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足螭吻”看璀璨而神秘的红山文化

[日期:2024-12-24] 来源:本站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本站
       摘要:六千年前,与中原仰韶文化同时期分布在东北地区的发达文明,被称为红山文化,它的遗存凸显了极具特色的陶艺术和玉艺术。“三足螭吻”以红山文化为创作源泉,以其遗存特征为设计理念,壶钮与壶把则以红山出土的中华第一龙——“C形碧玉龙”为形制;壶身造型取源红山“红陶三足鼎”的形制特征;壶嘴造型来自东北地区古老的鹰隼崇拜信仰,同时融入了紫砂陶刻艺术,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描述着红山文化的历史。“三足螭吻”将红山文化遗存集于一壶之中,演绎着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交融激荡之美,诉说着那千年不朽的红山传奇。
  
  关键词:紫砂;红山文化;C形碧玉龙;鹰;陶刻
  
  前言  中华文明数千年的悠久历史,在一次次的考古中被一次次地证实。目前已知的文化渊源中,红山文化是一支非常特殊的文化体系,它被发现得较晚,发掘之路也比较坎坷,而随之其神秘的面纱缓缓揭开,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惊艳与璀璨。这支起始于五六千年前,分布范围在东北地区的文化,以玉器和陶器为主要特征,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技术水平对研究中国早期的艺术具有重要的意义。红山文化中出土的玉器、陶器,不仅见证了红山文化孕育、形成、发展和演变的过程,也印证了中国龙文化、中国玉文化、中国陶文化的悠久历史与璀璨过往。‌
  
  紫砂壶“三足螭吻”,作为一件以紫砂演绎红山文化的壶艺作品,抓住了红山文化遗存中的重点,红山玉器中突出了“龙”图腾信仰,所以,这件作品以上古神兽“螭吻”为切入点。“螭吻”作为龙的九子之一,常出现在殿角、殿脊和屋顶上,象征着好望和守护。其实,在紫砂壶的创作中,龙的题材是屡见不鲜的,而“三足螭吻”的独特之处并不是在于这个题材所象征的祥瑞美好的内涵寓意,而是在于在这个常见的题材下,“三足螭吻”以别致的造型为人们带来了全新的视觉体验,这种造型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设计的,以神兽为题材的创作一般是写实与具象的,而“螭吻”更多的却是写意与抽象的,且设计感、立体感、层次感都是比较强烈的,其可贵之处在于不仅是原创的作品,同时极具欣赏性与文化性,耐人寻味,值得细品。相较于我们常见的壶艺作品,“三足螭吻”的造型显然是非常不同的,尤其是对比祥瑞神兽题材的壶艺作品来说,“三足螭吻”更是有着自己鲜明的艺术风格与创作特点。
  
  首先,壶钮与壶把取源于红山“C形碧玉龙”。红山文化中,有一块“镇国之玉器”——“C形碧玉龙”,顾名思义,因为形制像字母C而得名。这个玉器可不简单,这块出土于红山文化遗址的玉雕是目前为止考古发现的第一块龙题材的玉制艺术品,是被考古界誉为“中华第一龙”的“镇国之玉器”,有着厚重的历史价值与意义。这块玉器佐证了红山文化的六千年历史,也印证了中国龙文化的文化之源以及中国玉器文化的历史悠久与璀璨,是非常有意义的龙形玉器。“三足螭吻”在创作中重点应用了“C形碧玉龙”这个极有意义的文化元素,主要表现在壶钮与壶把上。壶钮与壶把上可以明显地看到到“C形碧玉龙”的标志,特别是壶钮设计得非常有意思,它将两块“C形碧玉龙”交织在一起,以此呈现出“螭吻”的形态,“三足螭吻”中的“螭吻”虽然是主角,却并不是一眼就能看出来的,它隐身于两块连接在一起的玉器中,这种表现方式是写意与抽象的,也是极富艺术感染力的,它立画面面上,精气神十足,低调内敛却又耐人寻味。以两个“C形碧玉龙”交织出“螭吻”的写意形态,这样的壶钮,不极大地的增加了外观上的设计感,增加了作品的趣味性,提高了作品的欣赏性,同时,丰厚的作品的历史底蕴与文化内涵。
  
