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国象牙雕刻至少已有7000年历史。南京象牙雕刻文化底蕴深厚,具有高标准、高内涵、高技艺、高价值的工艺特点。可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牙雕文化却逐渐边缘化,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发展实践出南京象牙雕刻艺术新活力、新价值?本文是我多年实践的一点心得体会。
关键词:南京象牙雕刻、新时代、市场化实践、艺术创作实践
一、什么是“象牙雕刻”?
据可查考古资料记载我国出土最早的象牙器是浙江余姚河姆渡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的象牙鸟形匕和双鸟朝阳纹象牙蝶形器,因此我国象牙雕刻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最早象牙雕刻器物主要作为祭祀器、礼器、宫廷贡品、王室珍宝。商代妇好墓出土了象牙杯;春秋战国时期出土过象牙剑鞘、象牙床;秦汉时期有牙扇、牙席、牙梳、牙坠;唐宋文化繁荣有官办御用及民间文玩清供,为上层人士不可或缺之物;明清推陈出新,审美、创作新高度,牙雕作品门类多样、精工细作,可雍容华贵、可鬼工绝尘、可气势不凡。
由此可见,象牙雕刻自古就是一个高标准、高内涵、高技艺、高价值的工艺类别。它随着华夏文明共孕育共发展,它维系古代社会秩序,彰显民族习俗、宗教、文化观念,它历经千年传承,是中国优秀传统工艺美术的突出代表之一。
二、什么是“南京象牙雕刻”?
民国以来因为历史的动荡,象牙雕刻行业也迎来了至暗时刻,行业萎缩、人员离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各地区牙雕艺人重新集结。
1949年,南京市江宁县牙雕艺人也陆续回到家乡,并逐渐恢复生产,后在政府组织下于1957年成立了“南京象牙雕刻社”,至此“南京象牙雕刻”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称也就应运而生了。
1959年雕刻社根据政府需求,在文物鉴定专家的指导下学习明代传世精品的色泽、包浆、龟裂纹,由此南京象牙雕刻出现了全国独有的仿古艺术风格(民间俗称“南京仿古牙雕”)。1965 年雕刻社扩大为南京工艺雕刻实验工厂。1972 年更名为南京工艺雕刻厂。
自1978 年以来,南京工艺雕刻厂牙雕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重要展览,并多次获奖。1981 年获江苏省工艺美术百花奖和轻工业部工艺美术百花奖。1984 年人物类产品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银杯奖,动物类产品获轻工业部优质产品奖。发展至今“南京象牙雕刻”已是中国四大著名牙雕派系之一,是南京三宝之一。
三、我眼中的“南京象牙雕刻”。
1992年我出生在南京市江宁区,恰巧我的父亲是一位牙雕手艺人,1999年乡镇体制改革,雕刻厂解散,手艺人另谋出路,而我父亲选择创办自己的牙雕作坊,因此从小我就看着父亲每天忙着画图、下料、雕刻。其间我看到了大量牙雕艺术品,仅感叹精美,除此对其历史文化底蕴并无认知。有一定动手能力的时候我也每天在工作室里敲敲打打、磨磨锉锉,多少吃了些苦头,双手经常划伤,却乐此不疲,就这样我与“南京象牙雕刻”相识了。有意思的是后来学生时代的我在动手能力方面产生了迷之自信。手工课、绘画课莫名的亲切,且即便超高难度,我还可依靠父亲,没有他搞不定的!我与牙雕的缘分就此开始,也为我今后的人生发展埋下了种子。
在家庭氛围的影响下,我开始系统学习美术专业,进入大学后选择了艺术设计专业,2014年我以专业课第一名的成绩毕业。毕业即失业,我面临择业方向的选择。
我与父亲探讨,然而此时南京象牙雕刻行业同历史各时期相比已然落寞!经济快速发展的这几十年,大量新兴行业崛起,手艺人有了更经济的行业选择;现代化建设中大量外来文化进入大众视野,传统牙雕文化缺少传播,逐渐边缘化;当下国内教育体系中缺少传统文化教育内容,促使新一代年轻人对传统雕刻文化认知度降低。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资源,我国传统文化体系已经严重断层,南京象牙雕刻行业生存空间受到严重威胁。
2010年我国初步建立比较完整的文化遗产保护制度,南京也逐步开展文化遗产普查,2014年我父亲的雕刻厂被南京市政府授予“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象牙雕刻(南京仿古牙雕)”保护单位,这对我也是一次激励,同时我也深刻意识到南京象牙雕刻的传承绝非一腔热血、一时兴起,它需要对传统雕刻文化的深刻认知、需要把握时代审美变化的特点、需要理解牙雕产品的受众人群。刚毕业的我涉世不深沉淀不够,我选择顺应设计专业进入了一家展览展示设计公司。
