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紫砂壶的艺术创作 ——以紫砂壶“云水间之壶”为例

[日期:2024-07-18] 来源:本站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本站
       摘要:意境是中国艺术的至高追求,“云水之间”不仅是优秀的艺术作品呈现出来的意境,也是中国人的人生追求。当诗画之中的云水之间遇到紫砂,它就有了另一种表达。不同于诗画,紫砂壶是一种实用艺术,它有着特殊的形制结构,在这种限制中达到极致的艺术渲染力,从而进入云水之境,需要优秀的造型设计与高超的制作工艺相结合。走进“云水间之壶”,看它如何以一壶之力,带你进入奇妙的云水之境。
  
  关键词:紫砂;云水之间;意境
  
  中国艺术与西方世界的不同,我想,应该就是“意境”二字了,这看着特别简单的两个字,却是意趣无穷又难以言表的境界。“意境”二字是中国古代独创出来的一个概念,用以评论文学与艺术作品中所蕴含的境界与情趣,强调形神情理的统一、‌虚实有无的协调,‌它既生于意外,‌又蕴于象内,让人在欣赏中有身心灵的震撼,得到心理和精神上的感受与领悟。“意境”至今仍是独属于中国的美学特征,是中国艺术所追求的至高境界。
  
  ‌
  
  作为中国艺术中的至高境界,“意境”在中国画与中国诗中体现得尤为鲜明,比如中国画中的山水画,中国诗中的山水诗,可见山水之于中国人,已然不只是眼前的景象,人们总能在山水之中看到山水之外,因为“意境”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所以古人在观优秀超俗的山水作品时,提出了“云水之间”这四个字,用以形容画中那种云山雾绕、云迷水隐、水波荡漾、天水一色的迷人景象。这种景象的营造,不仅体现了画者高超的绘画水平,也让人置身于画中,如临其境,试问,在这样的景象中,谁能不褪去浮华,身轻心静呢?所以,云水之间从对美妙的自然之景“云影入水,水升化云”的形容上升到了“云自无心水自闲”的文化内涵与哲学寓意,特别是僧道云游四方的生活方式被称作“云水”,这云水之间便有了禅静。这就是“云水之间”的意境所带给人身心灵的震撼和洗礼。通过艺术的塑造,产生艺术的渲染力,当这种渲染力达到极致之时,这眼前的景便入了心,就有了意境。

  


  云水之境,是人们非常推崇的艺术境界,却也是非常难以达到的艺术追求,这需要高超的艺术水平,特别是要以立体的紫砂壶的形式来呈现这种境界,这需要巧妙的造型美学的塑造与纯熟的工艺技法的实践。云水之境的形成,首先是奇妙的景象的营造,然后是这种营造具有极致的感染力,这在画中、诗中可以通过山水之景的描写与形容进行艺术化的再现,而紫砂壶不一样。紫砂壶首先是一种泡茶饮水器皿,它有固定的结构组成,壶身、壶嘴、壶把、壶盖、壶钮,这是必要的组成部分,所以,云水景象的塑造是要建无结构壶五结构基础上的,这就有了很大的局限性,只能通过巧妙的设计进行景象的呈现。另外,紫砂壶是一种以紫砂泥为材料的手工艺术,它的成型是通过手的拍打捏塑而成,特定的设计无疑加大了对工艺技法的要求,所以云水之境的呈现,对于紫砂壶艺来说,是艺术的成就,也是创作的挑战。
  
