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时代剪纸创作要点

[日期:2024-08-22] 来源:本站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本站
       

摘要:剪纸是中国古老的民间工艺美术之一,作者通过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吉祥如意图案,用于装点生活展示传统文化,用于会议场所、演艺场所活动,体现国风之美,展现非遗之魅力。剪纸是民间工艺重要组成部分,蕴含丰富历史文化信息,表达了人们对新时代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吉祥的期盼,它承载着人民大众的思想认识和审美情趣。通过剪纸创作活动,陶冶情操、修身养性,增强民族自信心、反映新时代新文旅特征。因此,剪纸创作必须适应新时代,抓住几个方面要点。


  关键字:剪纸 历史文化 文旅产业

  
  一,剪纸创作要反映新时代精神面貌。
  
  文艺是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无论是文学作品,还是工艺美术作品,必须积极反映新时代社会风貌、红色记忆、乡村振兴、非遗文化、文旅新时尚等。通过剪纸创作,让观众感受到新时代变迁,传递文旅价值。在创作过程中,主要通过几个方面进行:
  
  其一,深入观察社会现象:剪纸创作者需要密切关注社会发展的趋势,密切关注新时代人民群众期盼,了解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了解当前市场新业态,以及人们对新问题态度和反应,从艺术创作方面进行正确导向。其二,捕捉时代语言:每个时代都有时代语境,都有新面貌,新风尚。剪纸创作艺术也是时代的直接反映,通过使用新时代流行词汇、表达方式,流行艺术,让剪纸作品更加贴近人民群众现实生活,符合人民大众需求,增强时代感。其三,塑造具有时代特征的人物形象:人物是作品的灵魂,通过塑造具有代表性的新时代人物,可以让观众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时代的特点。如:中国好人榜人物,中国年度人物表彰,学雷锋标兵,全国劳动模范等,可以从中选择典型代表人物,进行剪纸创作,表现其优秀思想境界和成就。其四,反映科技进步和文旅新价值: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文化消费习惯也在发生变化,作者可以通过描绘这些变化,积极反映新时代的特点。如航天航空技术,抗击疫情,乡村振兴,人工智能,考古新发现,红色记忆景区等等。
  
  总之,反映新时代文旅特点是剪纸创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它不仅能够让作品更加生动真实,还能够传达出作者对于新时代的理解和思考,卓然不群,寓教于乐。
  
  二,剪纸创作要弘扬社会正能量。
  
  弘扬正能量不但是艺术家一种积极向上态度,思政境界,也是艺术家承担的一种社会责任和历史责任。
  
  其一,传递积极信息:剪纸艺术作品必须抵制低级趣味,封建迷信等负面思想东西,向民众传递出友爱、善良、勇气、信念、感恩等积极的有益信息,给人民大众带来正能量的影响,带来积极向上的心态。通过剪纸创作展现时代之美,通过各种文旅消费措施,繁荣市场,提振当地经济发展。其二,反映社会正义:在剪纸创作中,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深入生活、扎根基层,把个人艺术创作与社会发展、公平正义、法制建设、百姓生活融合在一起。通过创作反映时代正义呼声、展现人民斗志、振奋民族精神、陶冶高尚情操的优秀作品,不断弘扬和凝聚中国力量。剪纸艺术创作还要积极反映社会公序良俗,优秀道德品质,引导大众关注社会疾苦,激发人们的正义感、民族自豪感,弘扬社会正能量,提振自信心,维护社会安定团结。其三,倡导美好情感:剪纸艺术作品要倡导友爱、善良、互助、包容等美好情感,给人民大众带来温暖和感动,给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带来欣欣向荣局面。其四,通过剪纸艺术作品,向年轻一代传递中华美德,赓续民族优良传统,凝聚人民爱国热情;用有厚度、有温度的剪纸文化,增强人民大众对生活充满热爱;充满希望;充满感恩;通过剪纸作品感染力,传承和发扬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精神。
  
  三,剪纸创作要体现历史文化价值。
  
  历史是一面镜子,是一盏明灯,“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剪纸创作中要体现历史文化价值,体现金石之韵,经典之美,须从多个层面来理解和把握。
  
  首先,剪纸艺术家对所创作的剪纸背景进行深入研究,了解其风土人情、历史发展、文化特色等。要从历史长河中,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元素,如重要历史事件、著名历史人物、非遗文化等,创作者通过对当地文物古迹、考古发现、史料典籍、文史档案等开展学习研究,探究其历史本来面貌,领会当地风土人情以及古人意境,为我剪纸创作所用。
  
