。
  
  为了更生动地演绎元素形象,对其细致观察与深入了解是重要的一步。鳌,并不是我们身边真实可见的物象,而是神话故事中的一个传说。众说纷纭,但总的来说,鳌是龙之九子之一,其形象为龙头,鱼身,麒麟尾,“独占鳌头”的造型设计抓住了这三个关键点,壶嘴以龙首为形制,特别是壶嘴与壶身衔接处的龙须,又浓又密,体现了龙的威猛气概,眼睛用黄色的段泥点睛,炯炯有神;壶身上鱼鳞遍布,纹路清晰,壶身与壶盖形成一体;壶把则是以麒麟尾为形制,上面的鬃毛分明可见。另外,壶钮以鱼鳍为形制,既方便实用又形象生动,同时,看起来如山的造型又映射了《淮南子·览里》中所说的东海巨鳌身驮仙山的故事。这样一来,这把壶整体来看就是一只传说中龙头、鱼身、麒麟尾的鳌了。
  
  巧妙的造型设计依托精湛的工艺技法来实现。雕塑与壶艺的结合,不仅呈现了造型上的不同,工艺技法上的制作也与一般的壶不同,这就要求既要掌握壶艺的成型制作之法,又要掌握雕塑的重镂叠刻之工,如此,才能塑造出“鳌”的精气神来。抛开“鳌”的外观,这把壶首先是一把圆润饱满的圆器,这就考验圆器的拍打成型技法了,需要扎实的制壶基本功。完成壶体的雏形,就要在坯体上进行各种雕、琢、镂、刻等细工,考验的是雕塑的功法。细节处可见精妙,比如,龙首的塑造,眼耳鼻舌分明,肌肉健硕,凸显了龙的威猛霸气;比如,龙须的处理,大大的一缕缕毛发从壶嘴处自然溢出,飘逸在壶身上,极富动感,在刻刀的刀刀刻画下,清晰鲜明,又浓又密;比如壶身上的鱼鳞,并不是简单的用刻刀横平竖直的整体划线,而是一片片单独雕刻,这样做出来的层次感与立体感,就像真正的鱼鳞一样。龙首挺立,龙须飘逸,鱼鳞抖动,精湛细致的工艺不仅现成出了“鳌”的形象,更是塑造了一只正在自由遨游的“鳌”,气宇轩昂,勇猛无畏。
  
  总结,通过巧妙的造型设计与精湛的工艺技法,将“鳌”完美的融入壶艺创作中,以紫砂的形式演绎了“独占鳌头”的传统文化,饱含着浓厚的祝福之情,祝福人们“独占鳌头第一名”。
  
  作者:瞿军强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