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雘村石砚:传统工艺的传承与创新探析

[日期:2024-11-19] 来源:本站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本站
       

摘要:本研究对苏州雘村石雕刻艺术,特别是雘村石砚的发展历程及其现状进行了深入探讨。雘村石砚作为苏州市第五批“非遗”,历史悠久,源于汉代,曾因其独特的石材和精湛的雕刻技艺而声名远扬。然而,由于地名变迁、市场认知不足及原材料的稀缺,雘村石砚逐渐被“澄泥砚”所取代,并面临着工艺衰退和市场萎缩的困境。本文分析了雘村石砚的制作工艺,强调其在选材、设计和雕刻等环节的复杂性与艺术性。同时,也指出了在当代背景下,该工艺面临原材料质量下降、从业者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等挑战。为了推动雘村石雕刻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本文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包括加强对年轻后继人才的培养、提升公众对雘村石雕刻艺术的认知,以及利用现代化手段进行市场推广。


  关键字:苏州雘村石砚 传统工艺 雕刻艺术

  
  苏州雘村石雕历史悠久,其中又以雘村石砚的历史最为久远,被列为苏州市第五批“非遗”。但是因民国时期“雘村”地名的消失与藏书乡的设立,“雘村石砚”这一名称被“澄泥砚”“澄泥石砚”取代了。苏州“雘村石刻”成了苏州“澄泥石刻”。于是这一有着悠久历史称号的“雘村石砚”开始渐渐不为人知。
  
  与山西的澄泥砚不同,雘村石砚不是传统意义上用澄泥烧制的砚,不是一种陶砚,而是采用开采于苏州灵岩山雘村的石材雕刻而成,因其中一种色泽、质地与山西澄泥砚十分接近而被误认为“同类”,导致不少用砚、爱砚人士不明就里。清·纪晓岚明确表明了两者的不同:“澄泥本以仿石,此石乃仿澄泥。”日本曾有一藏砚家说:“中国大量澄泥砚流入日本,且数量价格堪比端歙。后经到苏州灵岩山实地考察后,才确定所谓的‘澄泥砚’均为灵岩山所制。”市面上的一些出版书籍,也未能将它们加以区分,北京故宫博物馆内所藏澄泥石砚,也皆为苏州雘村石砚。
  
  砚乃文房四宝之一,历来不乏文人雅士的喜爱。东汉·赵晔《吴越春秋》记载:“禾绿城西有山号砚石。”宋·苏易简《文房四谱》载:“吴郡有砚石山。”宋·朱长文《吴郡图经续记》说道:“砚石山,在吴县西二十一里。”成书于东汉的《越绝书》中早有雘村石砚的记载,宋代米芾在《砚史》中也提及“苏州褐黄石砚”。由此可知,灵岩山在汉代就已经开始采石,而所采之石是以山下村落“雘村”为名的。雘村石质地细腻,行色俱丽,有紫红、灰青、土黄等色泽,雘村石砚发墨快而不损毫,其造型古朴端方,题材广泛,以巧夺天工的工艺在中国砚史上久负盛名且立于不败之地。明清时期,雘村石砚进入了一个全新时代,制砚高手大有其人,明末有顾道人,清初有顾圣之(顾道人之子)及其妻邹氏“顾二娘”,故宫博物院所藏雘村石砚即为她所制。在乾隆钦定编纂的《西清砚谱》中,收录雘村石砚五方。乾隆皇帝赞曰:“昔也泥,今则石,葆其光,坚其泽,利笔毫,宜墨液。”并将其列为贡品。
  
  苏州雘村石砚,制砚工艺复杂,亦很考究。从石到砚,须历经选材、构图、出坯、粗雕、细刻等一系列过程。制作之前,制砚者先要就砚的题材、纹饰、比例、尺寸进行构思设计,然后再根据石材形状不同配之以合适的造型,根据石材颜色、石纹的不同进行设计创作,使所制之砚能与石材之形态、花纹完美匹配。在制作中,要根据雕刻的不同需求,选用不同的工具,如铲刀、平口刀、斜口刀、圆刀、尖刀等,如今虽有机械工具来帮助雕刻,但优秀的作品还是离不开手工制作。制砚雕刻技法有浮雕、透雕、线刻等,技法运用得巧妙与否是关键。此外,一方好砚,也离不开精心打磨。
  
  苏州雘村石雕和雘村石砚虽已被列入市级“非遗”,但走出苏州,就很少有人了解它们了。
  
  当前,苏州雘村石雕的发展不容乐观。
  
  其一,建国以来灵岩山雘村石(俗称“老坑”)已不允许开采了,开采地点转移到附近的马岗山等地(俗称“新坑”)。目前市场上所售,少部分为利用早年建墓所用的“老坑”石料,绝大部分是“新坑”石料。这些异地开采的“新坑”石料,在色彩、质地方面上大都远不及“老坑”石料,因此所制之砚的效果也大打折扣。
  
  其二,大部分石砚的制作者粗制滥造,不求质只求量。制砚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它不仅需要技艺,更需要文化,这才能给人视觉和精神多个层次的享受。现今,大部分制砚者选择雕刻不是初心,他们技艺欠缺,也无对制砚的热爱,所以无视作品的内在,更不会去思考如何创新,如何让这个行业走得更远。
  
  苏州雘村石雕刻,是一种独具特色的传统雕刻艺术,承载着江南、苏州丰富的文化内涵与精湛的技艺。它是在特定的地域文化背景下发展起来的,有着不可忽视的艺术价值。
  
  雘村石雕刻有着较为悠久的历史,其起源可追溯到汉代。最初,它完全是为了满足当地人们基本的画画写字而逐渐兴起的研磨工具。雘村石砚,在历史的长河中,经历了不同朝代的发展演变,受到当时社会文化、审美观念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逐渐丰富了雕刻技艺手法和如今的艺术表现形式。
  
  雘村石砚雕刻的造型丰富多样,其题材广泛,涵盖了神话传说、历史故事、日常生活场景等。既有写实风格的人物、动物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能精准地捕捉到对象的神态特征;又有以简洁流畅的线条、规矩方正的造型而构成的砚台。苏州雘村石砚,虽没有繁缛的雕工,但落落大方,敦厚稳重。雘村石单一朴实的石色更传达出独特的朴实的艺术韵味。每一件雘村石雕刻作品,不仅展现了精彩的故事情节,还传递了相应的文化价值观。 而优质的砚石,经过艺人精心的雕刻,更突出了雘村石砚的古朴,细腻和精致。
  
  目前,雘村石雕刻传承人的年龄相对较大。特别是如今,砚台已非实用,受众已成问题。年轻一代愿意从事这一行业的人数已经极少极少。传统的师徒传承方式在现代社会也受到了一定的冲击。
  
  为了能让雘村石得到更好的传承发扬,我建议,一方面要加强对传承人的培养,通过设立相关培训课程、给予经济补贴等方式吸引年轻人加入。另一方面要借助现代各种平台,如各类文化展览、民俗艺术活动等等,来提高人们对雘村石雕刻艺术品的关注。同时,网络的推广传播也为雘村石的宣传传播提供了新的途径。
  

  苏州雘村石雕刻,作为一项珍贵的传统艺术,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与深厚的文化底蕴。尽管当前在传承发展方面面临一些挑战,但通过合理的应对策略,有望在新时代继续绽放光彩,让更多人领略到其精湛的技艺与丰富的内涵。


  作者:许永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