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丝绸剪贴 花鸟山水民俗人物 艺术风格 工匠精神
丝绸剪贴是工艺美术界新生的一个艺术流派作为20世纪江苏乃至中国工艺美术史上一枝奇葩,而南通工艺美术在中国工艺美术各个流派之中占据了重要的一席之地,与其他地域的工艺流派一起共同描绘了中国工艺美术精彩纷呈的风景,以其独特鲜明的艺术主张和创作理念对工艺美术的发展提供了不可低估的贡献。作为中国近代的发展名城,延续近千年以来的佛光普照历代各处文人汇聚的文化底蕴,南通以其文杰地灵闻名于世,同时以其丰富多样的深厚的非遗文化吸引着无数后人的目光。而这些文化遗产涵盖了传统技艺、表演艺术、节庆活动等多个方面,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丝绸剪贴这一种新生艺术表现形式不仅以其独特的工艺丰富的色彩和精美的图案受人们喜爱,更是一种创新艺术的展现,它承载了上代艺术家的积累,也展现了新一代年轻艺术探索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一,传承古法,初窥门径
剪贴是中国传统工艺里年代悠久的一项,从工艺美术的历史来看剪贴和很多其他艺术种类都是亲戚,它向上可以直追溯到中国汉唐,在南北朝时期盛行,当时的女孩喜欢将有颜色的纹饰图案贴在脸上,木兰词里的“对镜帖花黄”就是非常生动的描述。而在文人墨客群体里也茶余酒后喜欢将文字和图画拼贴在一起,形成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到现在剪贴艺术逐步发展成一种主流艺术形式。到了二十世纪初剪贴艺术家们开始积极探索不同的材料的搭配,如报纸,杂志,布料使作品更加丰富起来。到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后南通工艺研究所集合了很多知名的艺术大师,而丝绸剪贴作为一个独立的艺术品种就应运而生,脱身于工艺羽毛画制作,在很多工艺上学习了很多其他艺术形式的营养,如今逐渐发展为一个比较独特的艺术形式,在历史的轮回里重新成长为一个既古老又新鲜的事物。
就拿艺术形式的表现手法而言,丝绸剪贴简单来说顾名思义包含了两个层次的意思。首先是剪贴再才是材料,丝质也只是主要的材料而已,一般以丝质绫绢或其他布料为底衬,以绸缎,罗为画面材料,运用剪,刻,拼,贴,嵌衬,叠,抽,插,剔,擦,粘贴等十余种技法为主要手法表现人物花鸟山水风景,反映事物的独特神韵。它的特点是可以用不同的表现形象抒发作者对于生活的自我理解,作品呈现出颜色鲜艳,轮廓清晰,表现样式极其广泛,在制作表现手法也非常丰富,只要是能看到的能想象到的都可以表现出来,很多时候未必就一直采用一种材料,更加入了其他不同的材质,使之更加贴近生活,更加自然。所以它非常适合孩童或者基础入门者入手,几片布,一个剪刀一瓶胶水,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就可以去表现美了,而且不论男女老少都会喜欢,家居旅店都能摆放,应用前景非常广泛。但如果想表现更宏大的题材,更复杂的情感也可以用更加精细的材料,更多端的手法和更复杂的工艺来表现,只要想得到就能做得到,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这就是丝绸剪贴和其他种类的工艺美术不同的地方。比如想画优雅的中国画,写好看的毛笔字,篆刻都需要很多年的基础,但是剪贴画却可以简单入手。所以丝绸剪贴向前既传承了古代历史,往后也让所有喜爱这门手艺的普通人都有一个一显身手初窥门径的机缘,这就是这门工艺的独特魅力所在。
二,独上高楼,触类旁通
当然,和一切新事物的重生一样,每一种艺术形式都有它的生存机制,不会是因为偶然一次无意迸发的灵感说来就来的,它一定是在非常肥沃的艺术土壤里孕育出来。在肥沃的土地里培育的也一定不止一种艺术品种,它们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相互影响,也必定是相映成趣。但有一点是它们都必然会继承许多前辈多年的潜心孕育和艺术积累以及多年呕心沥血的探索才能最终破茧而出。如果没有前期艺术积累和知识储备,想在作品里出现新突破新意意境基本属于水中捞月,镜里看花。
丝绸剪贴也是如此,这门艺术在民间热爱生活的群众中来,就必然和中华大地的这片热土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情结,现在与刺绣,剪纸等民间工艺并列为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手工艺术。但如果细细拆解,它又拥有自己的独特面。比如从直观的艺术感受上来说,丝绸剪贴作品更为线条更为简练,在对画面的处理上有着中国水墨画的清雅,又有版画的简洁硬朗的感觉,还有民俗画生动通俗的特点,甚至有西方素描油画的抽象意味,都用丝质和其他布料的结合里把中国传统里最令人血脉相通的亲切的感受表达出来,作品也更硬朗简洁更有布料的质感,与其他艺术形式之相映相辉,让观赏者以极大的艺术享受。
自古南通就以其传统工艺美术就独具魅力,丝绸剪贴这种独创性十足借鉴了多种形式的艺术,必将以其生动的表演和贴近生活的题材必然受到大众喜爱。今后它可以不仅是人民群众休闲观赏的重要艺术品种,更可以成为地方文化的又一张新的名片。
三,观剑识器 操曲识声