  初看“云水见之壶”,先看它的壶体设计。相较于常见的仿古、掇只等传统的圆器,其实这把壶的形制借鉴了西施壶的造型,这种借源自感源自于两方面,一方面在于西施壶非常的秀美好看,具有极高的欣赏性;一方面在于非常的方面使用,具有极强的实用性。不过因为每部分都做了很大的改良,所以有了自己的风格特征与视觉观感。首先,壶身更加的饱满,特别是壶肩处的丰腴之感满得像是要溢出来;壶盖依然保留了嵌入式盖,这样壶盖与壶身的浑然一体,为后面要说的装饰搭建了一个非常适合展示的平台;壶钮则是改直流为一弯流,短小的一弯流配在这样的壶身上,倒多了些憨态可掬而又灵动的趣味;壶把也做了特殊的设计,相较于一般的耳把,特别是相对西施的倒把来说,这只壶把反其道而行,不仅做了下飞,把肩也有些上翘,这样看起来更加的玲珑婀娜,倒有些娇俏的韵味,这样壶钮与壶把的左右设计就形成了呼应,增加了灵动的气韵;壶钮也一改常规的珠式钮,做了一些特殊的设计,使其更有设计感。就外观造型来说,这把壶形制简约素雅,憨态可掬中又有着很多巧妙的设计,给人大智若愚之感,这就为下面所要表达的“云水之间”这种人生大哲大慧做了基调的铺垫。
  
  走进“云水见之壶”,看似简约素雅的形制中通过一些装饰而使得这把壶有了云水的意象。首先,盖面上做了很多圆圈的设计,看起来就像壶钮掉落在水面而荡起了圈圈涟漪,从壶身往外溢,一圈圈流淌开来,滴落在壶身上,化成了祥云的样子。这点设计花了很多心思,盖面上的涟漪,壶身上的祥云,通过水流连接了起来,如此便有了云水相连、天水一色的景象了。在常见的艺术创作中,“云水意象”的意向表达通常用山峦叠嶂、水恢宏长的恢弘景象来演绎,而这把壶中,流水、祥云,都是寥寥之笔,采用了大写意的艺术手法,看似不动声色中却气韵流转,意境深远。这样的艺术呈现反而更加的和谐静谧,让人没有防备的,在不经意中去欣赏,在欣赏中逐渐的放松,感受到舒适的体验,这样才能真正的获得内心的平和。
  
  另外,这件作品还藏着云水之外的一个巧思。上文说了,这把壶的壶钮做了特别的设计,它的造型很像一颗饱满鲜甜的桃子,这里就不仅仅是为了追求外观的设计感了,而是内蕴着中国吉祥文化中的桃文化。就壶体形制本身来说,这把可以看作可以看做是一只非常饱满诱人的桃子,而壶钮则是一颗小桃子,造型上下呼应,有种极致和谐的美感。同时,桃子对于中国人而言,不是简单的水果,它在民俗中有着重要的意义,是吉祥文化的一部分,象征着长寿安康。而这件作品又做了大桃托起小桃的造型设计,不仅看着就更加的吉庆,也有祖孙同堂,天伦之乐的美好寓意。
  
  这件作品的造型艺术,无疑是成功的,而对于手工艺术来说,达到意境层面的艺术渲染力,手作实践才是最为关键的一环,这就需要高超的工艺技法将造型设计与制壶工艺完美的结合。就这件作品来说,不仅需要传统的制壶技艺,还涉及多种装饰工艺。首先,就壶体本身来说,它是一把尤其考验制壶工艺的素器,在紫砂三大器型中,看似简单的素器才最考验工艺水平,容不得任何的瑕疵。另外,因为造型的缘故,它对身筒的要求极高,特别是壶肩处的饱满度,壶盖与壶身的密合度等,都需要精益求精的制作。其次,盖面上圈圈涟漪的效果处理,为了避免刻板呆滞,所以不是简单的用刻刀刻制,而是在转盘的转动中用了一定力度进行了压痕处理,这个过程中,力度的均衡是关键,才能成就自然的水纹效果。再次,壶身上的祥云,则用的是贴花的装饰技法,这是一种将想要的图形先用紫砂泥做出来,粘贴在未干的壶身上,再用竹刀等工具修饰,具有立体而有层次的艺术效果。这个过程中极为考验技法水平,只有手法足够纯熟,才能有行云流水的自然,特别是从壶盖上的水纹过渡到壶身上的祥云,只有非常自然无痕的过渡,才有浑然天成的水天一色之象。
  

  “云水间之壶”,是一把壶,也是一幅立体的画,承载着对生活的美好愿景、对人生的境界追求,愿一壶云水间,给你我一个诗意的人生。


  作者:瞿军强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