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苏绣IP、牌策划、市场分析、创意设计、文化传播、数字技术。
一、深入挖掘苏绣文化符合当下流行语态的传播点
区别于之前对于苏绣文化内涵的挖掘,对于历史背景、艺术特色、制作工艺、社会影响以及现代传承与创新等方面,不再是单纯的背书式整理,而是运用品牌策划中对于传播理论的学习与应用,将文献研究、专家访谈、作品赏析、比较研究、实践体验、技艺传承、社会影响及价值、现代传承与创新、国际交流与推广等多个维度的深挖、剖析、归纳、提炼,统一在对于现代流行语态的理解之中。
比如在新媒体品牌策划中比较成熟的一套方法论中,对于个人IP的打造,就可以应用到苏绣独立品牌IP打造,深入挖掘个体背后的故事与精神价值,绝非传统意义上的“考古”,需要结合当下语态进行深度梳理,提炼出具备吸引力和传播力的鲜明标签,构建具有吸引力的品牌故事,为苏绣添加前所未有的个人特质,改变品牌设计师与消费者之间传统的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关系,添加更有温度的情感联结,为之后的社群营销奠定基础。
二、塑造具有粉丝效应的IP形象
设计一个或一系列代表苏绣文化的IP形象,可以是虚拟人物、特定图案或吉祥物,确保其视觉识别度高,且易于传播。围绕IP形象创造丰富的故事内容,通过动画、短视频、漫画等形式展现,增加IP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之前国内对于IP形象的设计更加依赖于设计师的个人水平,大部分IP形象缺乏内涵,且没有符合品牌定位的巧思和创意,所以很多IP项目都流于表面,没有实现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在苏绣IP打造过程中,塑造鲜明的IP形象不仅要结合苏绣文化中符合当下流行语态传播点,更要通过明确目标定位、创意构思、设计形象、构建故事、测试与调整、内容创作、营销传播、社区建设、法律保护、持续发展这一成体系、相对成熟的流程,构建一个既吸引人又能长期发展的IP形象。更为重要的是要保持品牌持有者的耐心和灵活性,因为塑造一个成功的IP可能需要时间和不断的努力。
三、数字化为苏绣IP品质化发展赋能
直播电商的兴起让苏绣从业者看到了一张由数字化发展带来的产品市场化高分答卷,利用社交媒体、电商平台、直播带货等线上渠道,扩大苏绣IP的影响力,实现线上销售与品牌宣传的双重效果,目前很多从业者都在做一些尝试,但大部分不得要领。
流量带来的自媒体狂欢背后,是由算法搭建的基于每个单独个体的数字档案与消费习惯数据库建设,更依赖于收集和分析消费者偏好数据,定制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推荐算法的精准投放和推流,可以这么说,目前想要在线上平台达成目标数额的成交量,内容、流量、产品缺一不可。
内容上不应该再有类似百科内容的呈现,而是应该利用VR/AR技术,打造沉浸式体验苏绣各类针法的绣制过程,添加成就达成系统,寓教于乐,增加粉丝对苏绣文化的理解和兴趣,需要注意的是,这个过程中苏绣从业者和体验者不是教学的关系,而是分享技法、共同成长的关系,这对于占据年轻群体的关注力至关重要。
业内对于机绣一直持有一种暧昧的态度,但其实智能绣花机、CAD软件辅助设计的应用,加上人工智能深度学习,已经可以让每一位绣者的创作习惯得到还原。采用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可以识别并保存绣者对于各种阵法的理解及应用,并完整还原这些巧思。此类技术完全可以用于批量化的文化创意产品的制作,从业者只需要一次开模,之后的作品就是批量化生产但风格鲜明独特的产品,从而为从业者提供一份稳定的保障,使得从业者有时间和精力去创作赛级精品作品,做到产品线的合理布局。赛级作品利用区块链技术做防伪认证,提升收藏价值和消费者信任度。
四、跨界合作与联名
在与动画行业的品牌策划方深度交流的过程中,会面对一些国产动画电影的海报产生深深的惋惜,这些海报色彩瑰丽、肌理清晰、构图创新、题材新颖,更难能可贵的是有一群深度认同的粉丝,若能用苏绣技法还原动画电影海报,比如《大鱼海棠》、《大圣归来》、《深海》、《风雨咒》、《天罡》等粉丝基础众多的优秀国产动画作品,均在此列。
除此之外,与其他知名品牌或流行文化IP进行联名合作,如与时尚品牌、动漫角色、知名设计师等,拓展苏绣的受众群体,推出苏绣与现代设计结合的限量版产品,增加产品的稀缺性和收藏价值。
五、社群运营与粉丝经济
在社群营销中,以兴趣为核心打造的社群往往具备比其他社群更加强大的向心力,建立苏绣爱好者的社群,定期举办线上线下活动,如工作坊、展览、文化讲座等,增强用户粘性。
