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集万象 和成天下 ——浅谈紫砂壶“云和”中的民族文化精神体现

[日期:2024-07-31] 来源:本站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本站
       摘要:相较于其他的工艺美术品,紫砂壶艺术是在中国茶文化与中国陶文化的发展中孕育而生的,看似只有六百年的历程,却承载了民族数千年的历史文化的积淀,成为中国传统手工艺术的奇葩,被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所以,紫砂壶艺承载了更多的社会责任,不仅要促进这门手工艺自身的发展,同时要弘扬国家的传统文化、彰显民族的时代精神。优秀的紫砂壶作应该是集观赏性、艺术性、思想性的有机统一,它既能带给人舒适的使用体验,又能给人关于人生的思考与探索,体会到家国天下的精神与情怀。“云和”,正是以此责任与使命为创作精神与理念的紫砂壶作品,让我们深入其中,领略其所呈现的中式美学与民间工艺的魅力,感受其所承载的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的内涵。
  
  关键词:紫砂壶;民族文化;和谐社会;
  


云和  汤先武作

  
  前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提出必须把创作生产优秀作品作为文艺工作的中心环节,努力创作生产更多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的优秀作品。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宜兴紫砂壶艺的创作肩负着重要的使命,不仅要体现中国传统手工艺术的观赏性与艺术性,也要担负起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历史责任。作为当代的紫砂从艺者,要以此为使命与责任进行紫砂壶艺的创作,一方面,汲取传统文化,融入壶艺创作,丰富作品的欣赏性、丰厚作品的思想性,达到高度的艺术境界,推动紫砂壶艺这门传统手工艺术的长远发展;一方面,通过作品的形意相生,让人在作品中深入感受到民族文化的魅力,以此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体现民族文化精神、传播当代审美追求与价值观念,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一壶之力,承载民族乾坤,以小我之劳,铸大国之梦,共同创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新的辉煌。
  
  自古以来,“和”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核心,特别是当代中国更是将“和”融入新中国的建设与发展中,提出了建设和谐社会的伟大梦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强调,“和平、和睦、和谐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来一直追求和传承的理念”。无论是对于“和”的美学特征表达,还是关于“和”的民族文化体现,应该是我们当代艺术创作应该追求与传递的价值观与创作理念。为了将这种抽象化的意愿具象化,“云和”这件作品作了多方面的探索与实践,几经易稿后,确定以“云集万象,和成天下”为创作灵感与理念。“云集万象”是中国古代的宇宙观,古人云看天象知天命,而集万象之云承载着我们先祖对这个世界的理解与探索,是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和成天下”是中国自古以来的价值观,从古代的“天人合一”到今天的和谐社会,“和”贯穿了华夏民族的千年进程,推动着今天的和谐社会的建设与发展。以“云集万象,和成天下”为理念,是传统文化与时代文明的交织,是一场关于宇宙观、世界观、价值观、社会观、文化观的古今对话。
  
  “云和”,选择了“云”这一特殊而又极具民族文化象征意义的符号融入创作中。对于中国人来说,云,不是简单的气象,而是一种古老的宇宙观。中国古代的宇宙观是一种复杂的哲学体系,它不仅涉及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理解,还被赋予了人类行为与社会组织的神秘关联,对中国的社会、科学、哲学等方方面面都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对于崇尚天命的华夏先祖来说,天上的云是气象与命理的预言,人们对云充满了敬畏与探索之心,《孤本元明杂剧—度黄龙》头折记载:“今到此山之中,观见瑞气祥云,氤氲于九霄之上”,明朝《鱼篮记》 第四折中记载:“你看俺佛门现万道金光,满天现祥云瑞彩也”,也就有了“祥云”之说。司马贞引刘向的《列仙传》说:“老子西游,关令尹喜望见有紫气浮关,而老子果乘青牛而过也”,清·洪昇著《长生殿·舞盘》中曰“紫气东来,瑶池西望,翩翩青鸟庭前降”,也就有了“紫气东来”的典故,东有祥云,乃吉兆也。这些象征和寓意反映了古人对云的敬畏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展现了云在古代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和深远影响,特别是象征着吉兆的祥云,更是深入我们的民风民俗,成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经千年,依然备受推崇。
  
  “云”,是“云和”这件作品最为鲜明的主题,主要体现在壶钮与壶身上。作为一壶之眼的壶钮,相较于传统的珠式钮,“云和”根据主题做了特殊的设计,取云纹形象融于其中,且通过紫砂雕塑的技法,将其塑成如意的样子立于盖面上,“如意祥云”便跃然眼前。既满足了便于拿捏的使用性,赋予设计感的欣赏性,又突出了主题元素,与壶身的云纹上下呼应。壶身的云纹从壶口处自然胥出飘逸在壶身上,这是采用了紫砂贴花的装饰技法,使其具有一定的立体感与层次感,深浅层次变化中细腻而生动。为了主题可以完整而有层次的艺术表达,整把壶的造型艺术都至关重要。整器以标准的素圆器为基础,在光洁的壶身上以装饰艺术进行主题的表达,形成了简约素雅的基调,也有助于主题的突出表达。而衬托云主题的素器看似简约却并不简单,也是有着深思熟路的造型设计在其中。比如,圆器的选择,奠定了舒适喜悦的情感基调;点线面的构成,各局部之间的比例分配,特别是整器的流线感,都给人一种和谐均衡之美;取清水泥制作,此泥烧成后呈红色,优质的泥性使其更加的红润光泽,细腻如玉,这就形成了象征着吉庆的中国红底色。如此,这件作品的基底就已经有了令人心生喜悦的宝象,而在此宝象上的祥云流动,便是紫气东来的吉兆,中国传统文化的吉祥文化在这把壶中有了具象化的体现。
  
  “和”,是“云和”这件作品想要传递的价值观,浓缩在作品的方方面面。其一,“云和”,这件作品的实现不仅需要传统制壶工艺,还需要结合雕塑工艺与装饰工艺,是多种技法之间的有效融合,此为技和;其二,“云和”,这件作品的各比例恰到好处,特别是壶嘴与壶把左右两侧的粗细一致,伸展呼应。作品简中有繁,繁简得当,具有高度的对称和谐之美,此为形和;其三,“云和”,如上文所述,以祥云为饰,整体造型呈宝象,是中国吉祥文化具象化的体现,此为祥和;其四,“云和”之云,以大写意的样子呈现,寥寥几笔,以线取象,以形传意,极具飘逸脱俗之美学特征,又有恬淡闲适之和合性情,观之有“坐看云卷云舒”的豁达淡然心境,此为心和。技和、形和、祥和、心和,从外观的和谐和美到内在的祥和平和,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突出了中华民族的“和文化”精神,体现了中国自古以来“和成天下”的美好愿望,也体现了当代中国“和谐社会”的倡导与畅想。
  
  总结  “云和”,不仅是一把好用又好看的紫砂壶,它通过壶体形制、装饰、泥色等方方面面的共同演绎,呈现一派祥瑞的和气之象,浓缩了中华民族“云集万象,和成天下”的价值观、社会观、文化观,传递着中国人自古以来对和谐社会的向往与追求。“云和”是当代紫砂壶艺创作的缩影,体现了当代紫砂艺术汲取中国传统文化,以作品体现民族文化精神,反映当代社会价值观的创作理念与匠心精神。
  
  参考文献

  [1] 焦健.让作品体现中华文化精神.《人民日报》2014.10


  作者:汤先武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