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器与紫砂壶的文化交汇——从“铭鼎壶”看艺术与传统的结合

[日期:2024-11-13] 来源:本站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本站
       摘要:“铭鼎壶”,具有典型的青铜器特征,是以紫砂泥的材质塑造出了青铜器独有的视觉美感的紫砂壶,在青铜器与紫砂壶的碰撞中进行了完美的艺术融合,兼收并蓄中追寻着中国青铜器的深邃历史与丰厚文化,彰显着中国紫砂的造型艺术与工艺魅力。这样一把以紫砂泥为材质、以凤凰为主题、以青铜器为视效的紫砂壶艺作品,载历史之厚重,铭民族之璀璨,带着人们梦回四千年前,听那凤凰在吟唱着嘹亮的华夏之歌。
  
  关键词:紫砂;青铜器;铭鼎
  
  追溯紫砂壶的造型起源,多借鉴了其他艺术领域的造型灵感,尤以青铜器最为明显,比如青铜器中的彝、鼎、尊、爵等形制,都是紫砂壶中常见的造型,而青铜器上的装饰即铭文也是紫砂壶艺装饰中常见的素材,比如陶刻、镶嵌等装饰艺术,其工艺技法即呈现内容都有着从青铜器上获取的灵感。这点在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徐秀棠先生编著的《宜兴紫砂工艺陶》一书中有明确的论证,书中把紫砂传统造型的来源归纳为六类——仿青铜器、仿古代陶器、仿古代器物、仿瓜果花木、仿生活实用器具,而列于首位的即是从青铜器中汲取创作题材和表现手法,可以说,仿青铜器是紫砂壶创作的重要方法之一,这一创作之源深刻影响着紫砂壶艺术这一路走来的造型艺术的发展。
  

  紫砂壶好于借鉴青铜器的造型,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其一,青铜器兴盛于夏商周,它作为一种权力和地位的象征、一种记事耀功的礼器而存在于世,已然成为社会文化的核心,特别是鼎,无论是“九鼎迁都”还是延伸而来的“一言九鼎”,都说明了鼎的地位与意义。所以,青铜器有着悠久的历史底蕴与厚重的社会意义,是中华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与载体;其二,青铜器自夏起商兴至秦汉,历经15个世纪,贯穿了中国古代的两千多年,器型多样,纹饰繁复,特别是铭文的加入,展现出了极高的艺术水平和深厚的文化内涵,青铜器也从社会文化的核心发展成为艺术领域的顶流,它的经久不衰验证了其无论是形体造型还是装饰铭文都透着中华民族悠悠千年的古韵,承载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特征与意义,凝聚着中华民族古往今来的骨血情怀与审美倾向,它的民族特征、文化内涵与艺术属性都具有典型性与代表性。其三,除了青铜器自身的优势外,紫砂壶之所以好以青铜器的造型为设计之源,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青铜器与紫砂壶的气质非常契合,我们常说的紫砂壶艺术化进程虽然只有六百年,但是在被誉为第一把紫砂壶的供春出现之前,宋朝也有紫砂壶的痕迹,不过那时只是作为饮水器皿存在,再往前,以紫砂泥为材质的罐、翁等也有着几千年的历史,所以以紫砂泥为材质的紫砂壶同样有着厚重的历史的底蕴。虽然紫砂壶是陶,青铜器是金属,分属于两种完全不同的材质,但是它们所呈现出来的艺术氛围都是古韵悠然,凝聚着浓厚的传统文化内涵,所以,它们的碰撞是珠联璧合,它们的结合是相得益彰。将这样具有丰厚意义的民族文化符号融入紫砂壶的造型创作中,这是一种互相成就,对于紫砂壶来说,增加了紫砂壶的历史底蕴、丰厚的紫砂壶的文化内涵、提升了紫砂壶的造型欣赏性,对于青铜器来说,再现了青铜器的艺术之美,弘扬了青铜器的历史文化。这种相互成就在“铭鼎壶”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正如上文所说,与青铜器极度相似的外观是“铭鼎壶”鲜明的造型特征,较之我们常见的紫砂壶式,“铭鼎壶”显然以别具一格的造型令人眼前一亮,即使在以青铜器为首要造型灵感的紫砂历史上,这样一件无论形色还是装饰上全面仿造青铜器的紫砂壶也是不多见的,而如此形象逼真的青铜器样式的呈现得益于以下两个方面的深度融合:
  
