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扬州漆器 百宝镶嵌 《满园春色》
百宝镶嵌工艺是扬州漆器中的重要门类,明代漆艺人周翥更是开一代先河。新中国随着漆器的复苏,扬州根据产品档次和制作薄浮雕的工具逐渐分为雕漆嵌玉和骨石镶嵌两大类。钱泳《履园丛话》:周制之法,惟扬州有之。明宋有周姓者,始创此法,故名周法。其法以金、银、宝石、珍珠、珊瑚、碧玉、翡翠、水晶、玛瑙、玳瑁、车渠、青金、绿松、螺钿、象牙、蜜蜡、沉香为之,雕成山水、人物、树木、楼台,花卉、翎毛,嵌于檀,梨、漆器之上。大而屏风、桌、椅、窗、书架,小则笔床、茶具、砚匣、书箱,五色陆离,难以形容,真古来未有之奇玩也。
一、扬州漆器百宝嵌工艺的现状
百宝嵌工艺明清时最为盛行,而清末国势日趋衰弱,百宝嵌工艺也日益式微。新中国建立后,在政府的帮助下,散落民间的老艺人们又组建到一起,重新开始,再起炉灶。他们根据材料硬度不同以及使用工具的差别,把百宝嵌分为水作和干作。原材料硬度高,砂轮转速要求高,摩擦生热,需要连续用水降温,这种制作方式称为水作。大部分玉石的硬度高,所需制作时间长,成本对应较高。扬州漆器行业独创了雕漆嵌玉工艺,以大漆锦纹为底,配以各种名贵玉石雕刻成各种图案镶嵌而成。而摩尔硬度在3以下的各种材料,硬度相对较低,不需要水降温,称为干作。制作的薄浮雕直接镶嵌在素坯上,称为骨石镶嵌和宝螺镶嵌。
“宝螺镶嵌”技艺在扬州属于绝技,一直有作品出现,经过动荡低谷后,在20世纪70年代得以恢复,并在当年制作几只精美绝伦的墨绿色笔筒,专程送往北京给国家领导人鉴赏;1976年,扬州漆器厂以周恩来总理居住的南京梅园新村为素材,制作了精致的“梅园一居”台屏,受到好评。到了80年代,漆器工艺因传承困难处于低谷中,在制作要求严苛、材料稀少、工艺师要生存等背景下,扬州“宝螺镶嵌”制作暂时停产。
2011年年初,68岁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扬州漆器髹饰技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张宇和夫人陈美华牵头成立了宝螺镶嵌工艺攻关小组,经过近三个月的研究实验,终于恢复了这项濒临失传的传统工艺。为此,扬州漆器厂还专门在2011年4月为其申请了专利。
二、百宝嵌《满园春色》地屏制作特色
百宝镶嵌《满园春色》地屏,高270厘米,宽382厘米,1978年王登设计,谢友芳、张福昌、刘永昌等人制作,乔启迪勾画作品背面的彩绘。东南大学长北教授在《扬州漆器史》中记载,“嵌斑斓的孔雀、盛开的牡丹、欢腾的群鸟、怒放的红梅;400余片五彩贝壳包镶出孔雀圆转修长的颈项;60多千克象牙劈成薄片,镂作孔雀数百根尾羽;翎眼用青金、绿苗双色套嵌。整个作品精工而无烦琐滞郁纤巧的弊端,气势磅礴,是扬州镶嵌漆器历史上最大最好的一件作品,入选第三届全国工艺美术展览。”从作品中可见,孔雀的尾部,每根尾羽都是手工雕刻而成,既保留了材质的质地美感,又展示了精湛的工艺。作品画面反映了一派百花齐放、百鸟争鸣、春色满园的美景,苍劲挺拔的松树,形态各异的仙鹤,盛开怒放的牡丹、玉兰、月季、捷报春意的梅花、水仙,相互争鸣的锦鸡、寿带鸟、春燕、翠鹊、鸳鸯,等等,这些花鸟树石,选用了翡翠、白玉、玛瑙、碧玉、青金、黄玉、紫金、芙蓉玉、孔雀石等数十种高档材料,精心雕琢成各种浮雕图案,镶嵌在平整的漆面之上,整体画面形象生动、栩栩如生、春意浓浓,歌颂了大地一片繁荣景象。地屏背后采用刻漆贴金工艺,将青、奇、古、怪的柏树和22只寿带鸟《柏寿同春》的题材,刻画得气势雄伟,作品正反两面内容融洽,并运用红木雕花地座衬托了主题画面,成为一幅难得的高档精致陈列品。
三、扬州百宝镶嵌工艺的艺术特征
(一)材料选取内容广泛。作品中根据设计样稿选取适合表现的材料,通常有寿山石、巴林石、青田石、广西白石等,还有翡翠、青海白玉、碧玉、东陵玉、青金、绿苗等,同时还会选用很多贝壳类,如:砗磲、黄碟贝、白碟贝、鲍鱼贝、珍珠贝等以及高档木材,比如黄杨木、紫檀木、花梨木、黑檀木、香樟木等。《满园春色》地屏中树的枝干和花卉的茎干部分都选取了木材,玉兰树干选了黄杨木,而牡丹花和紫藤茎干选了香樟木。孔雀的颈部选取了鲍鱼贝撞缝雕刻,贝壳自然的霞光把孔雀展现的生机盎然。
2、工艺技法多样化,主要有平面撞逢浮雕、插缝叠雕、高浮雕、薄浮雕、浅浮雕、深浮雕等。在产品制作过程中镶嵌手法也有多种,采用了平面撞缝挖嵌,漆面搭嵌,多层次叠嵌等镶嵌手法。根据创作意图和设计图稿来选择不同的技法。根据远近次序来调节浮雕的厚薄,一般远处远山、飞鸟等采用薄浮雕,近处的房廊、花卉等采用高浮雕。部分博古花瓶雕刻后进行二次浮雕雕刻汉纹等采用浅浮雕技法,凸显出技艺的精湛和产品的档次。百宝嵌汇聚了多种材料,展现作品的美感,不同的材料镶嵌时也有多种手法,现阶段普通产品一般直接漆面搭嵌;具有收藏价值的作品会选择平面撞缝挖嵌,接近古法更容易得到消费者的认可;精品类产品根据设计需要还会局部进行多层次叠嵌,也是为了更好地展现百宝嵌工艺的高档。
百宝镶嵌工艺由于其独特性,既对材料的高品质要求,也对制作者技艺的高水平要求,现状还是很紧迫。从业者还需不断地结合市场,把握消费者的需求,进一步为传播扬州漆器非遗文化奉献自己的力量。
百宝嵌《满园春色》地屏局部
清乾隆 紫檀百宝嵌吉庆有余大座屏
参考文献:
[1]长北. 扬州漆器史[M]. 江苏:江苏人民出版社,2017
[2]张飞龙. 中国硬木螺钿镶嵌工艺溯源[J].中国生漆,2010, (1):34-40
[3]王世襄. 髹饰录解说[M]. 北京:文物出版社,1998:101-106
作者简介:韩锋,男,高级工艺美术师,任职于扬州漆器厂有限责任公司