一干四年,其间参与设计了大量展馆展示空间、艺术家作品布展、省级工艺美术博览会临展建设,看到了多位艺术家不同时期原创雕刻作品,涉及各类题材、材质。这一过程极大提高了我的眼界,以及对工艺美术品消费市场的认识。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不少老一辈固守的手艺模式已经逐渐被这个时代淘汰,这是在工艺品光鲜外表下残酷的事实,很多老题材的设计追求画面元素的丰富与饱满、大体量,忽略了节奏的疏密、缺乏美感与市场的流通性,也很难与新时代主流消费者产生共鸣。当下是一个高审美快消品时代、伴手礼雅器时代、工艺与实用器结合的时代。带着些许心得我决定遵从内心回到牵挂已久的南京象牙雕刻行业,实践我的牙雕创作之路。
四、南京象牙雕刻产品市场化实践。
认准市场消费定位,结合团队综合能力、原创优势明确创作方向。在我的倡议及指导下工艺厂针对牙雕的产品类型、审美趣味开发出一批兼顾传统元素及极简造型把玩件、挂件配饰,应用题材针对手机挂、包包挂、毛衣链、手串、戒指等常用配饰,强调趣味性;中大型作品则大胆突破原材料造型限制,使创作作品具备场景化、组合化、系列化的特点,可成套大场景组合展示体现整体艺术视觉张力,可结合实际消费行为单件销售,应用题材主要是文房茶器系列、文人清供单体创作,强调牙雕作品艺术性及实际使用价值。市场反响良好,扩大了牙雕制品的受众面,让更多人看到并使用上,切实地让牙雕文化融到社会中,这坚定了我们的创作信心。
五、新时代牙雕艺术创作实践,是守艺?是探索?
南京象牙雕刻文化底蕴深厚,作品艺术价值极高。它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题材为资源,进行艺术再构思、艺术再创作,讲求情和景、形和神的统一,因此作品文化艺术内涵极具感染力。它技艺上融南北两派风格为一体,既有体现北派特色的圆雕人物作品,也有呈现南派特征的透雕、深浮雕作品。它艺术成就突出,国内外有较大影响。传统牙雕艺术像一座高山不可撼动,而作为新一代牙雕非遗传承人,我如何走出属于自己的牙雕艺术之路?
有一句话叫守正出奇,我坚定我内心的感受,这个是我热爱的,吾心即理,投入我的热情与精力,做我所爱。多年的雕刻实践,我始终坚持“古为今用、与时俱进”的艺术理念,牙雕创作的思路也更加多元化、不局限于传统题材,而是开始从生活体验、社会事件、自然可持续、人文关怀、内心情感表达等多方面寻找灵感。如此众多信息、情绪、灵感的相互取舍、相互平衡,则更加符合现代人的生活状态和思考模式。我在具体作品形态创作时强调题材、情感内涵、内在精神、构图形式等方面的表达,从而体现出我个人对当下牙雕的艺术思考,最终的结果我认为它是好的,我也希望通过我们这代人的努力,在象牙雕刻这个文化类别上创造出属于我们的文化价值、文化符号。
近五年来每年必创作至少一件牙雕艺术品,作为阶段性成长总结。每年都带着作品积极参加国家级、省级、市级各类大型博览会,取得了丰硕成果。其中为建党100周年献礼设计作品《星火燎原》荣获第十二届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金奖;作品《竹鹤文房》荣获第十三届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金奖;设计作品《清风拂面》荣获第十四届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特等金奖。以上作品皆有别于传统牙雕人物、山水、花鸟造型形式,更有当代雕塑艺术的味道,这一结果源自创作思路包含了对传统与现代、国内与国外的交融和提炼,希望突破传统牙雕作品的同质化、单一性,希望探索牙雕艺术的新边界新可能。
六、践行传承人使命担当,展望美好未来。
2023年11月,我被认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南京仿古牙雕区级代表性传承人。作为传承人有责任对“南京象牙雕刻”这一高审美、高价值、高技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创造更好的学习推广环境。近年来在创作、陈列展示、文化推广方面取得良好发展。我们带着南京牙雕非遗项目走进了学校的课堂、走进了金陵水乡钱家渡风景区,牙雕文创作品进驻了南京博物院非遗馆以及南京工艺美术大楼,创建了牙雕艺术馆,全面提升南京牙雕艺术的社会影响力,持续扩大南京牙雕文化的受众面,开展学术交流、培训活动等强化大众非遗保护意识,把牙雕文化推广提到新高度,切实践行非遗人的社会担当和履行职责。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我国的经济建设已经取得了傲人的成就,中华文化也必将实现复兴!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实现文化自强,让我们一起努力,共同见证更加灿烂的中国!
作者:王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南京仿古牙雕区级代表性传承人,江苏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