也要保持开放包容的态度,不断寻求与各大知名KOL的合作,与文化名人、时尚博主、手工艺up主、网红等意见领袖合作,通过他们的影响力推广苏绣文化。
社群运营和粉丝经济密不可分,将情感连接用于社群构建,促进内容消费,也为数字平台上的商品化内容增加了互动与参与,这对于口碑营销以及从业者的复盘数据分析,都有很大裨益。
六、可持续性与社会责任
品牌策划中,为提升品牌形象,选择与苏绣有交叉点的社会问题,创造行业与社会共赢的局面,同时要避免CSR活动的同质化,确保活动具有独特性和战略价值。
苏绣行业发展到今天,也在不断进步和更新迭代,将环保材料应用到作品绣制过程中,强调苏绣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吸引关注绿色消费的群体。绿色主题对于关注环境可持续性、经济可持续性、社会可持续性的群体具有强大的号召能力。
同时还可以参与或发起文化传承、女性就业等公益项目,提升品牌形象,增强社会认同感。
七、数据监测与效果评估
在品牌策划中,关于策划推广行为的数据检测与效果评估,是复盘环节的重中之重。定期收集和分析市场反馈、销售数据和社交媒体互动情况,便于策划方及时调整宣传战略和产品的持续优化。基于数据分析结果,不断优化产品、营销策略和服务,确保苏绣IP的长期发展动力。
通过上述策略的综合运用,我们见证了一次传统与现代、艺术与科技的完美交融——苏绣IP的塑造之旅。这不仅是一场对古老技艺的致敬,更是对文化传承与创新精神的一次深刻诠释。这门源自千年前的精致艺术,在数字化时代的赋能下,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与魅力。我们运用了先进的数字技术和创新的营销策略,搭建起一座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让每一针每一线都承载着历史的温度,同时也闪耀着未来的光芒。
从数字档案的建立到虚拟现实的体验,从在线教育的普及到跨界合作的探索,我们致力于让苏绣不再仅仅是静止的画面,而是成为触动人心、引领风尚的活生生的文化符号。我们相信,每一个精心设计的图案,每一次指尖轻触的体验,都在诉说着苏绣独有的故事,也在构建着一个属于未来的文化遗产。
苏绣IP的打造,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它让我们重新审视传统文化的价值,激发了更多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赋予了苏绣新的生命,也让世界看到了中国文化的无限可能。让我们携手并进,继续探索苏绣IP的无限潜力,用创意和热情书写下一个精彩的篇章。因为,每一幅苏绣作品,都是时间的诗篇;每一次品牌策划,都是对未来的承诺。让我们共同期待,苏绣在新时代的舞台上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成为连接古今、融汇中西的永恒传奇。
愿苏绣之美,穿越时光,流传千古;愿品牌之光,照亮未来,引领潮流。这就是我们对苏绣IP打造的终极愿景,也是对文化传承最深情的献礼。
参考文献
[1] 刘应波;乔文红;张燕敏;李斌.社交媒体时代下品牌策划与管理创新研究[J].中国市场.2024.6
[2] 王娇;蔡艳燕.赣南非遗客家服饰品牌助力文化软实力提升——以“客家衣锦”品牌为例[J].西部皮革.2024.4
[3] 曹颖琪;汤嘉慧;童玲.数字时代非遗的品牌化策略——娄底实践与全国视野的探讨[J].天工.2024.1
[4] 曾海容;侯静波.品牌管理课程“赛教融合”的一体化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N].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23.10
[5] 肖明清;肖永宏.以品牌策划带动文化振兴[J].国际公关.2023.5
[6] 孙闻笑.利用数字文创打造城市IP形象的设计策略研究[J].鞋类工艺与设计2024.6
[7] 吕玲玲.浅谈行业类新媒体平台的打造[N].中国地市报人.2024.3
[8] 李雪昆.打造主流新媒体标杆 芒果生态澎湃全新动能[N].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24.3
[9] 程晓琳;张宣;周娴.潮起来,非遗用“年轻心”吸引年轻人[N].新华日报.2024.7
[10] 顾星欣.“苏风”起盛潮 “古意”展新韵[N].新华日报.2024.5
作者:汤晓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