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乡村振兴、非遗苏绣、产业链延伸、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产业融合
据统计,目前已有数百个乡村设立了苏绣技艺传承基地,吸引了大量乡村人口参与学习与实践。非遗苏绣,凭借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精湛的技艺,正逐步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一、苏绣技艺在乡村的传承与发展
乡村传承苏绣技艺的进程中,发现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有的乡村传承基地以传统的‘师傅带徒弟’模式,由经验丰富的老艺人手把手地传授技艺,也有用新技术衍生的数字化教学方式,既提高了传承效率,又激发了乡村居民对苏绣技艺的浓厚兴趣和热情,因此,在传承过程中,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对于增强苏绣技艺的传承力度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以苏州某乡为背景,乡村依托丰富的苏绣资源,成立了苏绣技艺传承中心,聘请多位国家级苏绣大师作为顾问和导师,对乡村居民进行系统的苏绣技艺培训,经过几年的努力,乡村的苏绣产业得到了迅猛发展,不仅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增长,而且提高了乡村居民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水平,在苏绣技艺传承的同时,也为当地的文化传承做出了贡献。同时,该乡的苏绣产业也通过为游客带来美的享受,在为乡村居民带来经济收入的同时,也为乡的经济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二、苏绣产业对乡村经济的推动作用
从事苏绣制作及相关产业的劳动力占到苏绣产业兴盛的乡村劳动力的30%以上,使当地就业压力得到有效缓解。二是乡村经济快速增长,得益于苏绣产业的兴起。以一个年产值过亿元、成为当地经济支柱产业的苏绣小镇为例。此外,苏绣产业的发展还促进了乡村产业链的延伸,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如原料供应、包装设计、物流运输等,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条,使乡村经济的整体竞争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增强。
苏绣产业不仅体现在经济层面,更重要的是挖掘和传承苏绣产业的文化价值。苏绣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吸引了不少游客慕名而来,争相选购。同时,苏绣产业的发展也激发了广大乡村居民的文化自信,促进了乡村文化的繁荣和发展,苏绣产业的发展带动了广大乡村居民的文化自信。
非遗和文旅的融合在现在这个时代是大势所趋,以非遗为主题在乡村做非遗文旅也被很多地方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发展方式。通过开发苏绣主题旅游产品,吸引更多游客前来体验乡村文化。这种融合发展模式不仅拓宽了苏绣产业的发展空间,也为乡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苏绣文化对乡村社会的影响
苏绣技艺的传承与开发既丰富了乡村群众文化生活,又使增强了乡村社会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随着苏绣技艺的融会贯通,乡村群众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逐步增强,乡村社会文化风气日益浓厚。另外,苏绣产业的发展也带动了与之相关的产业链的发展,对丝线与布料等原料的生产和销售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使乡村经济得到了进一步繁荣。因此,苏绣技艺的发扬和传承对于乡村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此外,在乡村社会中苏绣文化的影响深远的社会关系的和谐与稳定上,在苏绣技艺的传承过程中更促进了师徒关系与邻里关系的进一步巩固与发展;乡村居民共同参与苏绣技艺的学习与交流增进相互之间的了解与信任,促进了乡村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在乡村社会中的文化传承与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可以说苏绣文化在乡村社会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而乡村社会的发展与繁荣也离不开苏绣文化的扶持与传承;在乡村居民中形成了一股热爱苏绣的浓郁风气。
许多乡村地区依托苏绣文化,开发出了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产品,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这不仅增加了乡村地区的经济收入,还提高了乡村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为乡村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乡村振兴中苏绣文化的传播与推广
邀请苏绣大师走进校园向学生传授苏绣技艺,不仅使学生有机会亲身感受并欣赏传统文化的韵味和魅力,更激发了学生对苏绣的浓厚兴趣;同时以苏绣技艺培训班苏绣作品展览等不同形式对村民提供近距离接触和了解苏绣文化的途径与机会。经过这样的过程,在村民中形成对苏绣的更广泛认同与热爱。
运用互联网以及大数据等现代技术手段,使苏绣文化以更生动直观的方式呈现在大众面前;加大苏绣文化的传承发展力度,不仅可以使乡村文化生活得到充实,更能使村民在文化修养和审美能力上得到提高;并由此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使苏绣这一传统技艺得以发扬光大。