  其次,历史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城市的记忆。剪纸创作离不开历史文化的滋养,是剪纸创作的源泉。历史文化为剪纸创作提供了灵感和素材,通过对历史文化的解读和加工,可以创作出接地气经典剪纸作品。同时,大众可以通过剪纸艺术中所呈现的内容,来了解历史时期的文化、建筑、服饰、人物、农耕、风土人情等方面信息,从中受到潜移默化教育。可为我们重新审视过去,感受历史荣光,持续对当下及未来文化产生有益影响,对年轻一代树立正确的“三观”,对新时代文旅建设具有不可或缺价值。
  
  第三,剪纸创作在体现历史文化价值时,要尊重非遗文化,借鉴非遗文化,在前人的基础上,要通过艺术的手法进行合理演绎和创新,以期在构图立意、人物塑造、展示布局等诸多方面,为剪纸创作带来滋养,带来灵感,为我所用。同时充分发挥剪纸作品的教育和娱悦功能,让剪纸艺术走进校园,走进社区,走进广场,让剪纸非遗文化一代代得以传承,继续发扬光大。
  
  总之, 通过创作出既有传统历史文化韵味,又能体现新时代精神的剪纸作品,一定能在当下文化自信中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四,剪纸创作要与文旅事业相结合。
  
  剪纸创作与文旅产业的相互促进和融合,在保护和传承文化的基础上,契合新时代语言和大众审美需求,积极融入当地的历史文化与文旅新亮点中。
  
  首先,在剪纸创作方面,主题思想要突出,坚持守正创新,以人民为中心,以文旅事业为要点,努力为人民大众服务。通过剪纸方式,追求精品化、接地气创作,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基因,契合新时代人们思想境界、人民大众审美情趣等。文旅主管部门,需要统筹规划,为剪纸艺人创作提供采风便利与政策扶持条件,并加强创作引导、开拓合作渠道。特别是对红色景区,热点景区,新开发的景区,应深入调查研究,挖掘文旅特色、寻找市场潜力,让好作品与好文旅携手同行。
  
  其次,剪纸创作要与市场经济交相辉映,实现剪纸精品与文旅产业的双向奔赴,要保护和发展好当地人文历史资源,不忘初心、面向未来。在提升文旅商品与服务品质的同时,促进剪纸创作与文旅产业多方融合。如文旅部门要积极为剪纸艺人在旅游景区、博物馆、文化馆、市民广场、校园广场等提供传承和销售剪纸作品窗口;在广播电视台可举办剪纸等非遗专题节目,介绍创作技巧,提供推广平台,提高剪纸艺人知名度;文旅部门可为剪纸等非遗艺人,评比工艺美术师职称,评比工艺美术大师等,提高剪纸艺人生存和发展能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实现文旅活动和剪纸艺人双赢,让剪纸非遗艺术在人民大众中赓续传承,发扬光大,砥砺前行。
  
  第三, 剪纸艺术源远流长,有广泛的群众基础,符合中国传统文化中美学观念和审美情趣。在创作中,剪纸不仅展示中国传统文化魅力,走进文旅,也为游客提供了近距离接触学习非遗文化机会,与人民大众同频互动。同时,寻求机会,让剪纸艺术走进校园,走进景区,走进社区中,在学生、人民中进行传承,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在人民群众中得到生成和弘扬。此外,游客通过观赏和购买剪纸作品,开拓艺术视野,感受传统文化魅力,了解国人审美观念和艺术表达方式,激发人民大众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提高人民群众对传统文化理解和认同感。同时,也为剪纸艺术家提供了展示作品的平台,让更多人认可剪纸艺术、欣赏剪纸艺术,为社会提供创业和就业机会。
  
  再者,剪纸创作与当地文旅市场的紧密结合,剪纸艺人可以将自己的作品转化为文旅商品,让剪纸艺术走进市场,走进家庭装饰,走进校园,实现艺术与商业化双赢。另外,剪纸创作与文旅市场融合,还有助于推动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通过将地方风土人情、红色记忆、成语典故等历史文化符号融入作品中,让更多学子和游客了解和认同当地文化,促进历史文化多方位传承和发展,提升当地文旅资源知名度,吸引更多人深度旅游,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总之,剪纸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手工艺品,不断被游客所青睐。游人通过购买剪纸作品,进一步感受到当地风土人情、历史文化、红色记忆等文旅氛围,受到潜移默化教育,并将这份传统文化带回家中装点,或馈赠亲友,可以成为旅程中珍贵的回忆。 同时,在旅游景点,社区广场等展示和销售剪纸作品,可成为当地艺人一项经济收入来源,一举多得。
  
  
  作者简介:
  
  胡轶群,1982年7月生,江苏洪泽人,淮安小学教师,小学高级教师,工艺美术师。
  
  胡 彬,1956年7月生,江苏省洪泽人,号一隅阁主人,淮安市政协文史委特邀文史委员专家与季云华先生合作出版了《淮安历代名人图传》《中国大运河名人图书说》等。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