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文化建设中特色非遗“生态链”创新发展研究——以常州乱针绣为例

[日期:2024-07-29] 来源:本站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本站
       摘要: 本文围绕特色非遗项目常州乱针绣展开研究,探讨其在城市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及面临的挑战。通过对常州乱针绣传统工艺和民间美术现状的分析,提出建立传统工艺发展的“生态链”,实现文化经济一体化,进而精心打造江南名城。同时,强调传统工艺、民间美术的发展与现代设计的紧密结合,为传统非遗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创新提供思路。
  
  关键词:特色非遗;生态链;常州乱针绣;城市文化
  
  一、引言
  
  在全球化与现代化的浪潮中,保护和传承特色非遗文化已成为城市文化建设的关键一环。常州乱针绣,作为中国传统刺绣中的第五大刺绣工艺是刺绣艺术的璀璨瑰宝,其作为常州工艺美术三宝之一,以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常州文化乃至江南文化的一张闪亮名片。然而,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传统工艺和民间美术正面临着诸多挑战与变革的需求。常州乱针绣在现代城市文化建设中有着重要作用,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常州乱针绣不仅承载着丰富而独特的文化价值,更是常州历史进程中的一个重要标识。面对社会变迁和科技进步,常州乱针绣的传承与发展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以适应现代社会审美需求,从而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焕发出经典魅力。
  
  二、常州乱针绣面临的挑战
  
  常州乱针绣自20世纪初由杨守玉先生创立以来,已经积淀了近百年的历史底蕴。它巧妙地融合了中国传统刺绣技艺与西方绘画技法,形成了别具一格的艺术风格,通过长短交叉的线条和分层加色的独特手法,成功打破了传统刺绣的“排比其线、密接其针”的表现针法,展现出强烈的立体感和丰富的层次感,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然而,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市场经济的影响,常州乱针绣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传承人减少、市场萎缩等问题日益凸显,现代消费者的审美需求也变得更为多样化和个性化,对传统乱针绣工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快速变革,使得常州乱针绣等传统手工艺在传承与发展上面临着诸多困难。技艺传承人的匮乏和培训体系的不完善,使得乱针绣的传承面临着传承断代的危险;同时,乱针绣工艺培训周期长、成本高的特点,也限制了传承的广度和深度。因此,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推动常州乱针绣的传承与创新发展,成为摆在传承人面前的重要课题。
  
  三、重建乱针绣工艺发展的“生态链”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需要构建一个支持传统工艺持续发展的生态系统。这包括政府的支持政策、教育部门的课程引导以及市场的多元化开发。例如,现在已经通过数字化手段保护和传承乱针绣技艺,并利用互联网平台扩大市场影响力;非遗课程进学校等。针对常州乱针绣所面临的挑战,建立传统工艺发展的“生态链”显得尤为重要。这包括从技艺传承、人才培养、市场拓展、文化创新等方面构建完整的产业链。
  
  首先,要加强技艺传承和人才培养。政府通过设立较多优秀技艺传承人工作室、举办培训班等方式,吸引更多年轻人学习和传承乱针绣技艺。加强技艺传承和人才培养是确保传统乱针绣艺术得以延续和发展的关键。以下是一些具体的策略:
  
  1. 建立完善的传承体系
  
  恢复师徒制度。恢复并优化传统的师徒传承制度,鼓励有经验的乱针绣大师招收徒弟,通过手把手的教学和示范,将技艺精髓传授给下一代。例如单银娣乱针绣大师工作室,除了技艺的教授外,工作室每周五会进行一次全体学员作品指正,让学员们知道在绣制某些环节时,需要注意的重点,
  
  传承人认定。建立国家级、省级、市级等多层次的乱针绣传承人认定体系,对在技艺传承方面有突出贡献的艺人给予荣誉和奖励,激励更多人投身于技艺传承。每年工作室会参与省级、国家级的工艺美术博览会数场,在此期间老师们会鼓励徒弟积极绣制新作品参与评比,激发徒弟的参与感,并在学习和比赛年限满足时,指导徒弟进行职称评定。从而也壮大了传承人的队伍。
  
  2. 教育与培训体系
  
  加强专业教育。工作室也积极参与在职业院校、艺术院校等教育机构中开设乱针绣相关专业或课程,将乱针绣技艺纳入正规教育体系,培养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高素质人才。我们进入初中的手工课程系统,让孩子们从小就能了解乱针绣的魅力。并和职业院校合作,植入乱针绣课程,挖掘乱针绣从业人才。
  
  增加短期培训。工作室定期举办乱针绣技艺短期培训班、工作坊等,邀请乱针绣大师和专家授课,为初学者和爱好者提供学习机会,提高技艺水平。
  
  提供在线教育。利用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开发乱针绣技艺在线学习平台,我们开通抖音等平台账号,定期发布绣制视频和直播教程、在线答疑等服务,打破地域限制,让更多人能够接触到乱针绣技艺。
  
  3. 实践与创作平台
  
  建立乱针绣技艺实践基地,为学员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和平台,让他们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锻炼技艺,提升创作能力。鼓励和支持乱针绣艺人参与各类艺术创作项目,如文化遗产保护、旅游纪念品开发等,通过实践促进技艺的传承和创新。
  
  其次,要拓展市场空间和文化影响力。通过举办展览、参加国内外文化交流活动等方式,让更多人了解并欣赏常州乱针绣的魅力。在创作传统优秀乱针绣的同时,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创产品,满足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
  
