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六方雪华”到“筋纹雪华”——看当代紫砂艺人的创作力

[日期:2024-11-13] 来源:本站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本站
       摘要:当代紫砂壶艺泰斗顾景舟先生倾情创作“六方雪华”壶,以雪花之洁赋予其乾坤之重。后辈在“六方雪华”的形制上融入筋纹的造型及工艺,谓之“筋纹雪华”,繁花层层叠叠、簇簇相拥,一派欣欣向荣,生机勃勃。
  
  关键词:紫砂;六方雪华;筋纹雪华;
  
  前言  紫砂壶艺发展至今近六百年,在工业化商品化的冲击下,一些传统手工艺术走不下去,在这种社会背景下,紫砂壶艺一路繁荣昌盛的高歌猛进,离不开传承与创新,传承与创新是多方面的,传承包括手艺的传承、匠心的传承,当然还有经典器型的传承,创新包括技法的创新、造型的创新,当然还有经典器型的创新。紫砂壶艺是代代相传下来的,一些经时代的考验而得以流传下来的经典名器,是紫砂艺术发展史上的重要构成。作为一代宗师在特殊时期的代表作,六方雪华的意义不言而喻,深刻而深远,必定和时大彬的六方一样成为代代流传的紫砂器。对于这样的经典名器,作为后辈,我们最大的敬重就是对其传承与创新,“筋纹雪华”就是带着这样的初心而创的紫砂壶艺作品。
  

  说起紫砂艺术,顾景舟是不得不说的当代紫砂代表人物,作为一代宗师,顾老对紫砂艺术的贡献是巨大而深远的。一方面,重振紫砂行业。在百业待兴的建国初期,以顾景舟为代表的紫砂艺人们砥砺前行,排除万难振兴紫砂行业,任职技术辅导,大力抓生产。在他们的努力下,当代的紫砂行业得到了重大而深远的发展,他们也成为当代紫砂艺术的奠基者。一方面,顾老广收门徒,倾囊相授,桃李芬芳,多位徒弟成为今天紫砂行业的中坚力量。一方面,顾老深研紫砂艺术,不仅改良了传统经典,同时自创了多款创新的壶型,比如本文所要剖析的筋纹雪华壶,正是在顾老雪华壶的基础上进行的传承与创新。无论是壶艺的发展创新还是授业的倾囊相授,可以说,今天紫砂行业的繁荣昌盛离不开顾景舟先生所做出的努力。

  
  雪华壶,对于顾老来说,是凝聚了情感与心血的创作,意义重大,不同凡响。在顾老为紫砂行业呕心沥血的时候,政治上的动荡,也波及了紫砂行业的发展,正是顾老对紫砂行业付出了毕生的心血,所以看着好不容易打造起来的行业受着摧残,那种心痛悲愤才更加在意难平。可见,当这动荡结束之后,顾老的那种拨开云雾的希望之心是多么强烈,正是这种心境下,顾老创作了两把壶,一把圆器——上新桥,一把方器——六方雪华。结合当时的社会环境,顾老对这两把壶倾注了太多的情感的表达,当然,从这两把壶的命名来看,也是充满了新生和希望。如果说上心桥是以桥寓意着理想的彼岸,那么六方雪华则以雪花表达着顾老对紫砂行业对祖国发展的期冀与祝福。
  
  雪冰清玉洁,象征着纯洁无瑕的心性,也被赋予了高尚的节操与品质。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雪有着祥瑞的寓意,特别是“瑞雪兆丰年”更是家喻户晓的佳话,寒冬里,若有积雪覆盖着冰冻的大地,农作物便有了越冬抗寒的保护,也就有了“今冬麦盖二床被,来年枕着馍馍睡”的农谚。雪化之时,不仅给了大地作物需要的水分,同时预示着春天的到来,是五谷丰登,万物复苏的吉兆。顾老以雪花为主题,在那个特殊的时期,我想,不仅寄托着寒冬之后的万物复苏,也借喻着黑暗的结束与光明的到来,所以,以轻盈唯美的雪花,而顾老却赋予其乾坤之重。以顾老的深厚工艺,自是能以多种方式表现出雪花之轻之美,却偏偏选择的极具民族文化底蕴、精神气魄与美学特色的方器型,结合雪花六瓣的自身形态,创作了六方雪花壶。因为这把壶被赋予了中华民族的血性与希望,所以这把以雪花为主题的紫砂壶被命名为“六方雪华”。
  
