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非遗在新媒体环境下的传播路径与效果分析

[日期:2024-09-18] 来源:本站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本站
       

摘要:扬州这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凭借其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在浩瀚的文化遗产长河中独树一帜,彰显着独特的文化魅力与地域特色。然而在全球化与现代化的浪潮冲击下,扬州非遗的传承与发展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在新媒体环境下有效传播扬州非遗,提升其社会认知度与影响力,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扬州 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播 


  新媒体环境的迅速崛起,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开辟了前所未有的渠道与可能。伴随着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等新兴媒体形式的迅速发展,人们的信息获取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同时也为非遗文化的广泛传播探索出全新的路径。本文着重探究扬州非遗在新媒体环境下的传播路径与传播效果,通过全面剖析其传播机制、策略以及所取得的成效,旨在揭示新媒体在非遗保护与传承过程中所扮演的独特角色与所蕴含的重要价值。与此同时,本文还将密切关注新媒体传播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与挑战,以期能够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建议与对策,为扬州非遗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发展贡献积极力量。
  
  一、扬州非遗与新媒体环境概述
  
  新媒体的兴起在科技迅速发展的大环境下为信息传播和文化交流提供了全新的平台。它凭借其独特的即时性、互动性和广泛性,正逐渐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信息获取习惯。在这一背景下,扬州非遗的传播也迎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新媒体环境为扬州非遗的传播提供了更加便捷和高效的渠道。通过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等新媒体形式,扬州非遗可以更加直观地展示其独特的魅力和文化内涵,吸引更多人的关注和参与。另一方面,新媒体的互动性也使得扬州非遗能够更好地与受众进行交流和互动,极大增强了受众的参与感和认同感。
  
  不可否认的是,新媒体同时也给扬州非遗的传播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如何在众多的信息中脱颖而出,如何保持非遗文化的原汁原味,如何在新媒体环境下进行有效的保护和传承,都是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二、扬州非遗在新媒体环境下的传播路径
  
  当下新媒体环境的全新机遇中,扬州非遗的传播路径正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新媒体凭借其独特的传播特性为扬州非遗的传承与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使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能够在现代社会的浪潮中继续熠熠生辉。
  
  笔者认为目前社交媒体平台已成为扬州非遗传播的核心渠道之一。扬州非遗通过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自身极为庞大的用户体量获得了传统渠道无法比拟的受众基数。非遗传承人、文化机构以及政府部门可以通过相关平台发布关于扬州非遗的最新动态、活动预告、技艺展示等内容吸引公众关注。社交媒体高效、沉浸式的互动体验也促使扬州非遗与观众进行实时的交流与反馈,进一步增强了传播效果与深度。
  
  而众多短视频平台如抖音、快手等以其内容的简短、直观、易传播等特点,为扬州非遗在新媒体环境下提供了新的传播路径。这些平台使得扬州非遗的制作演示、内涵讲解、活动记录等能够以更加生动、有趣的方式呈现给观众,极大地提高了其知名度与影响力。
  
  网络直播也为扬州非遗的传播带来了新机遇。通过网络直播,扬州非遗能够实现实时的在线展示与传播,使观众更加直观地感受到非遗的魅力。传承人与观众的积极互动交流,进一步增强了观众的参与感和认同感。
  
  除以上两种渠道外,跨界合作也是扬州非遗在新媒体环境下实现更广泛、更具深度传播的重要途径。与非遗相关的旅游项目、文创产品等可以通过新媒体平台宣推,并与扬州非遗进行联动,相互引流。这种跨界合作有助于形成矩阵化的非遗新媒体阵地,打造规模化、标准化、全面化的扬州非遗传播名片。
  