  工作室每年都会推出重量级作品参与各类活动、比赛。也积极和高校艺术工作者和美术大师合作新的题材,如2022年由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单银娣和徒弟黄莉与江南大学新民艺研究生导师寻胜兰教授合作的乱针绣作品《敦煌的女儿》,历经一年的绣制,于2023年被清华美院收藏,这也是中国工艺美术最高艺术学府对常州乱针绣的认可。
  
  四、常州乱针绣与文化经济一体化
  
  常州作为江南地区的明珠城市,拥有悠久且深厚的文化底蕴。常州乱针绣不仅是常州传统艺术的瑰宝,同时也蕴藏着巨大的商业价值。乱针绣作为常州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其针法灵活多变,色彩丰富,层次分明,能够表现出油画、摄影和素描等艺术形式的效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这种独特性使得乱针绣成为常州文化的重要代表,有助于塑造和提升常州的城市品牌形象。通过将乱针绣作为城市名片进行推广,可以扩大其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和知名度。这有助于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者关注常州,促进当地旅游、文化、商业等多方面的发展。
  
  1、乱针绣的收藏价值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文化消费需求的增加,乱针绣作为一种高端艺术品和收藏品,其市场需求也在不断扩大。许多国内外收藏家和艺术爱好者对乱针绣作品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这为乱针绣的市场开发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乱针绣作品的售价往往较高,因为其制作过程复杂、耗时费力,且每一幅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艺术品。因此,通过开发乱针绣市场,可以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居民收入水平。乱针绣产业的发展还可以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如原材料供应、设计创意、教育培训、展览展示等。这些产业的发展将进一步扩大乱针绣的市场规模和影响力,形成良性循环。
  
  2、乱针绣的品牌价值
  
  随着乱针绣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可以逐步推动其向高端化、品牌化、规模化方向发展。通过整合产业链资源、提升产品质量和附加值、加强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等措施,可以进一步提高乱针绣产业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实现产业升级和可持续发展。以常州天宁吾悦广场为例,该项目将乱针绣工艺作为外立面设计的主要元素,通过现代设计手法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打造了一种独特而富有艺术感的城市综合体。这一设计不仅提升了项目的文化内涵和品位,也吸引了大量游客和市民前来参观和消费,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该项目还通过举办乱针绣展览、文化交流等活动,进一步推广了乱针绣文化,提高了其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3、乱针绣的衍生价值
  
  将常州乱针绣转化为文创产品和衍生品,我们能够拓宽其市场触达面,提升经济价值和社会影响力。此外,将乱针绣元素巧妙融入现代服装设计、箱包设计、饰品设计等,也是一种传统与创新结合的市场拓展策略。在当前文化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下,常州乱针绣作为特色非遗项目,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将为常州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无限可能。通过深入挖掘常州乱针绣的艺术特色,我们能够开发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文创产品,推动文化产业持续繁荣。同时,常州乱针绣也能成为城市文化建设的重要媒介,通过在公共空间、旅游景点等设置艺术装置、举办文化活动等方式,让更多人亲身体验到乱针绣的独特魅力,进一步增强城市文化的辨识度和吸引力。
  
  借助乱针绣的品牌影响力和文化吸引力,吸引更多游客和投资者的目光,为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在打造江南名城的进程中,我们还应注重传统与现代的巧妙融合。一方面,我们要保护和传承乱针绣等传统工艺的精髓和魅力;另一方面,要结合现代设计理念和市场需求,对传统工艺进行创新与发展。通过打造集传统工艺展示、文化体验、旅游观光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文化综合体,让游客在领略乱针绣艺术之美的同时,也能感受到现代常州的活力与魅力,从而实现传统与现代的和谐共生,共同书写常州这座江南文化名城的辉煌篇章。
  
  五、结论与展望
  
  常州乱针绣作为常州最具特色的非遗项目之一,在城市文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面对现代社会的挑战和发展机遇,我们需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推动其传承与创新发展。通过建立传统工艺发展的“生态链”、实现文化经济一体化、打造江南名城以及加强与现代设计的融合等举措,可以进一步提升常州乱针绣的文化内涵和市场竞争力,为城市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审美观念的不断变化,常州乱针绣将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挑战。我们需要继续深入研究和探索其创新发展路径,为其传承与发扬光大注入新的动力。同时,也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和探讨,能够引发更多人对常州特色非遗和城市文化建设的关注和思考,共同推动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1]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语境下传统手工艺的创新——以乱针绣为例[J].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38(02):101-106.
  [2] 中国传统刺绣与现代“乱针绣”[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4(03):85-86.
  [3] 基于“互联网+”背景常州乱针绣的保护和传承研究[J].名作欣赏,2017,595(35):116-118.
  [4] 常州乱针绣传承现状调查分析[J].现代丝绸科学与技术,2014,29(05):182-186.
  [5] 常州乱针绣工艺品消费市场拓展研究[J].艺术科技,2013,26(01):252-253.
  [6] 常州乱针绣的传承及文创产品设计研究[J].西部皮革,2021,43(23):137-138.
  [7]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传承与发展——以常州乱针绣为例[J].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13,11(03):26-30.
  [8] 针上油画——乱针绣的艺术研究[J].美与时代(中),2016,657(06):118-119.

  [9] 试论常州乱针绣艺术[J].商业文化(学术版),2010,161(07):267.


  作者:黄莉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