俗话说,所有美丽的背后依然有艰苦的劳动。做丝绸剪贴这门艺术是如此,它需要从事这门艺术的人都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坐在冷板凳上用近乎苛刻的要求追求一种极致的美感。在古代著作《文心雕龙》曾说过,不演奏过成百次的曲子就不懂什么叫天仙乐曲;不经在炼炉里锻打过上千次的兵器,就不能称之为神刀利剑,不经过千万次打磨的胎石,是不会成为国宝玉璧的。所谓“百炼成钢”,高超的艺术水平离不开从业者长期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以及成年累月的艺术实践,所谓熟才能生巧,巧才能出彩,出彩而后得神韵,得神韵后入自然,入自然返拙朴,返拙朴最终乃天成。这一步一步的艺术实践出来有所积累有所得,是很多艺术大师一辈子都在做的事情。作为一门新生的艺术门类,丝绸剪贴也刚刚迈出稚嫩的一步,离艺术殿堂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所谓《劝学》中“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所有的顽石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凡从艺者无一不奉此言为圣语,终身都不敢懈怠,每日里闭门深思,拒外界一切干扰和诱惑,躬身勤作方能取得点所得。
就拿作品而言,必须既要懂得历朝历代的历史,通今博古又要懂得与时代呼应,注重表现如今生活气息。就表现手法上,如果要表现人物,比如在《百子图系列》表现一群古代小孩玩耍节庆活动中,有着许多独特的古代文化元素,例如古代过节舞龙看灯,这是一个庆祝丰收、展示大国泱泱文化的盛大节日。在这个节日里,孩童们不仅可以品尝到新鲜的美食,还可以参与到精彩的节庆表演和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活动中来,所以作品就要把小孩特有的身体特征和与之年龄相符合的动作神情体现出来,神态是兴高采烈还是愁眉苦脸,专心致志还是心不在焉,手舞足蹈还是闷闷不乐,都是人物表现最富有生趣的地方。这是整件作品的灵魂;如果是表现大人,就要看是大人还是女人,如果是年轻男子就要长身玉立意气风发;再比如若是耄耋老叟,如《福禄寿三圣图》里,就要抓住三位老神仙弓腰弯背但又和蔼可亲的神态,把神仙气定神闲的神态表现出来;而又如果是女孩,在《吹蒲公英的小女孩里》就要紧紧咬住小女孩清纯可人,豆蔻年华的小女孩在吹手中的蒲公英的动人瞬间表现人世间的真善美,给人最大的艺术享受。总而言之,抓住人物的灵魂对于整个作品最后要呈现出来的效果都是有很大影响。所以作品要扎根生活,与他人广泛地学习和交流,才能博采众长获得裨益,最终为创作出具有显著个人风格特征,包含旺盛生命力带有生活细节的作品来。
四,别具匠心,守正出新
丝绸剪贴由于拥有广泛的题材可以选用,选用的材料也丰富多变,加上个人的表现手法和工艺的差别,使丝绸剪贴的表现形式也千差万别,不同的作品往往蕴含丰富的各自不同的寓意和主题,反映出作者对大自然和社会,人生等问题的思考和思索。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剪贴的形式表达出对现实世界的看法和思考,在欣赏的时候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解读。通过欣赏这些作品,可以同步感受到作品的情感和观念,进而引发共鸣和思考。
但有句话说只有别具匠心,才能守正出新。如果一味地跟从他人也是不会有好的作品的。现在的艺术种类十分繁茂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很容易在这个艺术世界里不知不觉地跟着别人的脚步走了,所以我们要时时提醒自己是不是要突破下,从不同的角度去表现题材。就笔者自身的实践感受而言,经历了三个不同的阶段作品呈现出不同时期不同的艺术想法。在早期制作《百子图系列》的过程中,剪贴由于自带的民俗属性结合民俗画的特点,在题材的选择上就选择了很强烈的民俗色彩,用鲜艳而质朴的民间民俗格调定下整个作品基调。而后在花鸟系列里又发现有新的手法比如中国水墨去表现牡丹鸟禽,再到后来的《西藏女孩》又重新选择版画的风格,以及到后来的西洋手法,这又与前面的中国传统手法有极大的不同,其实每次的变动都在给自己出难题,每次都必须花费大量的心思去琢磨去寻求改变,这都是有很大的难度。但往往每次的突破都是给自己的艺术积累添砖加瓦。也许十几次的尝试只有一次是成功的,但一旦成功就能很大的艺术提升,这都是千金难买的。
五,结语
总之,丝绸剪贴是一个充满创意和艺术韵味的形式,通过作品的展示可以领略到剪贴艺术的美妙和无限可能性。这个新生的艺术品种不仅丰富了人民的精神生活,也为城市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它不仅是一种文化遗产,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创新。现在各地正以其独特的非遗文化,向世界展示着中国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魅力,希望这小小的一步在未来能有更大的发展空间,让更多的人能欣赏到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也期待剪贴艺术能持续创作出更多精彩富有创意的作品来以俟大家的厚望。
作者:卢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