  三、扬州非遗在新媒体环境下的传播效果
  
  在以往方式下非遗文化的传播效果过分依赖于传统媒体或口耳相传,渠道相对单一,传播效果也极为有限。而受新媒体环境的影响,当下扬州非遗的传播效果正发生着划时代的变革。
  
  新媒体覆盖性广泛、互动性高频、内容表现形式丰富等特点极大提升了扬州非遗的传播效果,使之得以触达更为广泛的受众群体。举个例子,扬州非遗通过社交媒体平台精准推送、短视频、直播乃至VR(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技术)沉浸式体验的应用,实现了非遗文化从静态展示到动态交互的转变。基于以上平台的核心使用群体,扬州非遗还成功吸引了大量年轻用户的关注与参与,有效提升了非遗文化的知名度与影响力。这不仅促进了非遗文化的“活态”传承,还激发了公众特别是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与认同感,为扬州非遗的保护与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因此可以看出,目前扬州非遗处于新媒体多元、成熟的风口之下,正逐步实现传播渠道多样化、传播内容创新化、传播受众年轻化的喜人效果。
  
  从另一个角度分析,借助新媒体的数据分析功能,扬州非遗在传播效果可以实现“量化”与“可视化”,从业者可以通过后台数据精准把控传播效果并以此为依据进行传播策略优化,确保扬州非遗在新媒体时代下的持续繁荣与发展。因此笔者认为扬州非遗在新媒体环境下的传播效果显著,不仅实现了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双重目标,还为其他地区的非遗保护与传播提供了可借鉴的范例。
  
  四、结论与建议
  
  新媒体的兴起显然为扬州非遗的传播路径拓展与效果深化提供了无限可能。通过社交媒体平台、短视频直播以及跨界合作等多种方式,扬州非遗实现了与公众的广泛互动交流,并获得了广泛的受众基础,极大地增强了扬州非遗的传播效果和影响力。可以说,新媒体已经成为扬州非遗传播的重要渠道和有力推手。
  
  受新媒体的影响,扬州非遗在传播效果方面的提升也尤为显著。通过多种渠道的传播,扬州非遗这张城市名片已更为深入地走进大众视野,激发了更多人尤其是年轻群体对扬州非遗的兴趣和热爱。从业者们也借新媒体的“东风”,实现了行业传播效果的量化,并让传播策略的调整有据可依。
  
  虽然扬州非遗运用新媒体传播的优势明显,但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其中所存在的诸多挑战。比如如何在新媒体海量且碎片化的信息中触达受众,如何在当下内容同质化中保持扬州非遗的独特韵味,如何利用新媒体进行非遗的保护传承等,都是我们需要深入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因此针对扬州非遗在新媒体环境下的传播与发展,笔者相应地提出几点拙见。
  
  针对新媒体当下传播内容冗杂,我们应根据各非遗项目的特点及应用场景,深入挖掘文化内涵,打造具有特色的非遗IP,并据此统一品牌形象,增强受众认知。同时内容方面我们根据各时期传播热点结合非遗元素与现代审美进行创意策划,以此有效触达受众,在新媒体众多内容中脱颖而出。
  
  在新媒体内容同质化方面,我们需要运用现代设计理念及传播手段,对非遗内容进行创新包装和推广,如开发非遗主题的文创周边、打造非遗互动体验项目等,并通过新媒体平台进行创意展示和讲述,以扬州非遗本身独特的故事性和艺术感染力吸引受众。同时我们应提炼各非遗项目所独具的地域特色和文化标识元素,以此为抓手与受众互动,增强其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从而建立各非遗项目的私域群体,以此在当下同质化严重的环境下最大程度保留非遗文化的原汁原味。
  

  关于如何利用新媒体进行非遗的保护与传承,笔者认为首先可以利用新媒体信息获取的便捷性,构建扬州非遗项目数字化平台,全面记录并展示各非遗项目的历史渊源、技艺流程和文化内涵等,对非遗项目进行抢救性记录和数字化保护,同时结合非遗技艺线上教学、虚拟非遗体验等强化公众兴趣与参与。另一方面可利用新媒体手段强化对非遗传承人的关注支持,宣传年轻一代的技艺和贡献,吸引更多人关注非遗传承事业,以此确保非遗技艺和文化记忆的永续传承。


  作者:王雪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