苏绣文化在乡村旅游中得到了应用,既能为旅游者提供独特的文化体验,又能对乡村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因此,在乡村旅游中运用苏绣文化开展相关的主题旅游活动是很有成效的,如组织参观苏绣博物馆以了解苏绣的发展史,或者邀请苏绣大师进行现场表演,将苏绣的精湛技艺展示出来,以增加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和吸引力等,都能使广大旅游者对乡村旅游有进一步的认识和认识。因此,在乡村旅游中运用苏绣文化具有十分必要性。
五、案例分析:苏绣助推乡村振兴的成功实践
1、典型案例的选取与分析
探索非遗苏绣对乡村振兴作用的成功经验,从苏州某乡村的“锦绣村”可见一斑。“锦绣村”以其深厚的苏绣文化底蕴及独特的产业发展模式,作为乡村振兴的一个成功典范。“锦绣村”以苏绣技艺的挖掘与传承为重点,既为传统艺术赋予了新的生命力,又为乡村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锦绣村”聘请多位苏绣大师作为传承人,亲自指导村民学习苏绣技艺,并成立相应的工作室给予村民实践的机会。“锦绣村”还成立了苏绣合作社,对村民的绣品进行统一收购和销售形成完整的产业链。“锦绣村”的模式既提高了村民的收入水平,也增强了村民的民族文化自信。因此,“锦绣村”在非遗苏绣助推乡村振兴方面的成功经验值得继续深入的挖掘与推广。
依靠苏绣产业的发展,锦绣村在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据资料显示,村苏绣产业的年产值早已突破一千万,在全村经济总收入中所占比重超过60%。再加上苏绣文化的广泛传播也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与体验,对乡村旅游业的发展起到了进一步的促进作用。
锦绣村的成功实践得益于对苏绣文化的深入挖掘和有效传承,使苏绣艺术成为振兴乡村的新引擎,在传承和弘扬苏绣文化的基础上,锦绣村还将之与乡村旅游相结合,在旅游品牌建设上也下足了功夫,吸引了大量前来体验消费的游客,为乡村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村民创造了较好的增收渠道,是具有典型代表的乡村振兴案例。
2、成功实践的经验总结与启示
讨论苏绣对乡村振兴所起的作用的过程中,可以发现苏绣技艺的传承与发展不仅带来了经济上的繁荣,而且在文化传承与社会影响上也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以苏州的某一乡村作为例子,深入挖掘苏绣文化并将其与乡村旅游相结合,成功地打造出一系列以苏绣为主的旅游产品和活动。相关资料显示。在引入苏绣文化之后,以该乡村为目的地的旅游者数量有30%得到了增长。相应的旅游收入也有25%的提高。这一成功案例充分证明了苏绣文化在乡村振兴中所发挥的巨大潜能。因此,在保护和传承好苏绣技艺的同时,也要考虑如何将其与乡村振兴相结合。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以下几点启示: 苏绣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需要得到当地政府和社会的重视与支持。 苏绣文化与乡村旅游的结合是一个双赢的策略。 苏绣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需要注重创新。
3、对其他乡村地区的借鉴意义
苏绣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成功经验对其他乡村有重要的借鉴作用,主要途径有设立苏绣技艺传承基地和开展技艺培训等,既对非遗文化进行有效保护,又带动了乡村经济的发展。苏绣是以高端手工艺品市场为导向的,随着市场需求的稳定和增长而持续发展的,在振兴乡村中具有重要作用。
对非遗苏绣的深入挖掘和传承,对乡村经济发展起到有效推动作用的同时,也极大地丰富了乡村的文化内涵,使乡村社会的整体活力得到提升。非遗苏绣的助推效应不仅体现在经济上,而且更多地表现在它的深厚文化内涵上。对苏绣技艺的传承与发展,使乡村居民在获得更多工作机会和收入来源的同时,在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过程中,也增强了自身的文化自信和归属感。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推进,以及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非遗苏绣也必将在乡村振兴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对于更多的乡村地区来说,通过引入非遗苏绣技艺,将有望达到经济繁荣与文化振兴的双赢局面。
参考文献:
[1]习近平.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 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7.
[2]国务院.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M]. 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8.
[3]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实施报告[M]. 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9.
[4]国家统计局. 中国统计年鉴[M].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20.
[5]国家文物局.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年度报告[M]. 北京:文物出版社, 2020.
[6] 苏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年度报告[M]. 苏州:苏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2020.
[7]苏州市统计局. 苏州市统计年鉴[M]. 苏州:苏州市统计局, 2020.
[8] 苏州市农业乡村局. 苏州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实施报告[M]. 苏州:苏州市农业乡村局, 2020.
[9]苏州市苏绣协会. 苏绣产业发展报告[M]. 苏州:苏州市苏绣协会, 2020.
[10]苏州市苏绣博物馆. 苏绣技艺传承与创新研究报告[M]. 苏州:苏州市苏绣博物馆, 2020.
作者:汤晓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