  作为当代壶艺泰斗凝聚着心血与情感的代表作,“六方雪华”一经问世便备受推崇,成为紫砂方器中的佼佼者,无愧“前有大彬六方,今有六方雪华”的赞誉,引发后辈的或仿制或改良,由此才出现了我们今天所要讲的“筋纹雪华”壶。紫砂以造型为类别可分为素器、花器、筋纹器,他们各有各的特点,素器简约大方、花器形象逼真、筋纹器则唯美精致。“筋纹雪华”正是将筋纹器的美学特征及工艺融入六方雪华壶中,成为筋纹版本的六方雪华壶。筋纹雪华,顾名思义,纵观其造型也是典型的以六方雪华壶为造型之源的筋纹器。筋纹器与素器、花器并列为紫砂三大器型,以“依照植物瓜果、花瓣的筋瓤和纹理,经提炼加工创作”为造型定义与创作理念,因为造型上的极度规整,所以被称为具有极致的均衡对称之美的艺术。追溯其史,唐朝的时候,很多金银器、铜器、锡器等质地的酒具就盛行此形制,随着明代紫砂的兴起,筋纹造型被引入到壶艺中,对于以精致为美学风尚的明朝,筋纹器造型备受推崇,著名的“紫砂四大家”都以制筋纹器为主。董翰的菱花式壶、时大彬的十八瓣菊蕾壶等相继问世。纵观紫砂壶艺史,明代是紫砂筋纹器的发展巅峰,这受到明代的审美主流意识影响。明代,中国美学史上不可不说的朝代,正是这个短暂的王朝,人们开始了对美的极致追求,造型上的鼎力革新,工艺上的精益求精,将中国的家具/茶器等日用品上升到艺术品的范畴。在这种环境氛围下,紫砂壶开始注重外观设计与手工制作,有了艺术品所需要具备的欣赏性与工艺性,而紫砂筋纹器外观上所呈现的精致之美与工艺上的精妙之工,正是这个时代的极致追求与至高推崇,这也是筋纹器在明代就已经发展至巅峰的主要原因,可见,无论是外观上还是工艺上,极致之美是紫砂筋纹器的美学特征,这也是“筋纹雪华”选择以筋纹器对其改造的原因之一。
  
  “筋纹雪华”的骨架遵从了六方雪华的形制特点,而外表则赋予其筋纹的外衣,在这一点上进行了较大的改变。深入其中,层层筋纹的构建中保留了六角雪花瓣的属性,看似囊瓣繁多的外表,细数其中还是只有六个大瓣,谨遵雪花六瓣的自然特性与顾老六方雪华的六方器型,这就是艺术创作的严谨性。从壶钮的六片花瓣开始,一直到六片花瓣的壶底,上下共有九层,角对角,线对线,筋纹对筋纹,上下贯通,浑然一体,繁花层层叠叠、簇簇相拥,一派欣欣向荣,生机勃勃。在那样特殊的时代,顾老弃雪花之轻盈的本性,赋予其乾坤的厚重,所以,六方雪华的整体造型视效偏于重器,有庄严、厚重之感,这是那个时代的重量,也是顾老心中乾坤的重量。而今天,国家繁荣昌盛,社会稳定和谐,人们安居乐业,举国上下一片欣欣向荣,在这种社会环境下创作的“筋纹雪华”壶,自然有着今天繁荣的氛围与气息。筋纹器素以“花”为造型之源与美学特征,这也是选择以筋纹器对其进行改造的原因之二,象征着花开富贵,一路繁花。“筋纹雪华”壶,特别是俯视时,繁花层层叠叠、簇簇相拥,一派欣欣向荣、生机勃勃。
  
  总结,“筋纹雪华”无论是壶身的形态还是嘴把的设计,都有着鲜明的六方雪华的影子,这就是对传统经典名器的传承与致敬。而这把壶又给人非常不一样的视觉体验,它融入了筋纹器的造型与工艺,以此呈现了雪华之轻盈,繁华之欣荣,同时体现了筋纹器的造型之美与工艺之精。“筋纹雪华”也是当代紫砂壶创作的缩影,体现了当代紫砂艺人勇于突破、敢于创新的匠人精神。
  
  参考文献
  

  [1]朱振华. (2018). 以雪花之轻,来展示乾坤之重——《六方雪华》的造型特色. 陶瓷科学与艺术(8), 1.


  作者:羊玉琴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