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紫砂;提梁;树;年轮;生生不息
前言 从明代的供春壶开始,紫砂壶便从日常生活中的饮水器皿上升为泡茶品茗话春秋的实用艺术品,这是因为“供春”这把壶迥异于以往的紫砂壶,它融入了造型设计这一创作理念,提升了作品的欣赏性,它的古拙与新奇,有了让人们想要一探究竟的吸引力。自此,紫砂壶的创作便开始注重造型设计,一把把极具欣赏性的紫砂壶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从明至今,代代辈有才人出,世世均有好壶生,构筑了紫砂壶艺生生不息的璀璨斑斓。特别是今天这个时代,无论是艺术作者还是受众,普遍具有较高的审美水平,人们追求多元化与个性化的美学体验,而这也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极大地扩展了从艺人员的创作空间,紫砂壶也迎来了千姿百态的繁华盛世;一方面,这样的社会环境对壶艺作品的造型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艺人员必须全面提升自己的美术、设计、文化等综合能力以应对当前的市场需求,而不是一味地埋首于泥凳前只关注自己手中的工艺技法。所以,在精进壶艺的同时,我也在学习外观造型设计,并通过大量地研究各个领域的艺术作品,提升自己的美学素养与创新能力。理论应用于实践,创作出了一些极具设计感的壶艺作品,“生生不息”是其中的一件作品,凝聚着我对紫砂壶艺造型设计的理解与多年扎根于壶艺创作创新的心得体验。
今天的社会,繁荣昌盛,当代的人们,审美多元化、个性化,这对艺术创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对于紫砂壶这种传统的手工艺术。商品化、国际化浪潮的影响下,传统的手工艺行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甚至有些已经濒临消失。虽然以泡茶品茗为养生修性的潮流渐起,不过现今的茶具种类颇多,瓷、木、玻璃、金属等材质百家争鸣,而紫砂壶这种古韵气息浓厚的手工艺面临着较大的竞争压力,所以,紫砂壶的创作亟需时代洪流下的大胆突破,紧跟时代的步伐与趋势,才能脱颖而出,成为这个时代具有存在价值与意义的紫砂壶艺作品。对于紫砂壶的创作来说,造型设计上的创新是主要的突破口,在这种创作背景下,具有全新视角的“生生不息”应运而生。
别具一格的外观造型是“生生不息”这件作品带给人们的第一印象。相较于我们常见的传统壶式,即便是在创新作品较多的当代紫砂行业,“生生不息”造型上极强的设计感还是能够脱颖而出,引发人们关注。作为原创作品,“生生不息”的造型特别强调设计性,旨在带给人们全新的视觉体验,让人们看到紫砂泥的可塑性,紫砂造型的丰富性。这种强烈而鲜明的设计感突出表现在它的提梁设计,也是我们可以一眼就看到的存在。附着在壶身一侧的壶把是紫砂壶的基本特征之一,“生生不息”以梁带把,且此梁大胆的突破传统形制,以极不规则的造型横架于壶身两侧。这个不规则的提梁是由两个半梁组成的,像随风扭动的枝条,肆意张扬,自由而奔放,充满着艺术的张力,感受到强大的生命力。壶钮是一把壶的点睛之笔,在壶艺创作过程中,我们经常利用壶钮的标新立异让这件作品看起来与众不同,但是这把“生生不息”的壶钮却反其道而行,只是复制了提梁的形制,这样造型的原因在于不规则的提梁本身已经足够张扬,如果壶钮再设计得太有特色,看起来就会很乱,这样采用了和提梁一样的形制,上下呼应,反而缔造了和谐均衡之美。盖面上的纹路也是非常亮眼的存在,像是水面的圈圈涟漪荡漾开来,极富动感。壶身及壶钮的形制就比较传统了,并没有多么独特的设计,这样就起到了上繁下简、繁简得当的造型比例,给人较为舒适的视觉观感。
通过对“生生不息”这件作品的观察,我们可以看到,这把壶上半部分是设计感极强的不规则提梁,着实吸引眼球,而下半部分却选择了中规的传统壶式,除了上文我们所提到的繁简得当的造型需要,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紫砂壶的特殊性。不同于其他艺术品,紫砂壶是一种用于泡茶品茗的实用器皿,这是它存在的价值与意义,是不能舍弃的创作前提,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造型设计的空间。作为实用壶器,紫砂壶有着独属于自己的结构特征,即壶身、壶盖、壶钮、壶嘴、壶把这五要素,缺一不可。“生生不息”这把壶虽然将壶把换成了造型上极具特色的提梁设计,但是它的紫砂壶五要素一个都不少,保证了紫砂壶极具标志性的结构特征与基本的使用功能。另外,“生生不息”不仅完整的具备了紫砂壶五要素,也尽可能地调节了各局部的大小关系、位置关系,以确保比例恰当均衡,达到最舒适的使用手感,比如它的提梁虽然极不规则,但是在设计中不仅注重设计感的强化,同时融入了人手工学理念,提梁两侧大小不一,壶嘴的另一侧是我们要拿着倒茶的地方,所以这一侧就比另一侧做得大而宽阔,适合提拿。再比如它的壶身较大且浑圆饱满,一方面是为了配合上半部的尺寸,使之整体达到比例上的均衡,同时这样的造型也是紫砂壶中实用性最强的壶身,满足了茶叶翻滚沸腾的空间。可见,“生生不息”不仅强调造型上的设计感,同时注重具备舒适的使用感。
肆意张扬的提梁以极大的吸引力带领人们深入探索这件作品,这时候就会发现,“生生不息”这个壶名的由来。整把壶其实是一棵树,壶身是树桩,最妙的是那盖面上圈圈纹路,像极了树截面上的年轮,诉说着它过往的流年。如果说壶身是粗壮的树桩,那么提梁与壶钮则是这树桩生出了的枝丫,生命在这一刻鲜活了起来。特别是枝丫的肆意生长,让人深刻感受到那勃发的生命力。一把壶的创作,除了形体上的设计,泥料的选择也很重要,毕竟紫砂泥被称为“五色土”,泥料的选择不仅有优劣之分,还有成色上的考虑,因为颜色也是造型的一部分,可以帮助营造艺术氛围,更丰富的表达作品的主题,强化情感的传递。“生生不息”这件作品根据主题的需要,特意选择了黄龙山原矿老紫泥,这种泥陈腐时间久,烧成后呈紫褐色,这就很符合树干的颜色。当把这只壶看成一棵久经风霜的古树,这种泥色加持下的成熟稳重、端庄肃穆,则体现了生命的深沉,而在造型的设计下,这时候提梁与壶钮的交汇处则是新生的芽,营造了一种枯木逢春的生命奇迹,这时候“生生不息”便有了具象化的呈现。
总结,“生生不息”以独特的造型设计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仅以枯木逢春的具象化带给人们生生不息的精神,在有限的空间里,感受着无限的生命力。也让人们看到了紫砂壶艺造型艺术的丰富性以及当代紫砂艺人在壶艺创作中的努力与探索。
作者:吕永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