  一、造型
  
  在对于青铜器造型融入紫砂壶艺术创作的借鉴中,鼎是常见的素材。一方面,鼎的造型常见于圆鼎和四方鼎,无论是哪种鼎,腹大饱满都是其基本的形制特征,这与紫砂壶的造型特点是一致的;另一方面,较于其他的青铜器,鼎具有至高的社会地位,作为王权、财富、尊贵等象征意义,它的历史意义与艺术价值是青铜器中的顶流。基于造型的相似性与文化的延伸性,鼎是紫砂壶创作中常见的素材。“铭鼎壶”的壶身以现收藏于甘肃博物馆的“青铜大圆鼎”为造型之源,此鼎隶属于西周时期,鼓腹圆底,上腹部饰有一圈当时上等尊贵器物才有的“三层花”纹饰,此鼎浑厚典庄,纹饰瑰异,气韵不凡、意义丰厚。“铭鼎壶”的壶身较大程度复原了“青铜大圆鼎”的造型特征,特别是上腹部的图案装饰更是与“青铜大圆鼎”的“三层花”如出一辙。然而,较之于青铜器,紫砂壶又有着自己鲜明的结构特征,壶嘴、壶把、壶钮都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所以“铭鼎壶”以鼎为形制的壶身及装饰之外,它的造型又通过这些独属于自己的局部设计构筑了更多的内涵与深意。“铭鼎壶”的壶嘴、壶把、壶钮等局部均有着凤凰的元素,其中,壶嘴与壶把通过“冠”的大小不同,凸显了凤与凰的存在,再结合壶身的形体,这把壶就组成了凤凰相拥的宏伟之象,而壶钮则是以凤凰之尾羽为形制,这样,它们就冠羽齐全、眉目清晰、形制鲜明。壶身上腹的铭文装饰也将“青铜大圆鼎”的“三层花”改为凤凰图案的纹饰,上下所有均有了内容上的呼应。凤凰是中国神话体系中的重要存在、图腾崇拜中的重要组成,带给人们信仰的力量,象征着长寿、尊贵、权势、希望、永恒等一切祥瑞美好之意。这样一把有着青铜鼎的痕迹,又似凤凰模样的紫砂壶,既有着鼎的古拙、大气、庄重,令人肃穆,又有着凤凰的高贵、优雅、玲珑,予人祥瑞。
  
  二、泥色
  
  此壶之所以能够给人青铜器的逼真的视觉体验,离不开泥色上的配合。紫砂泥不同于其他陶土,其珍贵性不仅在于其少,还在于其“五色土”的天然优势。在紫砂艺术发展的进程中,紫砂艺人充分利用紫砂泥色的特点,使其呈现出五彩斑斓的艺术世界。对于造型来说,颜色 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帮助作品更好地表达主题与情感,形成形色相生的艺术境界。然而,紫砂泥色的使用是需要选择、调配与掌控的,因为泥的陈腐时间、泥的纯净度、成品烧制的温度与次数等等都会影响紫砂作品的最终成色,所以,在紫砂壶的创作中,需要作者慎重的选择,也需要作品对紫砂泥色有着深入的理解与纯熟的应用。这把“铭鼎壶”采用了青灰段泥,这是一种非常特殊的泥料,提取困难、存在量少,极其珍贵。这种泥料主要成分为硅、铝等矿物质,具有非常独特的色彩和纹理特点,成色青黄带黑,质地坚硬如石,给人以古拙幽深、青穆沉静之感,砂质致密厚重、青铁冷凝,如此便完美地呈现了青铜器的质感,古韵悠悠,梦回千年。
  
  唐代·羊士谔在《西川独孤侍御见寄七言四韵一首》中表达了“百雉层城上将坛,列营西照雪峰寒。文章立事须铭鼎,谈笑论功耻据鞍”的壮士雄心,自此,“铭鼎”二字就用以形容建功立业、以传后世的精神,而以鼎为形、以铭为饰的此壶,以“铭鼎”为名,其形、其意、其情都再合适不过了。
  

  紫砂壶与青铜器的关系不仅体现在造型上,更深层次地反映了两者在文化和艺术上的相互影响。紫砂壶艺人通过模仿青铜器的造型和纹饰,不仅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还通过创新和发展,使紫砂壶艺术达到了新的高度。这种艺术形式的发展历程,从青铜器时代到陶瓷时代,再到茶具时代,每一个阶段都体现了人类对美的追求和对生活品质的提升‌。


  作者:周良荣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