  其次,“三足螭吻”的壶身造型取源红山“红陶三足鼎”的形制特征。红山文化不仅有璀璨的玉文化,还有着博大的陶文化。红山陶文化是我国古代陶器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有实用的陶器皿如碗、盘、壶等,也有祭祀用的礼器,如鼎、簋等,正是这些祭祀用的礼器,红山文化也被称为“中华文明的奠基”“神秘的北国文明”等。目前出土的红山陶器不仅形式多样且有着华丽的装饰,印证了中国陶文化艺术的悠久历史。红山的陶器主要以泥质红陶为主,色泽温暖而醇厚。在出土的陶文物中,“红陶三足鼎”吸引着人们的驻足这件只鼎器型圆润、线条流畅、色泽红润,可见当时中国的陶工艺已经非常的成熟。这只鼎下有三足,和商周时期的青铜器造型如出一辙,对研究中国的鼎文化有着重要的作用。“三足螭吻”的壶取源源此鼎,并且选择了色泽近似的清水泥制作,再根据壶的结构特征做了艺术化的处理,这样既有着红山陶鼎的身影,又是一个满足紫砂壶的结构特征与泡茶品茗实用性的紫砂壶身。
  
  再次,“三足螭吻”的壶嘴造型取源壶嘴造来自于东北地区古老的鹰隼崇拜信仰。“三足螭吻”的壶嘴虽然是常规的一弯流式,但是配在这个壶身上,就形成了高高翘的了模样,视觉观感上是比较锐利的,像鹰嘴一样,这种独特的造型设计有着文化上的深意。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鹰隼崇拜是其中之一。鹰能无惧狂风骤雨,飞得最高最快,象征着权威、勇敢、力量,代表着无惧挑战、勇往直前的精神以及人类对天空对自由的渴望。这种鹰崇拜由来已久,‌特别是在东北地区,红山文化出土的玉器中就有大量的玉鹰。另外,在出土的红山玉器中,还存在一些以鹰为主题的变体玉器,比如鹰首人身或头顶巨鹰的雕像。可见,鹰崇拜在红山文化中也着据中重要的地位,“三足螭吻”如鹰一样的壶嘴演绎了红山文化中的鹰崇拜情怀。
  
  另外,除了独特别致的壶体设计,陶刻的装饰是“三足螭吻”这件作品另一个亮点。陶刻是最早出现的紫砂装饰艺术,也是目前为止紫砂创作中最主要的装饰形式。这种凝聚着中国的书法、绘画、篆刻、紫砂这四大领域于一体的艺术形式带着浓郁的文化底蕴与文人气息,体现了浓厚的民族气质与精神,与紫砂文化的古色古香相互契合,用在紫砂壶上再适合不过了,特别是“三足螭吻”这种以上古神兽为题材的创作,再配以陶刻这种装饰,古韵悠然,文意十足。陶刻有书、画两种形式,“三足螭吻”把这两种形式都融入作品中,如图所示,壶口的一圈陶刻了文字,盖面上则陶刻的画面,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不仅全面地展现陶刻的艺术魅力,同时以这种形式更清晰明了地阐述了红山文化的概要。文字绕壶一周,绘画则留有大片的空白,这种繁简得当的版面编排中透着舒适均衡的排版设计水平。文字采用了隶书的书体,透着古朴浑厚的气韵,不仅增加了作品的欣赏性,同时丰厚了这件作品的古拙气韵与文人气息。
  
  总结,以紫砂壶艺演绎数千年前的红山文化,不仅彰显了紫砂壶艺的精妙,也再现了红山文化的璀璨,这是艺术与文化的交织,是当代与历史的对话,以此记录了当代对红山文化的研究与探索,是紫砂艺术真正的意义与价值。
  
  作者:吴勤芳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